|
原帖由 志成 于 2007-7-21 09:58 PM 发表 
如果我写的是A,那么我说的下一句就会是B,A和B是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结尾一个和ABC都无关的出现在眼睛里,那么我该想到谁那?》
终于有人发现了一些内容~~~~
其实我想借助意识的沉浮状态表达一种思想的矛盾,一方面现实是像照片一样静止的,是割裂的,另一方面内心中总有一种不满,因为意识的流动性在这里找不到自己。
蚊子是一个象征,象征一种扰乱,当我向世界堕落的时候,它提醒了世界的不真实;当我向思辨的信仰上升的时候,它却阻碍着我的自由,让我时刻记起肉体上的“痒”。但是当我的注意力转向这个骚扰的时候,他却消失了……
从第一段到第二段可以看出语言从实物(或其反面)过渡到了概念,说明了睡眠的进一步。
到第三段的时候已近将近睡眠(或者说肉体与精神的分离)了,这个时候,灵魂的头部已经飘出,身体已经变成了客观的存在,就像物质一样,偶然性的存在在那里。这时,既然没有什么身体的束缚,幽默并且富有美感的灵魂顺便也就描写一下睡眠的环境了,以表现它现在还是在世界之内的宣言(因为它还看得见月光,感觉得到时间)。
第四、五段其实在时间上是同时发生的,这表明睡眠已经形成了。蚊子死了,说明第一段的扰乱已经消失了,因为这骚扰的另一半——灵魂也已经渐渐飘出视野了。在灵魂飘出肉体的同时,灵魂和肉体(对于灵魂,蚊子就是那个肉体)有一段对话。对话中的“我”是作为肉体和灵魂统一的自我,在这自我内,由于睡眠的作用,以至“我”的这种自我统一的力量减弱了,肉体和灵魂便分开并开始对话了。“蚊子的灵魂”指的就是肉体,它对灵魂说“你成功了”,是指它脱离了肉体的束缚,可是灵魂却说“可是我死了……”是由于,他在脱离之后发现的不是他想要得那个存在(月光在弥漫,时间在发散——模糊的存在);灵魂脱离了肉体,他高傲的对他说“你死了”,可是这肉体“死得其所”,死在真实的世界里,所以第五段最后一句话是“可是蚊子成功了……”
第六段是一个结语,作为脱离那个诗中的世界正在清醒进行叙述的我,说了一下最后的结局,当然就是像死猪一样的睡着了,可是,我发现了最终的真实,月光(空间)和时间融合在一起了,绵延和广延终于毫无矛盾的统一了。
其实,总体来说,表达的内容内简单,就是睡觉的过程,随着主体性的丧失,统一性的降低,在江湖上发生了一些缠缠绵绵的故事而已。但是最终要表达这么一个思想,就是不同的存在有不同的追求,要把统一在主体性下的统一分裂的存在重新牢固的统一起来,就要让各自的存在“死得其所”,让每个存在追寻各自的信仰,不要强求统一,因为在“睡醒”的那一刻,他们必然统一,不管中间是否有梦(梦我在诗中没有写实一个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