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3#
真诚的感谢您的提醒。诗是由感而发,语言的神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意境上的神韵,当然不是目的,永远也不会是。一旦是的话,诗歌确实开始沉沦。
但对于这首小诗,不应该太苛刻了吧,它所想要表达的感触已经到了,基本上是完整的。
是给写自己,以及少部分,很少一部分人的。它不(也不愿),背负任何来自任何人的评判,与定义(就好比日记)
说实话,脱离了语言美外还存在的东西,那种“思”。没有人一临世就会懂,就能够刻在纸上。很多东西,作为个体的人都在探寻中,并且从未停息过。一旦开始,便不再会有终点(除非死亡)
很多事情都确实需要或多或少的“不安然”,只有这样,才会去思,才会有前进。
不过,对楼主而言,他又是不是真的想作一个诗人呢,纯粹的诗人?
至少从“纯粹”的角度凭心而论,我不是。许多作“诗”的年轻人,也不是(至少他们暂时还是这样,然而一切都在向前运动着,如果他确实想要变的纯粹的话)
(对另一些人而言,他们却只愿观赏。正如我们爱仰望夜空的星宿,而自身却不愿意做星宿-----------这也,真的有错吗?真的需要谴责吗?)
。。。。。。
废话了不少我,而且,还不一定合适。
不过,再一次真诚的感谢您的提醒。您的许多见解,虽然很背常理,但仔细想来,确实是灼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