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起海明威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1#
发表于 2006-5-7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他也总是在问:to be / not to be 吧,或许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动机不是我类似的牢骚吧!不过他敢用自杀的意义来迎接死亡,用自杀的形式去战胜死亡;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恐惧中去逃避和等待,他完成了他的价值对死亡的战胜,他用自杀的形式战胜了他意识里生存和死亡的内容!


海明威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从早期《太阳照常升起》到《永别了,武器》再到《老人与海》,我没有看出海明威任何积极的意图来。他如果没有自杀我倒是觉得奇怪。

据说海明威死前的晚上还与妻子唱意大利民歌。

他对死亡不恐惧吗?毫无疑问,当然是恐惧的——但从Santiago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不被打败”意味着他对死亡的蔑视与傲慢,可他又无力去阻止死亡的临近,所以他并非是主观上大无畏的,而是流露出一种无奈。(《丧钟为谁而鸣》当中的志愿兵就是如此)。

我认为评论界对于海明威的坚忍性似乎评价过高。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问题是莎士比亚提的,答案是海明威给的,那么为什么海兄没有莎兄风光呢?以前不明白,刚才明白了: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对故作神秘的事物去臣服和赞扬!


……
根本不是这样啊,两者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再说莎士比亚不是因为他如何“神秘”才受到褒奖,也不是他提出了一个"To be or not to be"才成为大文豪的。建议你先去读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最好读英文版)你会被他的措辞、广博的知识、对于戏剧时机的掌握而折服的!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21 07:1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