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谈游记写作

[复制链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不特别爱看游记,甚至可以说避之不及,因为大部分的游记都写得并不好看,即便是好看的,也引不起我多大的兴趣。比方说,某位旅行家或作家写到俄国而提及果戈理或叶赛宁的生平,我便欣然拜读且畅读,但往往一段两段之后,小说巨匠与大诗人的名字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建筑物描述,又是石壁,又是拱门什么的,真是烦不胜烦。这时——胃口已倒了大半——我虽不至于马上掩卷,却肯定皱锁起眉头来了。因为我此时嚼的不是嫩叶而是蜡矣。

  游记被我列为与饮食文章同样难嚼,不,难啃的文字。我之所以认为饮食文章难啃,并非此类的佳作少有,相反,我就曾读过焦桐先生的有关文章,觉得甚好;另梁实秋先生谈吃的文章街知巷闻,想文章出自梁翁笔下,料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十二分不合我口味。毕竟吾人粗夫一个,对饮食从不细加研究,遂难晓个中情趣了。你对我说这豆腐如何嫩滑,这鱼肉如何鲜美,我的反应恐怕乃点头称是而已,却很难想见佳肴之色香味。

  游记给我的印象就类似于此。读饮食文章是看别人在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却索然无味;读游记大致相仿,不过对象从餐桌饕餮之士换成了游山玩水之人:游人游得彩烈兴高,于高峰望日长啸时,你说不定还在山下寻着入口或拐错方向以为到了深山某庵呢!许多游记向来写得不够清晰,这也是我不爱看的原因之一。游记作者喜爱使用拟人,拟物的手法来形容某山某寺,虽颇能收理解之效,却难免失之于夸张,反使形容的对象失去了原来的面目,此实有误导之嫌。一颗黑石就要说像熊的肚子,一弯草就要说像舌头,离事实多远,读者却不知。其实,拟人,拟物的手法也能将形容的对象比喻得很贴切,这很关乎作者笔力的坚脆问题。像一位大诗人他说:白色的车在路上驰聘如同雪豹跑起来,这样的写作技巧就很可喜;而二流的作家就只会说这条河是白色的带子、这颗星是天上的灯,哪能写得出河是大地母亲的银链或星是天使的蜡烛呢?多情对作家而言,我认为是必要的,不多情的作家,想象力必然也不多。既然文学作为虚构性的写作,那么又怎能缺乏想象力呢?

  我们常说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对游记作者说来,该是一大启发。风景之为活物,全系于作家的一支化静为动的彩笔。李白不是说吗,他看山,山也看他,这对视的描写就是化静为动的示范。划舟在两面是山的河流中,我们大可说“两旁的山壁向我们迎来”,非但不妨文章的真实,且能博得想象力丰富的称许亦未可知。如果循旧而写“我们穿过两旁的山壁向前划去”就显得单调而无趣多了。余光中先生曾说过写游记需要诗才,我想诗才的定义颇广,一时半时解释不来,不过用在游记的诗才大概是指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吧。“轻风吻上我的脸”,这类句子曾是所谓“眼前一亮”的典范,而“至今已觉不新鲜”。如果现在,我们改写成“风这盗吻者悄悄盖在我的唇颊上”或“轻风在我脸颊旁轻伸她的脸颊,和我做了个肌肤之亲”应该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真正会写游记的人就是这样写的,他尽量吸引你和他同临现场,而不是随随便便用些形容词或成语搪塞过去的。容我讽刺地说句: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是塞支蜡给读者的蹩脚作家而已。

  然而游记较起一般的散文都来得难写,盖其需议论、抒情、写景、叙事等等悉数“上场”,更有缺一不可的威胁。写游记,通篇议论而不抒情,那就是借游记之名来说教了,纵使议论再丰,也不过为扭曲了的游记。另有全然写景的,其它则一概不管,这只可称为山水志或地理读物,冠不得游记之鼎名。除了有关学家和几位笨伯,否则绝少有人如此写游记的。如果说写景派的游记作家是“全然忘我”,则叙事派的游记作家显然是“全然忘景”了。他们只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对风景则不流连。他们分明记得在那里拍过照、露过营、烧过烤,对绿山蓝水却印象模糊;歌禽之音不曾听闻;只闻见大家的笑话;只懂海中戏水,不懂欣赏夕照下的沙滩。事实上,这跟《上巴刹记》没什么分别。如此看来,游记确实是集各种手法于一文的高难度写作,也就难怪许多作家与它“过招”不是弃甲而逃就是半途而废。同样的,游记劣品会如此之多,也就不难解释了。

  虽我不甚喜游记,但也希望日后能多几个徐霞客,少几个“无风而能起浪”或“风平浪静”的塞蜡式作家。以此文当个许愿钱币,该不致唐突吧?

——于1.12.09晚
谦卑。

3

精华

681

帖子

2133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9-12-2 22:59 | 只看该作者
多年前沈宏非在《南方周末》上开设的美食专栏至今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3#
发表于 2009-12-3 18:20 | 只看该作者
自从买了古籍出版社那两本枕头厚的《徐霞客游记》之后,我现在是每天晚上读几页,乐在其中。很喜欢霞客那种诗情与科学思考相交错的文字,感觉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旅途,而不是纯然的科学考察,或纯然的记叙抒情。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3:4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古文程度有限,所以尽管看到了以低价出售的《徐霞客游记》,仍然犹豫一番而终于不想下手。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5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