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到奥运,人们想起的是赛场上英姿飒爽的运动员们。有的深刻一点,想到在英姿飒爽的背后是运动员所付出了的辛勤与汗水。我倒是想另外谈一个问题。
曾看过**籍长跑运动员汪**的故事。这位曾获得过东京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冠军的小名将,02年因伤退役。退役之后,医疗费用自理;为了医治脚伤,花光了年青时的训练工资与比赛奖金,仍落得个走路一拐一拐的后遗症;生活无着落,只得四处找工。但因为早年的训练影响了学业,除了跑步外并没有一技之长,且又由于行动不便,因此找工作是四处碰壁。汪说,回想起以前的跑步生涯,再看看现在的模样,真的很伤心,很痛心,觉得对不起家人。无奈之下,她只得借朋友一点钱,在街边摆摊卖衣服。05年,汪得知同期退役的队员们发现体育局当年违规扣下了他们的部分工资与奖金,因此联合起来上诉到法院。绝望中的汪也参加了原告方。法院受理了,一审体育局败诉,运动员每人获补发数千至数万的工资或奖金。汪得了几千元。汪得钱后,还上了应付朋友的债务,另用剩下的二千多元做本继续摆摊。由于官司的开打而引来了记者的关注,继而关注起她们一帮退役运动员的生计。终于,07年初,汪的故事在社会上借媒体传开了,才有好心人出资开了一固定小店,让汪卖衣服,自力更生。
在功成名就的运动员背后,是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啊。现在的运动员与计划经济时的不同,那时的运动员就是退役了,国家还会负责他们的退役后医疗费用,且有津贴,也会安排工作。多是安排有关体育方面的工作,但总归是有工作。而现在的运动员,退役之前是国家负责医疗,有津贴与工资,比赛得奖了则有奖金分成。但退役之后呢,医疗费用完全自负,自谋出路。有的在运动生涯期间成绩突出的有一定积蓄则没所谓,可以自己经营生意,或投资别的事情的。而那些成绩不太突出的,要是再由于运动生涯而患上什么伤病的就惨了。像上述汪的例子。要不是机缘巧合地公开了她的事,她至今还只在街边违法摆卖罢了。
运动员多是穷孩子出身,本身家境不好——试问家境好的有谁舍得送孩子去受苦。像举重冠军石智勇,得了奥运冠军之后才搬出了福建的围屋,一家住上了大房子。他说,以前住的房子小,早上起床,连伸个懒腰也要分两次——先侧过左边伸右手,再侧过右边伸左手——“现在终于可以实实在在地伸个懒腰了”奥运冠军石智勇如是说。但奥运冠军毕竟是极少极少数的,大部分是落选者。像今年我就看了举重选拔赛。别人看的是比赛怎样激烈,怎样精彩。我一直关注的,则是从这些人的表情动态,去揣测他们各自的故事。能角逐的,一个项目四十多人选一个,还有那些连选拔赛也参加不了的呢!难道他们就没有付出过?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与汗水,更重要的是,他们付出了青春——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可想而知,落选,对于运动员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他们的人生能承受得了落选么?
在奥运临近的日子,在北京奥运这个百年难遇的契机,对于这一类运动员,我们是否应该为他们多思考一些事,多做一些事。热衷于福利事业的人士,不能忘记这些也曾为国效力的人啊。而那些功成名就的运动员们,热吻奖牌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看一眼这些曾经的同事、队友,或者说对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