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精神

[复制链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2 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第二精神
第二精神,即人性之精神,是爱,是美,是我,是心。第一精神是潜在关系,是不可感知的;第二精神是可观可感可知的精神,是现象之精神。第一精神是精神本质,第二精神是精神现象。精神从一种潜在状态,跃升为一种外在现象,这个过程就是精神的现象化的过程。
人生活在现象的世界中,现象才有的意义。没有现象,就等于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色彩,也没有音乐。不能现象化,就如石头,不能为人体补充钙质。完全的现象化,就是被生活完全燃烧。
人生活在现象的世界中,面对的都是现象。人生活在现象拼出来的空间中,而不是生活在实在的多少之中。人需要认识现象,理解现象,让现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的现象越来越丰富。
实在现象化是一个冰雪消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在消融为现象,就如同雪糕在口里化开。无论怎么消融,仍然是东西,这就是现象的真实性。现象拼起来,还是一个实在的世界。
从实在到虚或,其实也是一个消融的过程。有了时间,就有了时间的浪花,有了虚或,就有了虚或的浪花(有了我,有了心,就有了精神的浪花)。
总的来说,是实在产生了一切现象,但是实在并不能直接解释时间现象和精神现象。实在消融了,才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时间才能解释故事,虚或才能解释精神。
土地,其实你并不懂。懂得了精神,才算懂得了土地。实在你并不懂,懂得了现象,才算懂得了实在。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1:0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人的现象性
人不能离开它的历史性,不能离开它的现象性。离开这些去谈人性,也就没有人性。
人性是从人类的生活历史,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元素。人性总在现象中闪现,人性是对历史的总结,是对现象的总结。
生命到今天就为止了。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根源本性不到土壤,而是到今天为止。今天对生命才是实在的,物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精神到我这里就为止了。有我才有精神,没有我就没有精神,意识停止了,精神也就没有了。疼痛到心就为止了,痛走不出心,走不出主观。精神和实在更没有直接的关系,机器止于功能,和物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时间是现象的时间,时间在现象之中。这样说也许更容易理解时间。人性是现象性,是我性、心性、爱性,是这些现象的属性。
通常人性给人的感觉,是人身上实在的性质,就如同金属闪闪发亮的光泽。而把人性归结到历史性中,归结到现象性中,才是一个合理的方法。如果说现象是一根草叶,那么人性就是这根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现象越纯净,人性就越纯净。我越纯净,心越纯净,爱越纯净,人性就越纯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1:0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精神解构
人们通常希望通过物的推理,推出精神。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精神世界还是一无所知。谁能从平面世界中推出一个球出来?
也许用解构就不一样,这样做与推理是相反的,但是却有效,因为它至少保证了精神的直观不变性。也就是说,它不会一开始就把自己局限在某个世界中,不会一开始就把精神局限在物质中,不会一开始就把球局限在平面世界中去解释。它直接从球开始踢,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时间具有不可解构性。把物质任意解构,这解构之物中必有时间。可以这样说,时间在物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时间不被物所解构。反过来比较运动产生时间,解构的时间更接近时间的真实面目。才能够表现出时间现象与火这样的现象到底有什么不同。推出来的时间,就是钟表上的读数,是死的,解构出来的时间,是真实的时间。
精神具有不可解构性。精神不被物质结构,不会被分为两种物质,更小的颗粒。这就是说,精神在物质性的前提之外。反过来,如果精神能被解构,它就不永恒。所有的人性,都应该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
人性必在一切物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这样才不会在物质的坍塌中,把人性坍塌掉;不会在物质的腐朽中,把人性腐朽掉;不会在物质的结构破坏中,把人性破坏掉。这样的人性,才是永恒的。人性不是物的上层建筑,人性不是推出来的。
有人说,精神就如同物质的火焰,其实火焰是可以被解构的,解构为更小的粒子,而即使是光,也可以解构。精神的纯洁性超过光,因为它不会被光所解构。爱不会因为粒子世界的变化而改变。
只要有土壤,就可以有生命,就有尸体会从坟地上坐起来,会从棺材中坐起来,成为复活者。使这一切复活的是精神。
其实精神如时间一样,并不是一般的现象。月在云中穿梭,其实月亮根本就不在云中,而是在大气外。精神与现象就如同月和云的关系。通常人们觉得精神是物质的一种现象,这是假象,其实精神在根本就不在物质现象中,而是在物质现象之外。只有通过解构,才能够看到精神的真实面目。
用物质性很难捉摸精神,因为这相当于在平面世界中理解一个立体世界的点,理解到的只是这个点的影子,而用这个影子来解释立体世界,那当然就悬乎了。
球在平面之外,我在物质之外。世界是多维的,球不能平面的理解。我溢出了现实的维,不能简单的用物来理解。任何实在的理解,只能理解到精神的一个切面,而知道如何把这些切面拼起来,就是理解精神的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1:0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石身人面
物质是世界的一个切面,这个切面,就是实在的切面。所有的现象,都只看到实在面,就成了一个物质的世界。
“我”就象一个外星人,生活在生命的躯壳中。“我”要理解到这种实在性,才是真实在,否则“我”就只是物质自身的一个影子。
人看到的我,是物质的精神面。这个精神面,并不是说由物质产生,而是物质的另一个面。
简化来说,正面是圆(平面),反面是球(立体),看到圆,是物,看到球是精神。看到圆不知道有球,看到球却可以知道有圆。看到精神知道有物质,看到物质不知道有精神。所以精神并不在物质之外,我生活在生命的躯壳中,就如月穿云,都在空间之中。
平面世界和立体世界并不是两个单独的世界。在一个面中,一部分点理解为平面点,一部分点被理解为球点,然后这个球在面中运动,就形成了难以解释的混乱。
精神和物质也是一样的,一部分物被理解为实在点(平面),另一部分物被理解为精神点(立体),结果就形成了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对立。
反过来,精神被理解为没有厚度的平面,而物质被理解为有厚度的平面。精神的纸张折叠起来,就有了厚度,这个厚度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精神的平面本来就有厚度,这个厚度通常感觉不到,而纸张折叠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
一部分理解为时间面,另一部分理解为空间面,那么这些物之间也会产生混乱。空间面,时间面,精神面,三面其实是一体的,这个体就是裸体(裸点)。人面就是衣服面,兽面就是肉体面,两者也不能对立。
如果用石身人面来形容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混乱关系,是再形象不过了。石非石,人非面,这样理解就自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1: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精神之外
世界越解构越简单,越形式越复杂。
时间面,其实就是空间面的瞬间切片。物失去了空间固定性,就成了现象。空间是场所,也是一个底线,就是三维的固定性,如果这个三维固定性没有了,物也就不是物,而是现象的无限延续。
现象物,也不是没有任何固定性,而是在时间之中。时间是物永远存在的场所,所以物还是有底线的。当这个最后的底线彻底取消的时候,就是灭,死了。死了以后呢,不知道没,主词没有了,什么都没得说,有理无理都没得说,主词在才有得说。生灭衬托出了一个主体,一个人。
底线的彻底取消,产生了一个神出鬼没的世界。人的想象力,其实没有世界本身丰富,因为世界的想象力就是神出鬼没,而人还有理性的束缚。
每一次解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所以这个世界的本质的简单性和现象的复杂性是等同的。解构越简单,现象越复杂。世界解构到最后,只剩下一面,就是灵魂,是一个飘忽的幽灵。
生,然后有时间和空间。那么世界还有没有比精神更高的超精神?没有,因为没有比灭更简单的解构了。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鬼,那么这只鬼就是灭,如果说这个世界有精神,那么这个精神就是生。灭是后门,生是前门。前门是精神之所出,后门是精神之所归。
对于一只被阉割的公鸡,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母鸡,只有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9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