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4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赫尔曼·黑塞《在轮下》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精华

73

帖子

229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9 1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到底生活在生活的那一个层次呢?在生活之上,我们完全地依靠自己的意志与能力来支配控制自己生活,在某一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放荡不羁的随心所欲的生活,饱满热烈的生活,自我的本身带着对世俗的轻蔑与讽刺。在生活之中,我们是劳碌大众之中平凡而灰尘满面的一只蚂蚁,按照约定成俗或斩钉截铁的规律和法律,有次序有纪律地生活,这是一种不断反复循环反复的不断延伸向前的索然无味的生活线索,只能在限定的狭窄的区域在稍微展开细枝末节,而主题本身在被框框条条地束缚在狰狞的铁链之中。在生活之下,是一种缩水一般大结的生活,一种长期绝望而沉浸在死亡窒息压迫的氛围内,喘不过气来,生活只是一在张惨白的病态的脸,托着沉重虚弱的身体,如此不堪,奄奄一息。

  或许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是脱离生活之外却又深陷其中的状态,是梦境与现实相互融合的状态,一种轻盈的,却又沉重到无法承担的状态。这也是黑塞这本书所带来的奇妙的感觉,如同光线微妙而奇特的明暗变化,明与暗的界限在乍看之下明辨可析,可深入其中就是另外一种秘密的情形了。阴影在光明之中消融,光明在阴影之中消散,彼此之间是以隐匿的方式相互依存的,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黑塞的言语是温柔的,芬芳的,动人的自然气息和童话色彩。你甚至能感觉到这语言就是鲜活的生命的本身,茂盛的树木的本身,皎洁的清白月光的本身,湛蓝清澈的天空的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伟大的自然的本身。它将你渐渐引领你进入佳境,一种阅读的佳境,一种他所构造的浅色调的充盈的佳境。你可以怀着轻松的心情去阅读那些诗一般的句子。比如书中对于自然的描写:“赤松像一根柱子挺立着,搭成一个无尽头的青绿色的拱形大厅。矮树丛并不多,只是偶尔有几处可以看到茂密的覆盆子树丛。多的却是一块块长满矮小的越橘和宽阔松软像皮毛的青苔地。露水已干。挺拔的树干之间还飘散着林中特有的那种早晨闷热的空气,它是由太阳的热气、露水的蒸汽、青苔的清香以及松香,松树和菌类的气味混杂而成的。它谄媚地依偎着人们的全部感官,使人有点陶醉。汉斯在青苔上躺下,边摘边啃着长得茂密乌黑的草莓,倾听着这而那儿有啄木鸟在叩击树干,嫉妒的杜鹃在啼鸣。在一团团黑压压的松树梢之间能瞧见碧蓝乌云的晴空,远远望去成千上万棵笔直的树干筑成一堵棕褐色庄严的墙。有些地方可以看到一片黄斑阳光和煦明亮地洒落在苔藓上。

  从情节上而言,这对于我们是一种熟悉透彻的交流与共鸣。在我看来这是不具有隔阂的(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小说。它所描述的生命过程是我们每一个都经历的时光,并且对以后的成长成熟具有深刻而遥远影响的时光。或许在有些具体的事情上并不是相同的,比如汉斯的童年是在靠近自然的村庄之中度过的,而我们更多本身是在城市中度过的。但这并不会造成障碍和隔阂。无论处于何种地点与时间,童年以至到少年的天性是不可被磨灭的,即使是早熟的孩子。故事的内容大概是,汉斯原本是追求功名,力求出人头地的带着“一张睡眠不足的脸,一双外圈发黑,疲惫不堪的眼睛,默默地像受人驱赶似的到处走”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某种意义上就是履行他人意志并且在隐秘进行美名其约的戕害中被毒害的生命),后来,他与海尔纳结交成为朋友,海尔纳是大胆、自由、热切的,他的思想逐渐影响了汉斯,虽然其中汉斯因为不堪忍受负担而厌弃过对方,但波折之后经受住考验的友谊更加深厚更加坚不可摧了。海尔纳最终无法忍受出逃被学校开除,这样兴致勃勃毫不在乎地离开这个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地方。汉斯也因病辍学,最后在夜晚冰凉的河水里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小说的主题很明显,如序言中所说的,是对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德国旧教育制度的血泪控诉。如书中所写:“典礼的最后一项是一个接一个的学生被点名叫到前面去,同校长握手,以此表示被学校接受,并承担了义务。从此,只要他们好自为之,直到他生命的结束,都可以由国家来照顾供养。至于获得这种待遇并非完全不花代价,这一点,谁也没有去想,正如父亲们一样。”他们谁也没有认真地衡量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没有这个意思去思考,或者甚至是更大的悲哀,在他们不屑一顾的思考之后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并为之沾沾自喜的事情。他们并不为那些被泯灭的天性与自由感到惋惜或忧虑,他们只是麻木地进行着,按照这样的安排随波逐流进如广阔的地狱之中,由着这个时代堕落的轨迹滑下去,跳进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里。在这样一种僵化的枯燥的苛刻的教育制度下,人是这样逐渐被毁灭的。他们老老实实,中归中矩,尽力迎合老师所说的命令分毫不差地执行以此获得赞扬和功名。他们都被进入了旋涡之中不可自拔,失去独立的真正的冷净的灵魂。他们向这个机器时代的机器靠近,并在不断地复制,复制,复制,病毒一般传播开来。我不知道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什么,但我清楚这绝对是错误的变态的教育方式,而正确的教育方式也在路上被冷落地探询着。

  另一个重点,友谊。我为这深深的联系在一起的少年的友谊感动。为了友谊,海尔纳要让校长看看“他的意志胜过命令和禁令。”这是一句多么有力的出自勇敢倔强少年口中的话语,那每一个字都那么铿锵有力,在耳旁在心里轰隆做响,并且为之骄傲。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上,孤独是一种病症(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它也是幸福最根深蒂固的来源)你若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里必然感到慌张与恐惧。你想有个一人在身边长久陪伴,或者只要身边有人就好,这样一种人的气息会使你心安。而假若你找到一个能够彼此倾诉并且志同道合的人,那么你着陆了,世界着陆了。你摆脱了悬浮的飘飘然的状态。友谊万岁!这朴素而热烈的言语将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汉斯最后是死了,“就在这同时,受到这样威胁的汉斯却凉凉地、宁静地躺在黑黝黝的诃水里,慢慢地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他已经摆脱了恶心、羞愧和痛苦。寒冷的淡蓝色的秋夜俯视着他那在黑暗中漂流而去的瘦弱身体。”至此,全文的忧郁与哀伤达到了最深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死只是无数人中的其中一个,他的死又代表了预示着一代人一个团体的死。这是看似请如鸿毛实则重如泰山的死。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心中泛起微小的波澜,了解一个简单明确的信息,汉斯死了。我逗留在这个句子,再反复地看这个句子,汉斯死了?汉斯死了!脑海中出现逼真的画面,犹如一作为一个真实现场的历史的观望者而回到了过去,你看见他那消瘦的身躯慢慢地被淹没了,随着河水消逝在河水里了。你想要救他却无能为力,他的死早已经是事实,你不能拯救他,而这样将使你愈加痛苦了。汉斯死了,可是一个时代的死还远远未曾到来,但这个时代最终也将被河水带走,和汉斯一起死去。
我们交换黑色的词语
我们相爱像罂粟和回忆
http://darkswim.blogbus.com/

1

精华

73

帖子

229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1:10 | 只看该作者
仅仅一部分。剩下的会在继续写下去。
我们交换黑色的词语
我们相爱像罂粟和回忆
http://darkswim.blogbu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3#
发表于 2007-9-9 14:42 | 只看该作者
读的是张佑中译本吗?
其实这种友谊很奇怪,但也很纯很美,想到海尔纳就让我想到后来的哥尔德蒙。黑塞对于他很怜爱,他最后离开了,在小说中失踪了。其实他以后的人生可能比吉本拉特更为艰辛,更为痛苦。但他能用这种方式与这个世界的黑暗决裂,也算是这个哀伤的故事中给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安慰吧。

[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7-9-9 02:44 PM 编辑 ]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73

帖子

229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8:00 | 只看该作者
恩.没错.就是张佑中.
我觉得这样的友谊在一种隐匿下展现出来.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相互靠近.随之是紧张的.因为汉斯的背弃和懦弱.再后来经历了这个坎坷就成了前途光明的了.是紧紧相拥抱在一起的.只是我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海尔纳离开之后就完全失去了消息.使他们这样坚固热烈的友谊就此中断?或者他们彼此思念对方而找不到方式.或许这是黑塞留下的一点空间.一个谜.
我们交换黑色的词语
我们相爱像罂粟和回忆
http://darkswim.blogbu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5#
发表于 2007-11-10 20:11 | 只看该作者
请原谅我并不同意您的意见。

小说,我们甚至把它视为高于散文和诗歌的文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更能揭示人性。
因此可以说,《在轮下》并不完全是对教育制度的控诉——绝对不是。
书中的利益并不是赤裸裸的——甚至我们还能感受到汉斯原先的校长和老师的真诚——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悲剧呢?我想,作者想控诉的绝对不仅仅是教育制度,而是在那么一个错误的观点中——人人都以为学习才是出路——人性被扭曲了。
如果把《在轮下》看成仅仅是对当时教育制度的控诉,那么我们久失去了阅读小说的本意,以及它的快乐,那样的小说,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强的生命力。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6#
发表于 2007-11-10 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恩,如果只看作对教育制度的控诉,那么黑塞恐怕是白写了。
因为小说的教化意义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吧?

但或者连这个也不是——作者也许只是通过一群人,一些行为,来表现一种更古老的东西。
校长和老师的真诚,所有人对汉斯的“爱”,他自身从努力到迷茫,来表现一种内在的,更古怪、更矛盾的东西。德国总让我想到一些更古老的东西,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很浓重的宿命论。《红与黑》的于连有时候也让我想到这个。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7#
发表于 2007-11-10 20:47 | 只看该作者
宿命论……嗯……
这本小说已经很久不读了。宿命不是重点。要说宿命论只能从后半部分看出来,我更多把他看作一曲青春的挽歌。如今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也不会太高,但这的确是一部让人感到青春爆开的欢乐与痛苦的作品,有很多黑塞一生所思考的重要的主题都潜伏在这种激情后面。没有他们,黑塞以后的作品是写不出来的。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99

帖子

307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8#
发表于 2007-11-10 22:20 |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估计不好买,得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16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