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2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伯恩哈德的一些读后感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昨天把《历代大师》基本读完了,没有艰深晦涩的感觉,语言清晰流畅,充满了真正恶意的讽刺。有些地方很像冯古内特,但更为黑色幽默。最有趣的是他对施蒂夫特与海德格尔不遗余力的诋毁,很像瓦尔泽的那样的叫喊,施蒂夫特占了八页,海德格尔占了三页半。从可怜的哲学家的生活,一直批评到他的哲学观,“如果你参加小市民的,或者有贵族气派小市民的聚会,经常是把海德格尔给你端上来作为餐前小吃前的小吃,您还没有脱掉大衣,家庭主妇就会用银盘给您端来海德格尔和雪利酒,海德格尔,就是烹饪的很好的德国哲学。”两人整整十一页还多,每个字都像子弹,毫不留情,比冯古内特尖刻而直白得多,也没有戏谑的成分。严肃的尖刻。

主人公雷格尔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只有觉得世界以及其中生活是可笑的,我们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如列奥帕第,正是这样的一个绝望的结论,使读者出乎意料地更渴求生活,至少我是这样。伯恩哈德最终没有自杀,好象只因为雷格尔说的,他不想以一种“煽情的自杀”成为施蒂夫特一样的“时尚作家”(没读过施蒂夫特,故不做评论..看起来应该还不错)。雷格尔的妻子是他唯一的听众与学生,是他唯一生活的希望。在妻子死去后,他感到“彻底自由”,因为他不必再去“抵抗生活”。这样说来伯恩哈德作为后存在主义者应该是合格的了。

另外伯恩哈德对奥地利的教育提出了控诉,“老师毁灭学生,这是几百年来的事实,而在奥地利更是如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毁灭学生的艺术趣味”,“他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见解,更不要说有自己的见解了。就像向鹅嘴里填玉米豆一样,往学生脑子里填国家垃圾,直至他们窒息。”还有对整个国家的控诉,“我想今天,人只是国家人”,“自然的人根本不会存在了”云云。

《声音模仿者》最深的印象是死人很多,几乎每两篇就有一个死人,都是新闻形式(伯恩哈德做过记者)。用冷静的文字写一个个噩梦一样的小故事,与卡夫卡不同,伯恩哈德更倾向于断片的现实性,也没有卡夫卡常用的费解的一句结语。一切都很自然像真实发生:生活就是这样真实与荒诞可笑。原创区有不少朋友正尝试写断片,觉得可以借鉴一下,不必总按卡的形式来写。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16 20:2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