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77|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量子奇迹与历史意象

[复制链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 1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量子奇迹和历史意象
--------------------------
晚上随手记下的想法。



国家版布了产权制度。

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必然决定和扭曲人的存在;人的命运异裂为了孤独的个人的命运,以经济领域内的产权为最本质表现。

共产主义是一场梦幻,人类在抵达自己的美好解放前又经历了一次悲剧。共产主义仅仅在如何实现自己的到来时是科学的,比乌托邦科学和可行。但到了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质时,共产主义的集体财产体现了一种谎言。集体看似属于所有了,但他其实更多的集中在一个人的意志之下,只是这个人几年轮换而已,但毕竟其实还是一个人的意志,而远非集体所有,绝望的人群发觉自己处在拥有这些之外;而承受着历史沿袭的人们,还是渴望着独立的拥有自己的财产,并且是可以谋生的财产。

共产主义在苏联的崩溃显示的是谎言的悲剧性崩溃。中国,认真得承认了自己的谎言,以新的形式,利落得摆脱了这种谎言性,它发觉自己是无望的,但它立刻开始了“不管什么,都要不能让国家崩溃”,结果,它退守到了某个古来的根基上,但整个古老的根基意外的暂时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奇迹,产权制度作为试图确定这个带有新信仰和新渴望的国家的古老根基的努力出笼了。在这个确定的古老根基下,人的命运重演为孤独的个人的命运。

不必为之感到难过,至少这个国家的很多努力试图在产权上使“人的命运成为人的命运而不是独立个人的命运”,在产权上,很多人试图使国有财产实现股份制,而人们得已成为万分甚至十万分之一的主人,这样的努力仅仅在倾向上是珍贵的,并且这个倾向实际上还成了某些个别意志攫取整个国有财产的冠冕堂皇的外衣。人渴望的是拥有百分之百的决定权和在其上的生存权。万分之一到百分之百,是种绝望,也是社会最终还是回到了古老根基的象征。如今,只有整个国家在其巨大的外部轮廓上,还保持着朝向人类最美好解放的风格和意识,在真实的根基上,它仅仅是较谎言前进了一步:它诚挚得承认在谎言上无法完成。

产权制度的版布,代表这个国家一百年内对真正的“人的命运”的绝望,它其实定义出来的仅仅是一种等待,远景,即,至少在一百年内我们无法展望我们最为渴望的“人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而不是独立个人的命运”。


那么人的命运在哪里呢?历史沿袭和历史真实,根植于人的“此刻存在”,即人渴望独立拥有自己的存在权,即不必依靠别的活下去,而这即是此刻人们得以安全和社会得已发展的道路,也是人的悲剧的重新确认和沉沦,人的命运在此刻显得格外悲剧和庄严:人不得不这样,但这样,人将迎来自己悲痛的生活道路。

整个地来看:人此刻的命运,还不是终点的,历史条件远远没有成熟。我们只好在继续前进中等待,摸索。

真正的经济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那个时刻,它即是自己的,同时又是整个人民的。这看似奇迹,一场梦幻,但我们期盼,并且相信有这样一场“量子奇迹”,即,实现“此刻它是自己的,同时又是人民整个的”。量子经济时代,是人类未来的终点,并且是人的命运真正不再分裂时代的来临时刻。

总有一个时刻,是人的命运和道路的拐点,人的历史的拐点,那时人们模糊地发现投身在人群中,即可以信任他们,同时,也的确是“开始安全”的了;那么整个时刻的拐点,就是量子奇迹迎来自己的历史曙光的时刻。

期待这个拐点。那时,人的命运开始呈现为人的命运。


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无法抵抗。这是个真实的伟大的真理。人的存在无法抵抗。自然,永远有一些人可以抵抗。他的自我存在,他的思想意识,他的生活道路,他的发展方向,可以抵抗这个基础试图强行把他演变为“孤立个人命运”,他会表现出宽宏大量,不自私,不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把整个世界和人民的命运作为自己的命运,但是,这仅仅是人群种的亿万分之一。而就是这些人,因为往往凭自己的这样心灵抵抗,就可以抵抗,于是就起来宣传精神改革,并且认为改造精神是重要的。的确,改造精神富有意义,问题是改造精神并非全部,甚至不是重点。也因此他们认为精神可以使人不自私,所以他们才变得集中而重点的宣传精神,侧重点不在经济。基督教,精神的信仰,可以改变人的意识,使人不自私,的确,有可能有这样的效果,但这和文学家们一个样,它保留这作为唯一的衡量和救世标准,对于人无力从经济和社会基础的悲剧摆脱出来,它只认为是罪孽的,它因此呈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冷漠,它觉得应该是人们来靠近它,而不是它去靠近人们,它认为自己的道德不可稍稍妥协,文学家们也是,认为这是人们的罪过,他不认为自己应该从他们的不幸为全部探索的出发点,相反,他们说人们应该从这历史罪孽和丑恶中摆脱出来,意即:人们应该来靠近他。但最深切的善的使者们,不愿意冷漠的忽视这些人,他们不愿意丢弃这些人,他们跟着他们走,而不愿意冷漠得停留在某个巨大冰冷而毫无意义的道德和精神框架之下,他们认为:这些人是不可抛弃的,因为人的命运最终表现为人民的命运,他不是把这理解为人民的罪过,他理解为人的不幸,他也因此不会把无聊冷淡的道德标准认可为最后真理,他只会认为它同样是人类的谎言,他选择留下来,和这些暂时无力摆脱人的悲剧的人一起,期待最后的另一个未来,这个未来即使不是和道德家与宗教家完全背道而驰的,也是永远不会雷同的。道德家和宗教家永远不会理解我,他们还认为我为那些贪官和人的自私辩护,他们认为我是沉入了流俗。他们不知道我发现了比他们更应该坚持的东西,“和人民在一起”,即使是和“软弱无力”的人民,也要在一起。而意识到了人的庄严,特别是人是最庄严的平等的人,认为自己在人群的大规模沉沦中,发现的是历史的主体和最深刻的东西,即即使暂时它是不幸的,但同时它也是唯一对真正的历史未来有深刻和重大意义的现象,如果人类有解放,就仅仅可能把唯一的答案埋在了这里,而不是埋在了宗教和道德家的道德完善的那些人的形象中,就是说,从意象上看,这里而不是别的,蕴含了人的命运的未来,因为人是庄严的相等的,他不但觉得这个现象不可忽视,并且还认为是人的最深度之处,即,关乎人的未来的最重大情形,也即历史摆动幅度最大之处,而这里仅仅可能在这里,才有人的未来的另一个摆幅,也仅仅在这里有回去的最伟大的力量。

人的道路和沉沦,因此,在这里,不是什么毫无深意的无聊的软弱和罪过,相反,由于先天的认为“”人是庄严的平等的”,因此,保有这样信念的人,发现了人的沉沦,是个意义重大的现象,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历史边缘现象,他因此认为“这里有伟大的沉重的东西”,而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技的乏味情形。他认为是同样深沉庄严的人,所抵达和探索到的人的真实和惨痛真相,而不是别人认为的那只是一场无边的堕落和历史小丑的场面。对那些先天认为“灵魂高贵的人才是人的命运的最主要代表的人来说”(也就是,因此不可能是“人最庄严的意义上是平等的。”),人的大批沉沦,毫无意义是没有价值的,但对于那些认为“即使人们是沉沦自私无力的,但也依然是最庄严的,在人的命运上是最庄严的可敬和高贵的”人来说,那些沉沦的人的尘世遭遇,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代表着人的最庄严命运中的呈现的同样“高贵的历史发现”和“人的命运的最尊贵事实”。这样,就极为有力的区分了人的视野中的两种意象分野,灵魂高贵的人认为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才代表“人的一切”和“人的尊贵发现”和“尊贵事实”,认为人庄严的相等的人,认为发生在即使是沉沦人身上的事,也是人的最重要发现,为什么?因为人是最庄严的平等的,相等的。所以,他才敢断言“这些人的沉沦,有着最为伟大的人的意象,因为他们的沉沦,是人的全部尘世存在的最深度,也就是人的最深度。”

历史的主要意象集中在崇高人的完善和高尚之举中,还是主要集中在人的沉沦中。即关乎未来的到底是哪一个?什么是历史的主要种子所在?

换句话说:你们还认为历史集中在你们身上,而不是他们身上,这是可笑而错误的。历史观测的重点应该发生转移,并且这个转移一度发生过,但中断了。人们又恢复到了旧传统之中。

(补记:人是最庄严的平等的,也即,人实践的一切人生道路,无论看多么沉沦,堕落,多么无力,多么平庸,也是深刻的平等的,并且一样是深刻高贵的。换句话说,你平时看不起的每一个人,身边的同事,你周围的不孝顺老人的亲戚,你责骂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自私自利,平时卑琐不堪的小人物,过的生活,也是和你一样相等的,深刻而高贵的。
估计,这将是这里人最不理解的一句话吧,我承认,这话的确是找骂。

人身上发生的一切,没有一种不是庄严的,即使那是小丑的卑琐和可笑.....当然,总有一天,历史的发展将使我的这句话变得可笑和充满讥诮,而不是充满庄严意象,但此刻,和将来,最终有某个时刻,人的命运和人的历史,将恢复我这句话的庄严意象,那时,人们不会再以讥诮和讽刺谈论一句十分可笑的话,历史会为我找补回来的。)


吴全福 2007-06-01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94#
发表于 2007-6-17 10:15 | 只看该作者
怜悯兄一个帖子敲的字就比《老子》多了几倍去了,再一个帖子就把《论语》也超了。

不过我看几句话,瞄准几个词,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是什么心态。

论坛帖子与正规的文论还是有所区别的。兄还是找些正规的学术刊物去发飚比较合适。否则对一些“牛”弹琴太委屈。

我这还是在打“擦边球”,因为实在懒得敲字——

Farewell——

[ 本帖最后由 韩波 于 2007-6-18 07:19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9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0 牧场看守人 的帖子

又是在说我在剥夺了别人审视你们的美的权利,怎么老是重复过来重复过去啊。

可以这么说,你们认为找到了一种美,这个美是人类的可能的最终归宿之一,未来的人都应该去追求它,即使它此刻是不能抵达的,即,老农虽然不懂,但他应该去懂,因为这个不是源自他的心灵的东西,他也必须信仰。

而我则认为,你们脱离了人,自己所找到的这个美,虽然看似是以人类的名义找到的,(似乎因此人类就应该崇拜并永恒得珍惜似的),未必就是人类的所谓归宿之一,我仅仅觉得它是人类的偶然发现而已,懂不懂的,都无所谓。它不符合人类的命运和人的存在真相。对人的命运来说,你们找到的美,是偶然的。

所谓我剥夺了他们未来可能懂得的权利,这话是不对的,我只是说:有种美,超越你们追求的美。

其他我说什么了?我没有剥夺,你们可以去追求,也可以把这些捧给人类,但我也有权利把我的捧给人看,并在大家面前,在全人类的良心和命运面前,证明:有可能有种东西,比你们的更美,更庄严,更伟大。

而信不信奉,是整个论坛里另外读者的事。我没有剥夺老农的权利,因为我并非说世界必须以并仅以老农的世界观为全部,我只是说:如果一个人,他试图为全人类努力的话,他就必须从最低限上囊括老农的世界,囊括,什么叫囊括,不是里面仅有唯一一个。即,他的思索必须能概括每一个人的命运。而不只是诗人的命运。


就在这个话里:即老农不懂诗人的美,是种遗憾,这个话里,可以听出你们的信念,珍视这样的美,觉得如果一个人不懂这样的美,太可惜了,这样的美是尘世伟大的东西。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所谓尘世伟大的评判标准,并非以你们来评价,那些底层的人,不会认可的,即使多么珍贵,也不是“真”的珍贵,我只觉得它是偶然,而不是必然。

这么说吧:如果有你们所渴望的美存在,但人们没有去接近,估计你们将以等待的姿态来期待他们前去,但我,却嘲笑得看待这样的信念,对人类来说,他们才是主题,命运的真正承载者,他们定义了的,才是真实,即人的真理,即使他们以所谓“低下的多”的视野来作出了定义。即,我从你们的美,回来,归来到人们的视野中的美,不是迁就,不是勉强,不是妥协,是诚挚的意识到我犯了错,从自己的沉沦中,回到了主体,回到了人的命运的最核心,即浪子归来,重返家园。

而你们,估计,则永远会认为在这些老农认识不到的地方,存在着某种人类的很高的真理,这个真理,人类应该去追求,而不是象我说的那样,人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孤立,就放弃那些,而归来。

即,你们的坚持,会认为自己在坚持一种非常伟大的东西,但在我来说,那不是高贵的坚持,那是犯错,从你们那里回来,是改正错误,回到人类的主体中。

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理?即人们,包括最底下的人也有权定义呢?还是较高的天赋的人定义的,才是人类的真理?你们认为天赋在你们身上独特而不可否认,所以,你们发现的就的确是不可辩驳的真理,而我则认为,永远不是由天赋的高低来定义什么人有权给出人的真理,人类永远将是如此:即,最底下的广泛的人,也有权利定义人的真理,因为,他们是人的命运最本质的核心的东西,即人的主要力量,主要承担者,在关于人的命运的最深刻的问题上,不是由天赋的高度决定,在这个问题上,人是庄严的平等的,将由人庄严的平等的绝对。

天赋极高的人,很容易在这一系列问题中犯错。上述错误,我的理解,就是其中的一个。

本质上,还是归结到那句话,我们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幸福,人类的真理,规根结蒂到底由谁承担,由谁定义,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所以,我们的美学追求,尖锐得对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21:12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禀赋的美,并非只是怜悯,怜悯不如说是他们灵魂的某个个别特色而已。真正的美所以伟大,是它的诞生符合人类生活的真相:生存,然后产生一切。美,因此是第二性的,而不是你们追求中第一性的。

至于我试图以怜悯来获得温厚的名声,却并不付出任何代价。

老兄,并非讽刺一下,你就能击碎我的。即使是借帕斯卡尔的名声也不行。

还有,老兄,您老人家很有意思,每次都是打个擦边球,就溜,您似乎还没有正式的坦荡的表达出完整的总体,您不断掩饰自己,又不断从什么地方骚扰一下敌人,呵呵,这个战术很美妙,不过,的确让我感觉好玩,什么时候,您正式从地壕中站出来时,我再回复您吧,现在觉得没必要回复您掩掩映映的姿态。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91#
发表于 2007-6-16 20:40 | 只看该作者
怜悯兄说得非常清楚,我是这样理解的:

……但这样的美,却不可能使别的一些人消魂和停止步伐,他们身上或者他们心灵中有着伟大的严肃和真挚,使他们为自己仅仅停留在“美”上感到羞愧。对这些人,这些心灵来说,他们有着天生的伟大禀性……——怜悯兄属于“他们”之列。


而另一些,则是人的荣耀,人的事业之列,的确,assking的诗句的美,的确是“非凡的”,使人感到沉醉的,使人为了人的能力感到高兴和雀跃,感到荣耀,(我们为了我们能够到达这样的美,深深自豪,这是人的荣耀),但是,它不是“神圣的”,它是偶然的,对人的命运来说,是偶然的。——我们这些人追求个人美的人,是不神圣的,是偶然的,是虚荣的。

——怜悯不幸的人并不违反欲念。相反地,我们可以很容易拿出这种友好的证据来获得温厚的名声而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上面那句话是帕斯卡尔说的。耶稣复活了,不过我们是否一定会下地狱呢?——道不同,不相为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90#
发表于 2007-6-16 17:39 | 只看该作者
但是,那仅仅是极其稀少的人,即那些仅仅能感受“语言的独特的美”的人,对另外一些,则只能是徒然了,对那些仅仅能感受到“人的生活意义上的安慰”的人来说,比如一个老农来说,他是不会懂得。

时间太紧,只说一句吧:其实老农听到你的说法,他未必高兴,因为你剥夺了他审美的权利,也剥夺了他也许在未来能够获得,能懂得的一种幸福。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8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6 chinesepoet 的帖子

我说过的,哪些由其中的人物负责,那些由作者自己的心灵负责。不会因为说托尔斯泰写一个人物骂娘,就说托尔斯泰的心灵热烈的信仰“骂娘”。存在着作者的主要意图,这个意图是否严峻的真诚,这是最主要的。被美或者诗意意外得倾到的人是非常多的,这不是什么罪过。托尔斯泰从来大概没有为了自己的心灵觉得生命是美好的,就说:“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的文字的那种意味,是不会产生这样的诗句的,而是严肃,真诚的探索人的生活,人的存在。安德烈公爵的仰望,代表着托尔斯泰所领略到的人的一个真实时刻和他在此刻的形象,仅仅是他努力的探索的努力的一个发现,而不是他努力的全部意旨。托尔斯泰,大概一辈子不会信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的”严峻的同情着人“的那颗良心,其实已经让他处在对这些"追求美的感受"抱有冷淡和疏远,不是这句话,是这句话所代表的那种追求的倾向,这并非说他拒绝美,他追求的是更真实从而是禀性上更伟大的美,他的探索的每一个结果,自然而然诞生了美,这个美,他深知一切会如此,他信仰美,但不是这样的“诗意的美”,而是另一个道路上的美:为人忧伤,并在探索中为人努力,而为人的忧伤努力和探索,本身就是美了,并且将诞生丰富的无上的美,这个美比借诗意去维护着的另一种美的味道,要高贵许多。

耶稣在福音中的话,没有一句,是为了追求美和诗意而说的,他追求的是使人的灵魂得到安慰,虽然他的结论和思想探索已经失去了意义,但那种不经意见流露出的美,是多么惊人啊。

这样的美,非常高贵,禀性伟大而神圣,相反,“生如夏花,死如秋月”这话里的确就有虚假的矫饰感,泰戈尔说这个话时,是完全赤诚和真挚的,他那个时刻达到的是对生命的赞美。但是,不比较不知道,把这些放到耶稣的那些话前面,你就立刻意识到,在耶稣的如今已被证实是失败的思想中,却比泰戈尔看似美好而没有失败的诗歌 ,依然存在着巨大的美,超越后者的美,始终有着超越后者的严肃的真挚,并且具有伟大的美,这个真挚和美,首先是耶稣追求的人间努力的真诚性所导致。

这里已经透露了两种美的分野:立意追求美,与 ,立意追求人间努力。虽然都是美,但后果异乎寻常。

前些天我夸过assking 的诗句,比如这首:



雨,
秋日的岁月,
印度洋水勒住了马缰,
逆流向索马里的海岸。
地理课,
和口齿不清,
如同没有牙齿
的雨。
低压的系统,
向南半球倾斜,
以及水陆间的风
是雨。
电风扇的脑袋,
闪烁的日光灯。
据说信风长年稳定,
古代的商船在这里行进。

最后两句,充满了美

“据说信风长年稳定,
古代的商船在这里行进”

作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所谓虚伪和矫饰,他写下这句时,灵魂的赤诚似乎不比耶稣登高呼吁时少。

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就知道这两句诗,是纯粹的由语言的营造和气氛的烘托,所造出来的美,这个美,当然对人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但首先它必须作为美,才起作用,它美好,让人觉得有种神秘的东西。实际上,这里透露出来了整个论坛百分之九十的人的信念:我可以达到这样的美,并且这样的美我要追求。

这种纯粹的语言的美,距离耶稣的伟大语句的美,是多么遥远啊。

耶稣的句子在这:

           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财利的意思),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契甚么,喝甚么;为身体忧虑穿 甚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他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 他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所以,不要忧虑说:契甚么?喝甚么?穿甚么?

这里,没有一个片刻,耶稣意在营造所谓的“诗意”,所谓“美的氛围”,这么没有任何这样的企图,这里没有任何的诗意的朦胧,诗意的氤氲,诗意的感伤,这里有健康、明朗的诗意,伟大的诗意。它的直接思想价值日渐逝去,但由这个思想价值所保存的那种真正的美,却超越一切,耸立在人世面前。

这不是为了“在语言中勾勒出美来”,但它实现了美,并且这个实现是那么真实,真挚,因为它符合人的真相,人存在,的确不是为了美来的,人存在,仅仅是努力,并在这个努力中,保卫自己,捍卫自己的生活,即:生活,然后产生一切。耶稣句子中的美的意味,就是这样:忧虑人,然后,这样的忧虑中,诞生了伟大的美......试图激励人的努力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美....

这样的美,在禀性上,天然的超越assking的语句营造的美,具有比他的诗句“高贵的多”的特性。assking语句的美,对人类作用很小,虽然我知道他根本不打算追求对人类有巨大价值,仅仅想追求拥有美学价值就成,但我要指出:这样的美学价值,也渺小的多;因为人存在规根结蒂,不是来倒尘世迷醉来了,不是来为“美”沉醉来了,而是来生活,奋斗,生存,实现心灵的渴望,保护自己尘世的道路不忧伤苦难,所以,这样的纯粹语句的美,规根结蒂,具有低得多的美学价值,真正的伟大的美学价值,要远高于这样的美。

世间总会存在对类似assking语句那样的美倾倒和崇拜的人,这无可厚非,但是因此拒绝承认这样的美并不高贵,却很难,几乎是直接触到了他们自身的灵魂,当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我说这样的美,价值很底下,部分保有这样信念的人,几乎感觉就跟被我直接指着鼻子说“你的努力没有意义”一样,开始恼火,对此,真诚的向你们道歉,我不打算收回这些话,但我没有直接指摘你们的意思,不过,我还是得说:人间,永远都有伟大的美在,这个美,超越你们捍卫的美。

在这里,再次奉劝那些听得进去的兄弟姐妹,就算你们打算追求美,那么请真正的追求更伟大一些的美吧,真的,这样的美,不说其他的,单单就美学价值上,就远远超越此刻你们心灵中的圣物。

你们要明白,有些美,对人的命运来说,只是偶然的,人们将会遗忘,但有些美,对人的命运来说,就是必然的,人无论走到哪里,走到什么时刻,都会迎面遇上这些美,体验到这些美对自己来说具有真实的意义。

assking的语句的美,就是偶然的美,人的命运中的边缘品,附属品,耶稣的美,则是必然的美,人们面对生活的困苦,渴望灵魂的安慰时,就总是想起有个伟大的人,出于对人的真挚的忧伤,写出了那些使人灵魂感到安慰的美丽语句。而assking的““据说信风长年稳定,古代的商船在这里行进”将很久,很久,很久,都不会有人记起,人忧伤时,人不会想起他来,就是想起他来,这样的语句也不会安慰那个人。

当然,总会有些人,能在assking的那两句中,感受到美,感受到安慰,这是的确的,但是,那仅仅是极其稀少的人,即那些仅仅能感受“语言的独特的美”的人,对另外一些,则只能是徒然了,对那些仅仅能感受到“人的生活意义上的安慰”的人来说,比如一个老农来说,他是不会懂得得,他仅仅知道:他难过,他忧伤时,只有那些充满人类情意的话,他才能听懂,也才能受安慰,就象一个人家里亲人死了,别人用手沉痛的拍拍他的肩膀一样,这里拍肩膀,简单,但是伟大,真实,因为这是直接渴望安慰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

多少人意识不到应该在自己的文学努力中,使每一个,即使使老农,也能获得巨大安慰,相反,他们觉得说“诗意的美”是很高贵的,如果你不懂,那么你该感到丢脸,而不是诗人自己深感羞愧,即“我没有能让人获得安慰,却让人困惑,我应该为之羞愧”。

我想assking写那些诗句时,大概不会是羞愧的,相反,他更可能是沉浸在不由自主的安详中,他觉得自己发现了这些,是值得欣慰,值得骄傲的,他在这一个片刻,是觉得自己可以抵达了某种高贵的神性,当然,这里没有一点不真诚的倾向,他那个时刻的心境完全是赤诚和美的,(所以才产生了这么好的句子),但是,如果是我,我会感到羞愧,因为,我意识到:我不该放弃使每一个人都被珍视的使命,如果用怜惜这个词的话,我应该怜惜每一个人。

这里直接透露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根本区别,我曾经说过,我不相信“人可以独自抵达人的幸福”,所以,我就关心和关注每一个,我的努力不是建立在世界最高的那些人的命运之上,相反,我的努力倾向是囊括尘世,也就是囊括人的命运,即使在人的最低限里,人也应该并且必须获得他的安慰和怜惜。而assking的美,不必说是首先建立在很高的人的命运上,并且,甚至,他其实是不关心这到底是建立在哪一高度的人的命运上的,他觉得完成了这样的美,本身就已经足够了,使命已经完成了。而在我眼里,这甚至还没有开始,最好的评价,也仅仅只是刚刚开始。

立意使自己的思索和探索对整个尘世都具有真实性,将使这个人走向严峻的真诚的道路,他必然对任何虚假的东西洞若观火,明白什么人,什么努力,含有谎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很多人的灵魂中含有谎言,即使他们并非有心如此,但他们不由自主有谎言甚至捍卫谎言。

当然,这仅仅是从这个立意要囊括全世界的人的眼光看。全面的说,追求语言的美的诗人,未必是由谎言的。但是,综合来看,美,足以使诗人消魂,并且停止步伐,这是确实的。但这样的美,却不可能使别的一些人消魂和停止步伐,他们身上或者他们心灵中有着伟大的严肃和真挚,使他们为自己仅仅停留在“美”上感到羞愧。对这些人,这些心灵来说,他们有着天生的伟大禀性,因此,我才屡次说他们属于“人的命运”之列,而不是“人的事业”之列,即他们的努力是在囊括全人类命运的规模上和意义上起始的,并且他们探索出来的东西,将是人的命运中不可避免的必然面对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命运”之列。

而另一些,则是人的荣耀,人的事业之列,的确,assking的诗句的美,的确是“非凡的”,使人感到沉醉的,使人为了人的能力感到高兴和雀跃,感到荣耀,(我们为了我们能够到达这样的美,深深自豪,这是人的荣耀),但是,它不是“神圣的”,它是偶然的,对人的命运来说,是偶然的。

这回说得是否足够清晰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88#
发表于 2007-6-16 12:1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一下某公的一句话:上佳的讨论,是一场双向的独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87#
发表于 2007-6-16 09:2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正面交锋的讨论才是耐人寻味的.........
就如歌德在<浮士德>中对我们的启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多样的理想,我们关注的只是重要与次要之分........托尔斯泰,BEETHOVEN,米开朗基罗.....这些大师们都有这样的复杂成分在内.....与他人的区别,只在主要与次要......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86#
发表于 2007-6-16 00:33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要举反例,我可依据托尔斯泰,它应该是怜悯所赞赏的作家了吧。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他的《战争与和平》,里面主人公受伤之后有一段文字,写的是他仰视天空,感叹宇宙的神奇与广阔,生命的五常与短暂。那么以怜悯,出现了这样的文字的托尔斯泰,它也是不严肃的,他也在伪饰着什么,不去关注人的幸福,这和最伟大的真实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说到这里,我觉得我们至始至终都是在兜圈子,正面的交锋没有多少。怜悯的观点我不认为是错的,但是失之于偏颇和片面。你认为呢?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7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