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15 15:2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样的说法我真不知道如何去回答.
在这里,做兄弟的只想真诚的说几句:
关于所谓的人类于精神和诸如此类的一切我可以触及或不可触及的东西,我并没有刻意的矫作与追求.因为我始终觉得,世界上至所以有如此之多的不公、腐败、我们所不想、可是又无可逃避的孤独。总的说来,我想只有二个字对它形容最为贴切:那就是———苦难!
我们至所以无法摆脱苦难是因为我们跟本就没有理解苦难的真正意义。苦难是人类灵魂中最无奈又最可悲的呻吟,那种呻吟可以使我们为之痴狂,又可以为之战斗。可说到最后我只有无奈的说一句,我们真正战胜的苦难跟本不存在,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苦难的“创造”者!
所以当我每每看到莎士比亚、塞万提期、杜甫等人的作品时我都觉得他们这些所谓的伟人到底是在降服苦难、还是在向无知的我们制造更多的苦难。我的疑问无人回答,更无人去寻问。只觉得一种潜在的洪流撞开早已打开阀门的桥塞,思想在瞬间变得沉重、也变得无所事从。我们要去追逐、超越、评击、还是再像人类从诞生到现在为至于一切庸常之辈为伍,再过上数千年黑暗而沉闷的生活?
这样的问题我除了在上述三位作品中看到以外,我还在金庸的作品中时常发现(说到金庸我想说几句:就是我们大众对他的诸般不公,当然我不知道我这些话发出去会不会遭受到论坛的评击?权且不管了。因为我觉得他就是我们国家的真正灵魂!从《红楼梦》《托尔斯泰三部曲》《人间喜剧》后,我再也找不到与此相抗的小说了。话入正题:他小说中的苦难永远无法排解,最美的结局中都透着透心的悲谅)不错,金庸或许没有像塞万提斯把苦难喜剧化,五年的海盗生活与数十年的监狱生涯使他超越了苦难,最终:一匹瘦马、一个骑士、一把长矛的出现使世界破啼为笑。或许,他也没有像杜甫一样,把自身全部的苦难化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也或许,他没有像莎士比亚一样把人类所有的情感融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可是———这样的结局与苦难正是我们常人的苦难!
我在你的博客看你的散文时常想:你的同情与苦难是否太拟人化了?你的孤独是否太世界化了?你中轴的中心是否在太沉重的思考中“丧失”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同情”。而我———却是在感受到自身无能为力以后就彻底摒弃了苦难而“世俗”化!又同时“激进”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