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外结了冰,又到了一年的岁未了。窗外有淡淡的阳光,习惯在这样的日子里,回顾一下一年以来走过的路。
二OO六年,父亲和母亲都曾经住院动手术了。隔着墙听到母亲的呻吟声,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他们为我付出的很多,很多。而我却很少去陪他们。内疚,希望还有机会可以补过。望着他们头上的白发,才知道有父母亲在的人是幸福的。
儿子还是贪玩的,我不是一个严厉的母亲,有时候,他是不听话的。每天晚上临睡前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他是最乖的。丈夫去了北京打工,也挺辛苦的,打牌的时间少了,也不再赌博了。婆婆是丈夫的母亲,她依旧是严厉的,在她生病的时候才说一些带有人情味的话,病一好就又重新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知道以后的路比现在要艰难一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只能劝慰自己要坚强些。
工作的地方,条件比以前好些了,但是更忙了。常常要等到一点钟才吃得上中饭。好在深夜不用上班了,不上夜班的生活对于仿佛是天堂。不上班的时候也可以在家里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尽管我们的工资很低,但是想起那些没有工作的人,还是很知足的。母亲常对我儿子说“要好好学习,以后就不会象你妈妈一样那么辛苦了。”呵呵,我都成了反面教材了。
二OO六年,空闲的时候是在电脑前度过的,开始写作有两年的时间了。习惯了一篇文章写完后就贴在论坛上,虽然往往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出来的字,也不过是给论坛增加了一个贴子而己。有人泼过冷水,“我不恨她,只是她离我喜欢的距离比较远。”有人暗暗的给过我鼓励,那往往是平水相逢的人,我记往了他们的名字。更多的人相安无事,大家彼此都还是陌生的,尽管认识了很久。渐渐地开始习惯了静静的写作,静静地,“不要说话,让风说话、、、、、、”那些太高的人,我攀不上,没有回音的问候我不会再送去了。我更珍惜那些平水相逢淡淡的鼓励和温暖。
二OO六年,想想自己也翻了几本书,并不多。认真地看了也许只有几本,应该算是四本吧。《美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之所以说认真地看了,是因为这四门课都通过了考试。还有一些小小的收获是自己知道了一些近体诗词的写作了,虽是不精通。但是差不多能做到稍合音律了。
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远逝的村庄》,五万多个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突破吧。我不擅长编造曲折的故事情节,所以这篇小说也是散文化的小说,半自传体。这小半辈子都只浓缩成了一部长篇了。我这一生只要再写一部长篇就可够了,那该是写我的后半生了。我不适合写长篇,无法从容的写作。以后也只写些短篇就够了。好在世界上以短篇小说著称的作家也有。
常常想起穆旦的诗:“诗啊,我知道你已高不可攀,千万卷名诗早已堆积如山”。对写作本身我也同样的怀疑,这些贴在论坛上就瞬间并淹没的文字,会有它存在的价值吗?象穆旦那样有才华的人都曾经悲哀地写道“又何必追求破纸上的永生,沉默是痛苦至高的见证。”我今天的写作又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用这一生宝贵的时间?我无法回答自己,只有不停止这支笔,其余的我也不是我所能够决定的。
没事的时候,也在看看《鲁迅精品集》。鲁迅不再是以前那个高高在上的鲁迅了,有时候会让我心酸,有时候会让我发笑。“呵呵,这个人啊!”读着读着我会自言自语。是啊,鲁迅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的人。看着他的书,仿佛是在和一个朋友深夜中交谈,对他更多的是敬重。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显示着自己真性情的人。鲁迅、老舍、穆旦是我最敬重的三位中国现代作家。明年自考就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我想选择一个和鲁迅有关的论题。
平凡的一个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太多可抒写的东西。但是毕竟走过去了,回顾暂且记下,留作记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