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认识的一场悲剧

[复制链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3 2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手记下的想法。
---------------------------


随着人的命运异裂为孤独的个人的命运,个人深陷自己的孤立的自我之中,别人对他来说更加难以认识,更加难以信任,通往别人的心理世界的道路更加艰难。(卢卡契,“这种人根据他们对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了解,完全只信赖自己,因此他们这样深刻而集中地生活在自己之中,以至别人的心理,对于他们永远是不可知的国度。
”)
随着上述情形的开始,人类认识上经历了一场悲剧。即,随着人愈发是自己和孤单的,那种普遍堕落和普遍自私的感受无疑本身大大增加了,但同时,由于人难以抵达别人的心理,难以通往对别人的认识,因此,别人的行为更加不可能被理解,别人的行为,也更容易被误解为“自私,卑鄙,沉湎于自己的利益”,即,由于孤独首先加剧了别人的不可认识性,所以即使与前一个时代相比,即使是相同数量的堕落和自私事件,也有可能在人的观感中出现大量误解,普遍认为人类社会比以前更加堕落,不由自主地认为自私冷酷的人比以前更加多了,因为人与人的深刻隔绝,别人的同情和别人的一般意义上的行文,也可能导致被别人厌恶和憎恶,这样的认识总是倾向于把别人不自觉得解为自私和冷酷。

因此,在这个历史时刻,和前一个时期相比,即使自私现象具有相同数量,社会观感也会认为比以前更加堕落,更加普遍,更加广泛,因为这里的人类认识已经深陷于孤独中,别人对于他是难以抵达的。

所以,如果意识到存在这样的一场认识悲剧,那么我们返过来回头,当我们普遍感到社会在堕落,社会普遍幻灭,人普遍更自私时,那么就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社会远远没有到达我们所感受到的那种堕落程度。而在人类和人们观感中的社会之普遍堕落也就是未必一定如此严峻,人类的情形也许未必比我们想象和看到得更凄凉,更罪孽,更自私和堕落,社会比我们想象得要无辜一些也说不定。

注:孤独的个人如何认识他人是个深刻的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极大地更新我们对此刻人类社会道德堕落到底抵达什么程度,具有深远影响。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2#
发表于 2007-6-4 09:13 | 只看该作者
"怜悯大人"(引用他们对你的称谓 )
你是否在潜意识中将贴子写短了....在心理学上这是理由充足的判断...因为你的目的是要别人接受...但在别人有所不接受的情况下...你只有对他们的某一些不满采取妥协...(例如他们认为你的贴子冗长...你就不自觉地缩短了下一贴)...因为你潜意识里希望他们接受你的观点...这比你自由地将贴子写长写短重要得多...
当然...这又是本人滥用心理学的一个例子....这是我们业余"工作"的职业病...
话说回来..你这一贴比上一次更能说明你的意思....因为没有了让人疑心的"量子经济学"...将理想换成了"人的认识"...这样...就不是什么"宣言式"的文字...而只是一种状态的说明...
很期待你对"孤独的人如何认识他人"这个课题的见解..........
我们平常的"业余工作"就面对很多的这样孤独的人.......可以说..这是我一个自私的期待...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7-6-5 11:33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想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看了怜悯的N多帖子,感觉很奇怪,注意,是很奇怪。很像我初二的时候……很难想象怜悯的现实生活。我觉得怜悯可以不再怜悯,因为怜悯自己就很值得怜悯,或者说,怜悯以为自己找到了方向,其实怜悯在干什么,说得很正确却做得极错误的事。我经常幻想用诡辩的方式去提醒怜悯,但只是幻想——只因怜悯是怜悯,我是我,毫无干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07-6-5 11:37 |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发现:这种没有关系的关系中潜在着一种关系,而因为这种惊人的关系我才说了这样一些荒诞的话,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过——当你们看到这个帖子时,一件荒诞的事也即将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5#
发表于 2007-6-5 12:34 | 只看该作者
怜悯,穷则独善其身,士也;穷而心怀天下,仁者也。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3 04:2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