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角关系

[复制链接]

4

精华

1116

帖子

3388

积分

viscount

大路上微生物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6 2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角关系 (这是自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些问题发见了不同的迷惑时企图进行的重新思考)
[ 2006-12-21 12:27:00 | By: 寒鸦 ]
源地址  http://culchina.net/home/page/22 ... 20061221122739.html
  
    昨天听完西方文学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分析,和自己一直理解的有些相差,在我的印象中,我始终以为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在最后应该是重返了上帝之城的,可是昨天听老师说,有一个结尾暗示着拉斯柯尔尼科夫并没有真正地向上帝忏悔,他仍然坚持自己某种超人的理想。这个说法开始让我很奇怪,我总是觉得主人公最后应该还是在索妮娅的感召下回归了宗教的信仰才对啊。
    以前在看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部小说,还有一些相关的评论之后,我曾经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用了一个三角关系作为总结:上帝、苦难与自由。用这样的一点关系去概括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的上帝是他最后的归宿,苦难是他永远的主题,自由是他人的哲学,三个关键词,彼此的结合,相互的冲突,引发了不同的探索,苦难与上帝的冲突,苦难与自由的冲突,自由与上帝的冲突,归根到底,最后(在我看来,也是很多评论的结论)应该还是回到了上帝,也就是宗教的救赎上。
    可是,这个总结现在看来对于问题的解答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帮助,也许应该从上帝的视野拉下来,转移到人的视野,关注于人的本身,从另一个关键词探索答案。
    但是回头一想,却又掉进了一个很大的迷惑之中。因为之前对作品的分析,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人物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结局,我从其他的一些评论上,也都觉得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宗教上的某种寄托,某种希望,对于人的命运的某种出路的选择,尽管我在看完这样一个结局之后觉得这样的情节安排似乎有点突兀,但是仍然不乏其合理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应该是通过在情节上的这种安排表达自己的暂时无法解决的某种选择,也应该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无法逃脱的选择,因为他内心一直都没有像他的偶像拿破仑那样越过那道坎,他从来都没有心安理得过。
    如果说他并没有真正的重新朝向宗教的救赎,没有向着上帝的忏悔,那么他究竟为什么还要骗索妮娅呢?也许这个问题不难解答,我们可以想出很多答案,为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同时也为了索妮娅,他可能只是在做着表面的功夫,实际上还在继续着自己内心的苦难,忍受并享受着“地下室人”那种痛苦的快感,那种任性的快乐,那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在其他人的眼里,一个罪人,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也许他并不想做不幸的人,他不屑于做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如同开始所说的,拉斯柯尔尼科夫还是不甘心,他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自己的超人,那么他的回归,不过就是一种嘲弄。
    这其实可以理解,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人都是分裂,不可能完全是一个整体,正是因为在人的深处,有着正反两种力量的撕扯,人拥有了某种张力,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而且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我们下一个时刻会是以什么样的容貌出场。
    到这里我已经对自己以前一直以为的那种认识推翻得差不多了,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安排的这个结局,也许是他突兀中安排的,就像他忽然因为报纸上的一个新闻报道而加以利用创作出了这部小说一样,那么这个结局同样是具有两面性的,根本不需要一种固定的或者说是完美的,非要得出最后结论的那种解释,因为结局的本身已经没法解释,或者说已经揭示了一切。
    于是,在最后,我可能已经找到了方向,但仍然没有答案。我在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既然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最后并没有真正的向上帝忏悔,并没有真正的归依上帝之城,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他的内心,让他在杀人犯罪之后无法解脱,无法心安理得呢,他为什么在杀人的前后内心都那么烦躁呢?为什么他就无法像拿破仑那样跨越?我之前曾经想过,并也以为这是道德的约束。(可以看之前的《破》)可是总觉得问题还是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又碰到这个结局性的问题,同时更是过程性的问题,他为什么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那么一种状态。如果从“人是个分裂体”这个角度去看,也许问题就是这么解决了,可是我们是否还应该问,为什么人是个分裂体,因为什么而分裂,或者说是什么分裂了,导致人处于这么一种处境?
    没有答案!
寒鸦的博客——荔园拾荒者

0

精华

31

帖子

93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2#
发表于 2007-3-10 15:15 | 只看该作者
道德和人的高度是一致的
文学作品寻找人的出路永远是误人子弟,我喜欢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张爱玲这些谦虚地不在文学作品里打人出路主意的作家
当然,我也没有办法拒绝拉斯科尔尼科夫在陀氏手里复活,因为我刚生下,他已经成长成名了
为使豆芽既断生,又不出水,软化,烹调时最好放点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
发表于 2009-4-24 13:14 | 只看该作者
对,在看地下室之前我以为陀是倾向于基督的,但看了地下室之后我发现他是高度的矛盾结合体,宗教与否定上帝的荒谬、虔诚信仰与纵欲在他身上完整的并立着。他是个极其不可思议的人。而且这种矛盾无法静态的并存,而完全是动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至于人的分裂这种现代症,就只能从人的过度思维、城市化、远离自然等角度来思索。观察俄罗斯两大作家,亲近农民的托尔斯泰没有这种双重性,生活于城市低级文官之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是高度的双重人格。也许,从田园到城市,人正不断的走向分裂,内心的崩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5 18:3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