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罪與罰」中的基督喻象

[复制链接]

0

精华

5

帖子

15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30 0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罪與罰」中的基督喻象

作者:diane            

         拉斯柯尼科夫,一個懷抱著理想的法律系大學生,被貧困的生活逼的喘不過氣來,不得不停止在校的課業。為了維生,他典當了身邊所有的物品,而掌管當鋪的老太婆,卻又百般刁難、苛刻的對待這位窮學生,每次只願意付極少的代價來收購,如此殘酷的行為,造成了拉斯柯尼科夫心中的恨意。

分裂的人格

         在杜思妥也夫斯基筆下,主角拉斯柯尼科夫具有雙重人格,既是樂於助人的大學生,有天賦與正義感,可是有時的性格卻又是病態的孤僻,甚至到了毫無人性的地步。他創造了一種理論:人可以分為兩類,即「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前者能「推動這個世界」,這種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為所欲為,甚至殺人也在所不惜;而後者是平庸的芸芸眾生,不過是「繁殖同類的材料」和前者的工具,而拉斯柯尼科夫正是想證明自己是屬於不平凡的人之列。

         然而當拉斯柯尼科夫實行這些理論時,卻忽略了最內在的道德良知,於是他在犯罪之後,不斷的為自己尋找合理的藉口,卻又在不斷的懊悔中樹立起高超的道德標準,他始終無法逃脫出良心對他的控訴和懲罰,最後他失敗了,因為他敵不過日以繼夜的精神負擔。

         而使他的反叛性願意被道德律約束的主因,在於偶然間的一個夢境:全世界遭了一場可怕的瘟疫,被一種天生具有智慧和意志的微生物侵入,於是乎沒有人把自己的判斷、自己的科學理論、自己的道德信念和信仰,看作是不可動搖的真理。結果大家都惶恐不安,彼此不相了解,他們不知如何判斷,對於什麼是惡、什麼是善的的問題,意見不一,眾說紛紜。他們不知誰是有罪、誰是無辜的,於是人們懷著一種無法理解的仇恨,互相屠戮殘殺。瘟疫流行起來,全世界只有幾個人獲救,這是幾個純潔的特殊人物,他們負有創造新的人種和新生活的使命,使大地更新和淨化,但誰也沒有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人,誰也沒有聽到過他們的話語和聲音。

         被這樣的夢境驚醒之後,拉斯柯尼科夫深深地體會到:若是世界缺少了一種絕對標準,則將會造成毀滅。至此,拉斯柯尼科夫分裂的人格,才慢慢的回歸寧靜。

二元對立

         杜思妥也夫斯基運用了許多二元對立的筆法,來增加整部小說的張力。如拉斯柯尼科夫是為念法律系的學生,理論上應該是最懂法律的,可是他卻犯了殺人罪,並在自己所創造的理論和內在的律法中掙扎;而蘇妮雅,一位被人視為卑賤的妓女,卻擁有著聖潔、善良的靈魂,這兩種特質的對比,令人產生極大的震撼!再論到殺人的拉斯柯尼科夫,原以為他殺掉的是苛刻的老太婆,為大眾謀福利,但到頭來他體悟到:其實他殺死的是他自己!而在徹底毀了自己之後,拉斯柯尼科夫又獲得了新生。

基督喻像

         在『罪與罰』整部小說中,呈現出俄國東正教的信仰觀,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中,他們必須為這苦難的命運找到一個合理的出口。從這部小說中,我們更可以發現杜思妥也夫斯基對信仰的幾點體驗:

1.受苦精神

         小說中的人物,幾乎逃脫不了受苦的命運,而拉斯柯尼科夫在第一次的正式會晤中,伏在蘇妮雅的腳下,並且發狂的說著:「我是向人類的痛苦膜拜」,他尊敬蘇妮雅,乃是因她有偉大的受難精神,從這些可以知道受苦對當時的人們而言是一種榮耀!至於蘇妮雅,原可以考慮結束自己卑微的生命,但基於憐恤家人的緣故,她選擇了奉獻,因她深知,若她逃避了現實責任,那她的父母和弟妹將無所適從!

         從蘇妮雅身上見到了基督受難精神的發揮,正如耶穌基督原本可選擇脫離卑賤,不用踏上釘十架的道路,然而當祂想起所愛的人們時,為了讓他們有全新的生命,祂情願背起十架,擔當了一切的罪惡,捨棄自己,並且是無怨無悔。

         也由於基督的捨己,給予了受苦的蘇妮雅堅持下去的力量,因為她曾語重心長的說過:『沒有上帝,我能做什麼呢?』因著上帝的存在,令軟弱的她,得以站立起來,面對人生!

2.復活與重生

         小說中唯一出現的聖經章節是約翰福音第十一章,記載著拉撒路因耶穌的憐憫,從死裡復活的故事。當蘇妮雅念到這段神蹟時,心中充滿無限的快樂,興奮且顫抖著,彷彿親眼目睹似的。復活的意義對受苦中的蘇妮雅是何等重要!因為唯有相信上帝,她對未來才有盼望!

         而故事的結尾又再度的將這復活事件凸顯出來,並帶出重生的主題,拉斯柯尼科夫決心將蘇妮雅的信仰當作是自己的信仰時,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如此寫到的:「一個人逐漸重生的故事,他逐漸洗心革面,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故事,一個熟悉嶄新的、直到現在根本還沒有人知道的故事正在開始。」雖然杜思妥也夫斯基並未繼續將拉斯柯尼科夫重生後的故事寫出,但在這裏卻表達出:個人與上帝相遇後的體驗,是難以言說的,並藉由小說的結束,來開啟另一個故事的主題,正是杜思妥也夫斯基寫作技巧的高超所在,畢竟在他的體驗中,唯有徹底破碎和結束,才能購獲得新生!

3.聖徒的信仰實踐

        在東正教的系統中,特別重視聖徒本身的信仰實踐,而忽視了背後的動力來源。於是小說中表達出用受苦來贖罪的強烈意念。而讓拉斯柯尼科夫決定踏上信仰之途的,並非教義,而是被蘇妮雅的精神所感召。

         整部作品中藉由蘇妮雅和周遭人物的互動關係中,呈現出基督信仰的基本真諦,而蘇妮雅自始至終承諾將永遠陪在拉斯柯尼科夫身邊,更強調出上帝的愛是不願和人分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6 01:3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