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尼采的焦虑

[复制链接]

0

精华

220

帖子

660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 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是文学板块,但是这里好像比较喜欢讨论尼采(非文学方面),于是就在这个板块凑凑热闹,和诸位交流一下。记得这个板块有一个帖叫《 尼采与他的时代》,于是受了启发,写了一下关于尼采思想产生与影响的历史轨迹。
    对尼采影响最大的除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人以外就是朗格了,他用一本《唯物主义史》开拓了近代自由精神反叛的时代,真理的相对主义被揭示出来,人类以真理自居的丑态暴露无遗,人类整体就分裂在不同真理相对抗的界线上。基督、真主、康德、马克思这些都变成了偶像,都是所谓真理,都是人类的神,他们以非理性的方式统治着理性,将自己理论的阿基米德之点隐蔽起来,或者冠以神的或人民的名义,让他们高尚起来,然后将那些人类造作的“工艺品”变得相当“值钱”,以至于大家都趋之若鹜并且唯恐人类将其丧失殆尽。其实他们本不用这么惶恐,因为本来就不值钱,而且也可以再造;但是他们还是那么惶恐,唯恐有人破坏了偶像,打破了规范,因为他们在那些行动中看到了自己的本真,不敢面对。他们以为杀了那些表演的艺术家——萨德、尼采——就能保住他们自己的自尊心,其实不过是一头不敢面对危险的骆驼,把自己的头埋在爱的荒漠中罢了。危险总是在放弃自我的情况下才会到来,而爱就是放弃自我,并且和那爱的对象形成新的自我。
    尼采是一位虔诚的宗教者,他太爱宗教了,以至于他用不可思议的方式保留了人通向神的可能性——自己保护,用超人保护,用“死”来保护。超人是自我与存在于自我中的通向神的未湮灭的部分相爱之后的新我(因此是相当自恋的,这与尼采身体不好有关,同样也可以对比于三岛)。末人已经被相对主义的真理绝对化所麻痹,他们吃喝玩乐,奸淫掠夺,却能安然的高唱圣母颂,因为那唱出来的就安慰了他们的精神,麻痹了自己的人格,他们不是人,而是一群被话语编织起来的机器。尼采不要随着一起唱,因为他知道,那不是上帝的声音,那是恶人的呼噜,那是机器中的齿轮声,上帝就在这种呼噜声中被人类自己的齿轮碾碎,并且又被人类以符号的形式制作成了木乃伊,供奉着末人自己那干枯流脓的精神。
    尼采这种精神被海德格尔以另一种接近于宗教的形式在《哲学论文集》种表现出来,他要做人类的高峰,将人从低矮的平原灌木中引导出来,人类认识到自己处境的本真状态,他们便会爬向珠穆朗玛。这种想法虽然是乌托邦,不过表现了一种性格和精神,这些就像是博物馆,藏起了人类最珍贵的一部分。海德格尔明显的是要反对世俗之外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已近腐化,已经变成末人将自己的自负投射向人类精神自由的可能性区域的手段,变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语言压制并且生产着真理。海德格尔要释放语言,他要找到那种适合存在于人类相会的居所,那就是诗的语言。这时,语言便成为了存在的家,人类居住于其中,与存在相伴,不断的探索与发现,又不断的被遮蔽与蒙蔽,一种“尤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海德格尔在语言的小屋里悠然自得的时候,卡尔·巴特在神学上反对他,萨特在《存在于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上逐渐的与海德格尔相背离,并且在哲学界如日中天。在这个时候,福柯出现了,他发现了语言的迷雾——语言不是存在的家,自由的存在是没有家的,因为家是权利控制人类以便于运作的话语系统。他重新提倡了尼采,解构了结构,新尼采主义就在巴塔耶和福柯那里诞生,但是他们并不提倡什么主义,他们要把偶像破坏到底,连自己也不放过。尼采发明的超人是对偶像最后的留恋,在“取消作者”的呼声中,最后的人类学消失在随之而来的虚无中。面对虚无,新时代的尼采求救于超人,他们沉浸在“极限体验”中,把死亡当作一条平行于生命的线,贯穿于生命之中,而不是一个点,在生命的末尾等待着最后的“耗尽“,于是色情被提到了高处,因为色情的主题就是死亡,和梦一样,只不过他们是真实的实践(人道主义的恐怖的实践)。福柯后期表现出对于这种极限体验的不满足(也许与他的艾滋病后身体状况下降有关),提倡一种修身技术,从尼采的极端面转向了尼采的妥协面,也就是从完全的偶像的破坏面转向了超人的树立面,不过他在还没有成熟完成这方面的著述时候就病逝了,于是人们只有从他后期的少部分作品中来窥视这些思想了,本人还没有这方面的关注,也就不便多说。
    现在大致可以有一种影响,尼采是一部悲剧,不仅他本人,海德格尔、福柯等深受尼采影响的人都是悲剧:尼采的悲剧不在他哭马在超人的破灭——连这个偶像也被一次次的打破;海德格尔悲剧不在纳粹而在语言的破灭——语言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美妙;福柯德悲剧不在艾滋病而在实践的失败——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游离不定的身体之轻。他们的悲剧是人类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更加是一种引起观众警觉的事件——观众的焦虑在歌舞升平中被唤起,不再高枕着所谓的真理而无忧了,他们的事件让和平年代充满了焦虑,反思的焦虑,难道我们也会如此?我们要怎样?我们敢怎样?!本人也就旨在描述一段尼采幽灵不散的精神历史,绘制一幅尼采的(值得大家拍砖的印象派的)时代图册——画册的名字是《尼采的焦虑》。
带上Dedalus的翅膀,我将飞向Ereignis之处。让Lichtung的静寂,引导我Ulysses的归途。

0

精华

73

帖子

219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发表于 2008-3-20 01:5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自己的见地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30 04:4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