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意思是说 采用新批评方法 也不一定忽略其它的方法 比如精神分析,历史背景都可以采用的
现在很少研究一个文本能用一种方法就能成功了
我引用一下赵毅衡编的 新批评论文集:
笔者在美国游学,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不想赶时髦文论的教授,在教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的还是新批评方法,尤其是细读法。某些教授引一些时兴理论,用一些时兴术语,但实际教课还是用细读法。
最近美国有论者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今天大家都是新批评派。”
我也说过我认为新批评法和文体学方法分析文本最为有用,但是也不排斥其它理论,当然要让我觉得有道理,真正能解决我的问题。也许我报的是实用的态度吧,毕竟我的方向也不是文论研究,呵呵。
另外里面一篇文章有新批评派评论家brooks 批评cobbet 一首诗时参考传统文学史和传记方法做批评的文章。
批评方法本来就很多,有偏好很正常的。比如张隆溪比较推崇阐释学,因为和中国传统批评很接近。我原来对中国传统批评也比较排斥,认为不科学,然而慢慢发现其优点在于永远贴近美本身。
和你交流还是愉快的,毕竟多聊聊,可以了解对方在读什么书,兴趣在哪里,也可以开阔自己的见识和视野,毕竟英国文学研究是块非常广袤的田野。
[ 本帖最后由 keatslover 于 2007-11-15 11:39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