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平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精神

[复制链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21:55 | 只看该作者
生命与时间
第一精神,根连物,稍通神。
根连在物上,连在物的生灭性上。物始终是本,树根于泥土,从泥土中长出来。这个关系就如同树与土壤,根在实在中,枝叶在天堂。
稍通神,因为神的现象是精神的产物。上帝提供了神性,却不能提供实在性;物质提供了实在性,却不能提供神性。只有第一精神才兼有两者的统一,既能够提供实在性,又能够提供神性。
那么他究竟是物,还是神呢?这还真难说,白菜从土壤中长出来,白菜是不是土壤呢?应该说是,但是又不全是。根连物,说明精神是物性的现象,稍通神,说明神性是精神的本性。
第一精神根于物的生灭性,相对不灭的物就是物质。精神与物质同在,这就如同一个雕塑,背面看是一块石头,正面看是一个人像。
精神是有规律的,他的规律一定都不亚于物质规律。生就是精神的规律,生则一切精神生,离开生,没有精神。所有的情爱,所有的快乐痛苦,都根源于生,当一个生命产生的时候,他已经注定是这个样子。所有的精神性,都是与生俱来的。
虚或是精神的规律。虚是虚有,虚幻,或是实在,是实在的消融的产物。一切精神都是虚或的,他们不实在,但是他们拼出一个多彩的生命世界。
有了第一精神,精神就能够象物质一样论斤论两。事物的所包含的精神性是可测的,只是这些量都是虚或量。爱的多少,美的多少,都是虚或量,这些量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判一年刑,和判罚款一万,意义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时间量,一个是物质量。精神量则既不是时间量,也不是物质量,而是虚或量。
当然情感并不能脱离物质,而是被物承载,被时间承载。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所谓滴水汇成大海,情感就是时间的点滴汇聚而成。没有离开物的精神,没有离开时间的精神。鉴于生命的时间性,时间对于生命的第一性意义,可以说时间是一切价值的根源,是一切情感的根源。价值就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在忽略劳动差异性的条件下,价值就等于时间。八年陈酿,十年陈酿,在忽略主观差异的条件下,十年的朋友,一生的朋友,时间就是情感。时间在情感中的标准性胜过任何东西,他比人的主观更根本,他会改变人的主观,而人的主观,也只被情感所改变。记住,时间是一切价值、精神的核心和基础。
物质无法测到精神,但是精神并不在时空之外。神性构造的精神世界和现实是不能用距离衡量的,他们在主谓之间,根本就没有距离。两个世界,但是0距离。
所有虚或的东西都是物质手段不可测的,但是不代表它不存在。一切精神都是生命的主观扩张,我爱她,并不是我和她之间有吸引力,而是我的精神把她纳入到我的精神世界中,然后爱上她。自生自灭,生灭不可测的,因为主体都不在了,无从测起。
第一精神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根连物,稍通神,他的意义在于,把神性和实在性连接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17:33 | 只看该作者
软着陆
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幻觉,一种主观的意愿。精神关系,建立在幻觉和主观的基础上,而不是象绳索那样拉在两个事物之间。
精神和现实的关系,一直维持着一种神话式的关系。神、佛、上帝,都是这种神话式关系的表现。人类通过神,来表达心中的精神。在上帝和诸神成为一种文学上的消遣以后,精神和现实的关系,就仅仅维持在一种想象式的关系上,仅仅作为一种幻觉现象而存在。
无论是神话式关系,还是想象式关系,那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精神始终都是生命的支点,爱,是生命的精神支点,情感是生命的联系纽带。
所谓精神软着陆,就是要把这种神话式关系,想象式关系,转变为一种理性关系。精神理性的着陆于实在,理性的在大地中生根,成为大地的某个实在性质。
精神是一个幻觉,那么这个幻觉如何根着于大地呢?这就要开一个后门了。物质是不灭的,所以再开一个可灭的后门。什么叫后门?就是不通过证明程序而先开一个口子,是带有人情味的。
有了这样的一个后门,就能够让所有的精神现象、生命现象扎根到大地上。所以虽然是走了一点后门,这个后门绝对是值得一走的。注意,不是从生灭性推出精神,而是让精神、生命扎根于大地。所以这里面不存在一个用物质性质证明精神存在的过程,而是让精神回归物性的过程。所以我不需要证明物质生灭,就一定产生精神,而是把精神现象还原到大地的某个位置上,给精神、生命一个着陆点。
可灭性物,从人的角度来说,就是生物。灭掉对方,吃掉对方,其实也只是一个角度问题。对于被吃者,是灭掉了,对于食者,是吃了对方。生物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是超出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这种超出为精神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生物链,食物链,欲望,其实都没有超出这个生灭所提供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之内。
灭的关系是超出了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物灭,则时空都灭。灭了没有以后,也没有以前,什么都没有。灭的关系对时空的超越性,为精神的存在提供了空间,精神、意识关系都没有超出这个空间。
生命在一生一灭之间,精神也在一生一灭之间。这种生灭关系对时空的超越性,为生命和精神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没有超出生灭的精神,没有超出生灭之间的欲望。
从生命的角度来说,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内心感受只有自己知道,恋爱只能自己去谈,别人是无法取代的。而从灭的同构性,对时空的超越性来说,是可知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才有同情,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
生灭性与外在无关,是都绝对内在的,就象一个人的痛苦,其他人始终无法体验的。这种与外在无关的内在性,完全的内封闭,就是精神的原型,是心灵的原型。而生灭的绝对开放性,无条件开放的系统,则与生命的开放性,在另一半中获得人生的意义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于内于外,精神,生命都没有超出生灭的关系。
我不是上帝,所以不能够从泥土中推出精神性,但是我能够把精神性还原都大地的某个位置上,因为我是人。我不能把精神推出来(我不是上帝),但是我能够把精神推回去(我是人,有理性)。
科学能够医身,不能医心,能塑造形体,不能塑造心灵。主观需要情感来塑造,心灵需要精神来塑造,这是任何物质手段所无法取代的。不迷信,也不盲从,勇敢面对,是理解精神的基本。
把物的性质,往外再挪一点点,让物具有生灭性,则精神就有了位置。但是在目前,这仅仅只能是一扇后门,至于他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前门,那就很难说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精神软着陆,精神与现实建立理性的关系,是精神发展的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22:28 | 只看该作者
底线

底线(姜了)

孤傲成王者,托住那些不停下移的底线
那些脑壳不会在意底线的崩断
王者从不垂下头颅
落向深渊,崩断的弦足可以裂骨

这首诗是姜了的高潮之作,听觉,视觉,都达到了一种极致,然后在极致精神的张力下,达到一种高潮。在这里我并不来评诗,只是想借这首诗作一个引子。

人要守住自己的精神底线。人的尊严,有底线,人的道德,有底线,人的良心,有底线,人的为人,有底线。
裤子褪下一点,胆子放大一点,精神底线在不断的下移。人要守住他的精神底线,就要与生活抗争。“孤傲成王者,托住那些不停下移的底线。”
精神是底线,也是雪线。精神的底线在下移,心理在不断让步。精神的雪线在消融,雪原在缩小。
守,是守不住的。人们认为牢不可破的底线,往往不堪一击。人,没有什么事都做不出来。精神底线的下移,没有人能够托得住。只要有底线,就会有突破。有底线,就有人践踏底线。

实在的心,虚或的心,实在的我,虚或的我。实在的心,只是虚或的心所画的一个圆,就如同人用笔在纸上画的一个圆。实在的我,只是虚或的我的一个投影,就如同人投在墙壁上的影子。
实在所画出来的底线,就如同墙上的粉笔线,是会被擦掉的。任何实在的底线,无论他多么坚固,都是守不住的。真正的精神底线,是虚或的。人应该设置一条虚或底线。
底线不在衣服的多少,底线不在心里,心总是会变的。任何实在都会被践踏,但是虚或不会,它永远在实在之上,永远不被实在触及。破坏者永远只能破坏它自己,而不能触及这条底线。如果你要抹掉他,你就必须进入虚或世界,你进入虚或世界,你就是精神的人。
虚或的心,虚或的我,虚或是生命的底线,即粉身碎骨了,这个底线依然是不变的,虚或之线是精神永远的底线。
永远的底线,生命需要这样的一个底线。这样的生命,才是自由的生命,这样的精神才是自由的。
虚或的底线,是生命的底线,虚或的精神之线,也是生命的雪线。精神生命,有精神底线,实在生命,有精神雪线。生命具有精神性和实在性的双面性。

物要守住自己不灭的底线,殊不知,底线最难守。空间的底线下移,就是时间,时间的底线下移,就是虚或,虚或的底线就是生灭,生灭底线就是没有底线。
这个世界没有底线。精神,守住它的虚或线,物质,守住它的实在线,构筑他们各自的阵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14:41 | 只看该作者
精神的实质性理解
一 精神史
哲学、数学、科学,都是工具,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帮助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们对物质的实质理解,已经非常深入。但是人们对精神的实质性理解,从古人到现代人,基本没什么变化。鬼,还是鬼,神还是神。
空间并不是世界最基本的形态,而是最定型的形态,是世界的现存状态。世界从不恒常(生灭),到恒常(时间是物质永恒存在的场所),从不定(时间是流变空间),到定型(空间是固定的空间),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所以精神、时间虽然是从现有空间现象中抽象得到,但实际上精神,时间并不是空间的某个维度,而是这个世界的前态的遗留。
家养的狗,是从野狼来的,人性是从野性中来的,人本来就是野生的。这个世界的原本状态就是野生状态,是兽的状态。人性在发展中逐渐定型。到现在,人具有两面性,人性和兽性,但是兽性并不是人性的另一面,而是野性的遗留。
时间比空间古老,精神比时间古老。物有多古老,时间就有多古老。时间有多古老,精神就有多古老。
二 物质性
时间、精神,不是物质。
看世界,就如同看一幅画。物质世界,就是像素;精神世界,就是图像。一幅画是由像素所组成,但是像素却不能够解释一幅画。从像素这种原始的方式,显然是无法理解图画的内容。
从精神、时间、空间的发展顺序来看,物质性,只是对世界的一个原始的低层次的理解,就是从在不在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就象从像素的角度来理解图画一样。这和人的思维规律是密切相关的。从物质性角度理解世界,就如同从小孩子的角度理解大人的世界。物质和生命体的区别,不在物本身,而是在于怎么看,同一个东西,用一只眼睛看(物质的眼睛),它就是物质,用另一只眼睛看(生命的眼睛),它就是生命体。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石头说;世界是生命的世界,土豆说。
物质性这种最原始的认识方式,就如同扫描仪扫描到的世界,是没有死活的。从这个扫描的结果中是无法分析到精神的,因为它在扫描的时候,就已经把精神像素屏蔽掉了,只剩下时间像素和空间像素。
从物质角度理解,时间是物质的流变态,精神是物质的背反态,生命是物质的生灭性。空间是第一形态,时间和精神是第二形态。但是物质出发,最终只能看到物质的生灭,一个白点,一个黑点,而看不到背面的生命、精神。
物质世界是数字世界,是信息世界,是低次理解。精神世界是生命世界,是情感世界,是平方次、立方次的理解。
三 精神性
生物链,食物链是生命的两个关系链,一切精神都在这两个链条中发育出来。情感在生物链之中,财富在食物链之中。这两个链条一直就有,是一切物都有的虚有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非常微弱,只有在通过漫长的培养后,才发育出来。
物运动,就会被这种微弱作用所利用。这种微作用经过累积,就会成为主导作用,生物链,食物链一旦成为主导作用,生命形态也就出现了。生灭性的精神张力大于恒常性的物质张力的时候,物就成为了生命体。
精神的实质是不恒常空间,是时空的背反形态,是一种虚有作用。所以精神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世界的一部分。
三 精神作用
精神的力量,时间的力量,只是一种说法,最终还是物自己的作用。衰老,就是生命自身的作用,与时间无关。爱,就是人自己的作用,与精神无关。
精神作用,最终是人的作用,那个谁,主宰人生命的那个谁,不是别人,正是人自己。精神、谁,都只是用来说明人所处的世界的真实面目,主体依然是人。
物质性和精神性并不是对立的两个事物,而是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物质性受自身的层次限制,是看不到精神的。精神性,是生命体,生命体包含了自身的物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18:36 | 只看该作者
蚍蜉撼大树
精神的人,需要精神的理解这个世界。诗人,就是企图精神的理解这个世界的人。
时间,就是时间性理解,从时间中理解世界。精神,就是精神性理解,从精神中理解世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更切近的进行理解。
精神性如何理解世界呢?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世界是一个大火球,然后外面有浅蓝色的火焰,幽灵般的火焰在燃烧。这个火焰是精神之火,就是可灭之火。这些火焰其实是虚有的,因为如果实在,那么这些火焰外面就又有空间了。
这些虚有的火焰,是如何推动这个世界运转的呢?这种推动其实就是人在推动,是生命在推动。火焰是虚有的,但是推动是真实的。所有精神的虚有性,都会通过生命主体转化为真实性。精神推动世界,就是生命推动世界。这个过程,就如同蚂蚁撼大树一样。这个过程是缓慢的,生命要推动地球,要推动月球,要推动这个世界。生命的活动过程,就是精神推动世界。
做到了精神性的理解这个世界,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人,理解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理解人生的意义。俗话说,蚍蜉撼大树,这种理解的企图对于目前的认识而言,也是蚍蜉撼大树,很难消解人们物质性的理解惯性。也许诗人,可能会脱离这个俗气,那也不是一般的诗人了。
消解人们物质性的理解惯性,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是诗人都未必能够免俗。这个世界不知道有什么才能够彻底指引人的认识,应该是心灵。但是多数时候,人还是选择相信权威。对世界的精神性理解,也许应该是诗人的责任。但就目前而已,诗人对世界精神性的理解,依然处于一种想象式,神话式的阶段,当然有一些潜意识的东西,在精神性的理解人,有一些精神的下潜尝试,在精神性的理解生命,而且已经成功做到。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情。
要达到精神性的理解整个世界,仅靠想象是不够的,要理性,还需要勇气。诗人要精神性的贯彻到底,用自己的精神性方式完全的理解这个世界,需要更大的勇气,但未来是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18:37 | 只看该作者
精神的理解这个世界
精神的理解这个世界,可以分三个过程:
探索心灵;
探索生命;
探索精神。
人,一生都在试图精神的理解这个世界。神的世界的探索,是一种理解的努力,生死轮回也是一种理解的努力。
上帝,饶恕我吧!
诗人,从心灵上探索。这种努力,也是试图精神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探索心灵,是精神的理解世界的第一步。
回光(绝也)

当一丝细小的光把我的双眼点燃
死亡的足迹里
我化身无比惊艳的虹
从今以后
我不会再谈及疾病、黑暗、刀子和死亡
我只有快乐、微笑、激动和热泪

这个深深的午夜
寂静化为灰烬
飘过了我的窗子
像两只漆黑的豹子
叼走了我的眼睛

第二步是精神的理解生命。
爪力(姜了)
叶将落尽,无风的某时
树收敛一年中地面上最后的光阴
一片叶落下
树梢都没动一动
地下的根
动了动,那是根在抓握泥土
试着爪力

最后是精神的理解整个世界。
秋叶的归属 (平板)

其实我是无心的
每一片叶子
都是我的身体  
秋风中我要软着陆
不要这矛盾
不要这陌生
不要这孤单  
摔在地上不要有声音

精神要软着陆,秋叶要和大地一起燃烧。这个世界要被精神充满,一切都属于生命的,是生命的一部分,那一部分,不能和我们太陌生。那把插在身体中的刀子,它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炼狱

当烈火从地底涌起
每一寸土地
都在燃烧
每一片落叶
都在燃烧
一棵树
在燃烧的土壤中
伸展根系
在燃烧的空气中
打开花瓣
吐出火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18:37 | 只看该作者
天天开心
人活在世间,就要开心。
很多时候,大家并不开心。人多时候最孤单,笑容也寂寞。不开心,生活的没有意义,所以不开心。
其实一切开心,都是精神高潮,有精神高潮,所以快乐。不需要意义,不需要理由。
人都有精神高潮。人把快乐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上,把行为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上,这样反而扼杀了自己的快乐。精神高潮,消解了意义基础。所有的快乐都建立在精神高潮的基础上。有了精神高潮,然后不同的意义产生不同的精神高潮。什么样的意义,就是什么样的快乐,什么样的幸福。
众里寻,千百度,回首却在,阑珊处。开心天天都有,听听音乐,哼哼歌曲,蹦蹦跳跳,都能开心。开心是一种心态,放开自己的心灵,释放自己,就能够天天开心。
快乐随时起舞。天天开心,天天都有好心情。然后寻找自己的意义,自己不同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0 01:5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