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8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溪山琴况

[复制链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1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曰“和”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和也者,其众音之款会,而优柔平中之橐答乎?
  论和以散和为上,按和为次。散和者,不按而调,右指控弦,迭为宾主,刚柔相剂,损益相加,是为至和。按和者,左按右抚,以九应律,以十应吕,而音乃和于徽矣。设按有不齐,徽有不准,得和之似,而非真和,必以泛音辨之。如泛尚未和,则又用按复调。一按一泛,互相参究,而弦始有真和。
  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故指下过弦,慎勿松起;弦上递指,尤欲无迹。往来动宕,恰如胶漆,则弦与指和矣。
  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固有分数以定位。若混而不明,和于何出?篇中有度,句中有候,字中有肯,音理甚微。若紊而无序,和又何生?究心于此者,细辨其吟猱以叶之,绰注以适之,轻重缓急以节之,务令宛转成韵,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和矣。
  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如右之抚也,弦欲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左之按弦也,若吟若猱,圆而无碍(吟猱欲恰好,而中无阻滞),以绰以注,定而可伸(言绰注甫定,而或再引伸)。纡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变也,虚堂疑雪;寒可回也,草阁流春。其无尽藏,不可思议,则音与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
   要之,神闲气静,蔼然醉心,太和鼓畅,心手自知,未可一二而为言也。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2 | 只看该作者
徐上瀛,号石帆,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卒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徵等交往,后发展虞山派“清、微、淡、远”的风格,并兼收各家之长而别创一格,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琴家,虞山派代表人之一,时人誉为“今世之伯牙”。
  《溪山琴况》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原则,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根据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提出二十四琴况,从指与弦、音与意、形与神、德与艺等众多方面深入探讨,提出了深于“气候”,臻至于美,深于“游神”,得于弦外,以“气”为中介,使“音之精义应乎意之深微”的一整套演奏美学思想。他认为宏细、轻重、迟速互存互用不可偏废,于前人思想有所突破。提出亮、采、润、圆的“美音”要求,重视想象、联想在表演与欣赏中的作用,追求会心之音、含蓄之美等,也于前人思想有所发展。《溪山琴况》是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清代琴论与古琴艺术有很大影响。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2 | 只看该作者
一日“速”

  指法有重则有轻,如天地之有阴阳也;有迟则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也。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纪,尝相间错而不离。故句中有迟速之节,段中有迟速之分,则皆藉一速以接其迟不候也。然琴操之大体固贵乎迟:疏疏淡淡,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之曲是也;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所谓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此之为速。拟之于似速而实非速,欲迟而不得迟者,殆相径庭也。
  然吾之论速者二: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要以紧紧,使指不伤速中之雅度,而恰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令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能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速以意用,更以意神。小速之意趣,大速之意奇。若迟而无速,则以何声为结构?速无大小,则亦不见其灵机。故成连之教伯牙于蓬莱山中,群峰互峙,海水崩折,林木幽冥,百鸟哀号,日:“先生将移我情矣!”后子期听其音,遂得其情于山水。噫!精于其道者自有神而明之之妙,不待缕悉,可以按节而求也。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日“迟”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之气,故名其声日“希声”。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疏台寥廓, 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淡,渐入渊原,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复探其迟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而日不知晡,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严天池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其于迟意大有得也。若不知“气候”两字,指一入弦惟知忙忙连下,迨欲放慢则竟然无味矣。深于气候,则迟速俱得,不迟不速亦得,岂独一迟尽其妙耶!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日“重”

  诸音之轻者业属乎情,而诸音之重者乃由乎气。情至而轻,气至而重性固然也。第指有重、轻则声有高下,而幽微之后理宜发扬,倘指势太猛则露杀伐之响,气盈胸臆则出刚暴之声,惟练指养气之士则抚下当求重抵轻出之法,弦上自有高朗纯粹之音,宣扬和畅,疏越神情,而后知用重之妙,非浮躁乖戾者之所比也。故古人抚琴则日“弹欲断弦,按如入木”,此专言其用力也,但妙在用力不觉耳。夫弹琴至于力,又至于不觉,则指下虽重如击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所以为重欤!及其鼓宫叩角,轻重间出,则岱岳江河,吾不知其变化也。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日“轻”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者也。趣调当以中和为主,而轻重特损益之,其趣自生也。
  盖音之取轻属于幽情,归乎玄理,而体曲之意,悉曲之情,有不其轻而自轻者。第音之轻处最难,工夫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未合。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更飘摇鲜朗,如落花流水,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清实中得之耳。
  要知轻不浮,轻中之中和也;重不煞,重中之中和也。故轻重者,中和之变音;而所以轻重者,中和之正音也。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日“健”

  琴尚冲和大雅,操慢音者得其似而未真,愚故提一健字,为导滞之砭。乃于从容闲雅中刚健其指,而右则发清冽之响,左则练活泼之音,斯为善也。
  请以健指复明之。右指靠弦则音钝而木,故日“指必甲尖,弦必悬落”,非藏健于清也耶?左指不劲则音胶而格,故日“响如金石,动如风发”,非运健于坚也耶?要知健处即指之灵处,而冲和之调无疏慵之病矣,气之在弦,不有不期去而自去者哉。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曰“溜”

  溜者,滑也,左指治涩之法也。音在缓急,指欲随应,敬非握其滑机,则不能成其妙。若按弦虚浮,指必柔懦,势难于滑;或着重滞,指复阻碍,尤难于滑。然则何法以得之?惟是指节炼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不但急中赖其滑机,而缓中亦欲藏其滑机也。故吟、猱、绰、注之间当若泉之滚滚,而往来上下之际更如风之发发。刘随州诗云“溜溜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其斯之谓乎?
  然指法之欲溜,全在筋力运使。筋力既到,而用之吟猱则音圆,用之绰注上下则音应,用之迟速跌宕则音活。自此精进,则能变化莫测,安往而不得其妙哉!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曰“细”

  音有细缈处,乃在节奏间。始而起调先应和缓,转而游衍渐欲入微,妙在丝毫之际,意存幽邃之中。指既缜密,音若茧抽,令人可会而不可即,此指下之细也。至章句转折时,尤不可草草放过,定将一段情绪缓缓拈出,字字摹神,方知琴音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此终曲之细也。昌黎诗“昵昵儿女语,恩恩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其宏细互用之意欤?
  往往见初入手者一理琴弦便忙忙不定,如一声中欲其少停一息而不可得,一句中欲其委婉一音而亦不能。此以知节奏之妙未易轻论也。盖运指之细在虑周,全篇之细在神远,斯得细之大旨者矣。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10 | 只看该作者
一曰“宏”

  调无大度则不得古,故宏音先之。盖琴为清庙、明堂之器,声调宁不欲廓然旷远哉?
  然旷远之音落落难听,遂流为江湖习派,因致古调渐违,琴风愈浇矣。若余所受则不然:其始作也,当拓其冲和闲雅之度,而猱、绰之用必极其宏大。盖宏大则音老,音老则入古也。至使指下宽裕纯朴,鼓荡弦中,纵指自如,而音意欣畅疏越,皆自宏大中流出。
  但宏大而遗细小则其情未至,细小而失宏大则其意不舒,理固相因,不可偏废。然必胸次磊落,而后合乎古调。彼局曲拘挛者未易语此。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14 06:3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