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 爱的证明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不需要证明,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现象。爱是不需要证明的,只有爱的现象,没有爱的证明。没有什么可以证明爱,死都不能证明。因为爱,仅仅在人的心中,心中有爱,就能够感受到爱,心中没有爱,就感受不到爱。
我就是一个现象,心也是一个现象,情感也是现象,爱也是现象,痛也是现象。鬼是现象,神也是现象。唯心是现象,迷信也是现象。一切精神活动,其实也都是现象。现象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也包括心灵感受到的。
对于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必然不同,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现象分析。物质现象是实在现象,精神现象是虚或现象。这种分析是从现象本身的性质特征来分析的,而不是从根源来分析的。物质现象的特征就是实在性,精神现象的特征就是虚或性。虚或性是精神现象的直观特征,这是一种性质定性,并不是什么证明。
一切客观现象都是实在现象,一切意识现象以及唯心现象都叫虚或现象。虚或与实在,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直观特征的区别。痛苦,快乐,爱,这些都是精神现象,火,云,闪电,这些都是实在现象。
从根本上说,一切虚或现象和实在现象都是物(蛋)的现象,因此实在和虚或是有共同根源的。但是这种共同的根并不能抹杀实在现象和精神现象在直观上的区别。
现象学,就是从现象入手,分析现象本身的直观差异。可以这样的说,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在直观上的差异,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差异。一切都是现象,只有实在现象才能够说明它是实在的,只有生命现象才能够说明它是生命的。只有心跳和呼吸才能够说明人是活的。
既然实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同源上的差异现象,那么在实在世界中除了物质实在的对立二态,是否还有第三态呢?确实有,这就是虚或态,虚或态是一种虚态,它根源于实在,但是又和实在现象完全不同。精神现象就是一种虚态现象。
实在性就是物质性,虚或性就是精神性。实在与虚或的差异,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现象分析出来的。虚或于是在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这需要通过对精神现象进行分析才能够知道。
精神现象的分析,只有主观才能够做到,因为精神只有主观者才能够体会到。所以精神分析既是主观的,又要避开主观意愿,他是主观要以主观这一精神现象为分析对象。这种分析,必然只能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完成,而个人精神体验的真实材料,不象客观现象的分析,大家都可以验证,精神现象的分析材料只能自己凭良心遵从精神真实的原则。如果欺骗别人,那也就是欺骗自己。
现象学要处理一个精神对象,一个主观对象,就只能依靠主观,采取主观现象独有的分析方法。那就是分析现象本身,分析精神现象本身,才能够理解精神,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有了现象本身的直观区别,那么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它的规律。分析精神现象与实在现象的区别,分析精神现象与机器的区别,从而分析精神现象背后的规律,包括精神存在的规律,意识活动的规律,心理活动的规律,情感生死的背后秘密。
爱,生死,这些现象到底和物质现象有什么区别,只要分析清楚了这个问题,精神的规律,生死的规律自然就清楚了。所以理解精神,并不需要从物质结构开始,而是可以从现象开始,对于精神现象而言,还必须从现象开始,现象分析是研究精神的唯一途径。当然这些现象分析,同时依赖着对物质世界的知识,通过物质规律的清楚展示,然后再对比精神现象,确定精神现象的规律的不同性,然后才能够找到精神的规律。也可以说,只有对物质世界完全的了解,才可能得到精神的理解,那些在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关系,需要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就会改变人对物质世界本身的认识。
正因为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逻辑手段,为精神现象的研究作了最好的铺垫。精神与实在具有同源性,那么精神现象必然是实在现象的某种态。也说明在实在的对立二态之外,还存在着第三态的可能。这个第三态是存在的,就是虚或态,虚或态的确定就是通过现代逻辑手段来完成的。通过实在现象的排除,确立精神现象的虚或界限。
精神现象的直观特征的确定,只需要通过实在现象的排除,就可以界定。物的界限清晰了,精神的界限也就清晰了。这就是现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人的精神感受具有一种主观封闭性,也就是这种主观性不可能走出主观,只在主观中才有。精神在实在之外,又在实在之中,这就是精神现象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精神感受来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这个现象产生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物质是具有生灭性的,因为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建立在不灭基础和万有引力的基础上的。而生灭的现象就可以提供一个这些实在现象之外的可能空间和不同于物质力的关系根据。这个生灭界限,就是通过物质的实在性逐一排除而界定出来的一个界限,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本质性差异的界限。
通过物质现象的逐渐排出,确立精神的虚或边界,确立精神的生灭边界,这一切依赖的是物质领域的知识。物质规律需要客观手段证明,精神规律除了物质上的证明,最终还需要用自己的心来证明。物质的证明,大家可以从任何一本科学书中获得,而心的证明,就靠个人自身的精神体验、感受,凭良心说话。
现代文明的浅薄之处,就在于企图用物质性手段来证明精神性,而对物质和精神的现象差异视而不见。扭曲的思维,必然产生扭曲的精神,扭曲的精神,就必然产生发育不良的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