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有没有喜欢斯汤达的《红与黑》的? [打印本页]

作者: 雨无伦次    时间: 2006-7-16 13:16
标题: 有没有喜欢斯汤达的《红与黑》的?
我是很喜欢的。
  当然,或许是没有理解的很深刻:没有在一些关于此书的简介中所说的那样,看到什么波旁复辟时期什么黑暗,也没看到什么小资产阶级什么野心,而是,或许只是看到一些于连和德·雷纳尔太太,玛蒂尔德间的关系。当然,确是也有些当时社会束缚人的心灵与自由的什么东西了。
  不过或许还是要说是在把它当作一部爱情小说来读的。
作者: realhn    时间: 2006-11-19 00:13
恩,初中时候读的,满喜欢的
作者: chenwtj@    时间: 2006-12-18 11:54
标题: 我第一次看见于连,就无比恶心,感觉作者非常变态
如果不是作者非常变态,就是翻译小说时有误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12-21 06:37
Julien反映的是当时众多法国年轻人的一种精神倾向。他们追求自由的情绪与社会势力要求复辟的方向是相反的,自然会造成社会矛盾,在作品中就会产生所谓的“情节”(即矛盾)
如果只把这书看成爱情小说,就好比把我们的《红楼梦》当爱情小说来看一样。
不能说你的做法是错的,只能遗憾的说,在苍茫的大海面前,你只捧起了一滴水。
PS:法国文学界评选的STENDHAL是他的《巴马修道院》
作者: G.Z.D    时间: 2006-12-21 17:49
最近发现卡尔维诺相当支持他啊!……
作者: rogerfelton    时间: 2006-12-28 16:22
高中时读过,和楼主一样对当时的历史没看出来太多,可能是自己水平有限吧,但总体而言感觉挺好的
作者: 羊灭灭    时间: 2007-1-4 20:35
标题: .
我也觉得于连这人很不招人待见.
作者: ayueking    时间: 2007-1-5 19:49
其实他很聪明,但是当时的环境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我觉得看待一部小说中的任务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的背景来看。不是有这样的话么?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能够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和主人公的境遇,我想它一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也是值得我么可怜的。
作者: sgx    时间: 2007-2-10 17:56
于连有他的可爱,也有他的可悲
作者: Julien    时间: 2007-2-11 22:20
把于连心里刻画的非常到位,很喜欢!
作者: manami    时间: 2007-2-18 14:17
玛蒂尔德小姐充满了幻想啊 其实她是思维最有问题的 根本就是活在她给自己设计好的剧本里面。
作者: 诺克斯    时间: 2007-2-26 22:29
于连有些地方很像我~~~所以比较喜欢他~~~
作者: turquoise    时间: 2007-6-11 10:35
楼主应该问有没人不喜欢,呵呵。
作者: whb_anita    时间: 2007-6-28 18:00
于连.索雷尔终于没有成为于连.德.索雷尔,但是于连的人生也不失败。
作者: 一缕书香    时间: 2007-9-10 10:55
我还比较喜欢此书 感觉看此书要带着激情去读
作者: qzf3344520    时间: 2007-9-22 18:08
标题: 恩 这本更好看
我觉得《罪与罚》这本更加的好看。。。。给人更多的感悟
作者: joe1118    时间: 2007-10-5 20:02
没看过小说看过电影,觉得挺好看的
作者: Julien    时间: 2007-11-11 22:50
都不觉得他很可悲吗?我很喜欢他,尤其是他的野心,怎么会有人恶心他呢!
感觉他其实也不是想靠女人的
作者: helen_yu_81    时间: 2007-11-26 14:04
初中时候看的,当时觉得稍有些晦涩,主人公也不太讨人喜欢~
呵呵~~来这里逛真是好让人怀旧啊,回头去翻出来温习温习
作者: 猫头鹰    时间: 2007-11-26 22:17
我喜欢司汤达的 巴马修道院 胜过 红与黑............
作者: 风灵    时间: 2008-4-11 11:42
据说很好看。我一定要看看。
作者: 未来的艺术家    时间: 2008-5-11 19:41
听说,女人爱看。

说实在的。司汤达过时了。我得说实话。
作者: Julien    时间: 2008-7-2 18:16
非常喜欢!
作者: sinwa    时间: 2008-7-21 02:15
我大一看的,
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多么希望参加拿破仑的军队,靠自己的奋斗赢得……”
作者: dancer    时间: 2008-8-24 21:31
斯丹达尔永不会过时,只要有靠自己努力奋斗向上的野心!
红与黑是经典中的经典,一部可与巴尔扎克72部人间戏剧齐名!
作者: Julien    时间: 2008-9-18 19:39
标题: 回复 22# 未来的艺术家 的帖子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你地明白?不要认为自己很超前...看不懂的人说话总是很白痴,我得说实话。
奇书!
作者: zhengsurong2008    时间: 2008-9-19 15:24
请问在哪里能下载到《玫瑰之名》?
作者: zhengsurong2008    时间: 2008-9-19 15:25
《追风筝的人》是谁写的,在哪里能下载到呀????/
作者: 羊人剧    时间: 2008-11-15 23:08
标题: 回复 22# 未来的艺术家 的帖子
记得《冈巴拉》中有个浪漫派作曲家轻蔑的说“贝多芬已经被新流派超越了”,伯爵说“他还没有被理解,他怎么会被超越呢?”
作者: 羊人剧    时间: 2008-11-15 23:09
标题: 回复 24# sinwa 的帖子
有同感~!!~强烈的同感^_^
作者: gey832    时间: 2008-11-16 12:16
看作品之前千万别看国内的定论  太意识形态化了
我当时在看它时就特想知道当时青年人都在想什么   想知道拿破仑的故事和他的影响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8-11-22 16:55
我很不喜欢,我觉得这样的书读起来很没意思,太细了,也许是我读小说太受悲惨世界影响了吧,觉得在小说中应该表现作者的一颗灼热的赤子之心,而不是把心思花在结构,语言等东西上。

[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8-11-22 16:57 编辑 ]
作者: cunshamr    时间: 2008-12-2 10:10
很喜欢。至今难忘司汤达的两本《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作者: 秋洗月    时间: 2009-1-13 13:57
于连的描写很是个"人",他有雄心抱负也很现实,他很自负缘于他的自卑.他的性格用图象来表示,应该是一条来回动荡的曲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自卑并以此为耻决心去改,因而他牵了市长夫人的手……于连的行为跟现在很多青年的心理是很相近的。
作者: muller2100    时间: 2009-1-15 14:17
非常喜欢~~~小人物也有其丰富的一面
作者: hmsjhgy    时间: 2009-1-15 16:48
很多年以前读过,想想也快20年了。描写了一个真实的于连。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像于连一样考虑问题,但几乎没有人愿意披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 雨无伦次    时间: 2009-2-6 16:17
过了这么长时间,多少有了些新的见解了,能理解点那些书评中的看法了。
      可能于连真的是有点野心家的感觉,不过可能我们是有点“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本就生活在一个崇尚野心,推崇成功的功利时代吧。所以对于一些不正常的想法也觉得是正常的了。
作者: 反方向的鱼YY    时间: 2009-2-7 23:20
说“野心家”,我倒觉得算不上。我感觉那个时代应该是青年人激情澎湃的时期,尤其是出身平凡的年轻人。哪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点雄心壮志呢?虽然可能会被逐渐“成熟”的我们觉得“可笑、不实际”。也许我们都慢慢委身于现实了吧。我个人还是挺喜欢于连这个形象,尤其是心理描写更感觉真实。我的同学甚至有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像于连呢~~呵呵。
作者: 天衣    时间: 2009-2-21 17:00
司汤达天才地揭示心理的重力法则。
作者: 61068    时间: 2009-4-7 23:54
我想问一下,最后于连可以活命,为什么选择死。
作者: 秋天的树叶112    时间: 2009-4-8 14:19
我觉得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其中心理描写特别棒,非常喜欢.于连和雷纳尔夫人我都很喜欢.
作者: 风的米莉亚    时间: 2009-4-15 16:32
于连似乎不是真心爱雷纳尔夫人
作者: dancer    时间: 2009-4-20 21:10
斯丹达尔的一部红与黑可与巴尔扎克72部人间喜剧齐名
连尼采都佩服他的深刻
作者: 独孤幻城    时间: 2009-5-25 11:46
我想这是一部广受瞩目的著作,许多人都谈到了它。前面几个朋友都说初中时候读了,其实我现在觉得,年轻的时候读一点名著用处甚微,文学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品是一样的,能否欣赏取决于欣赏者的目光,而这点目光源自欣赏着自身的艺术修养,这和音乐绘画是一样的,回到文学,人的阅历、对人生的感悟、哲学思考等等都影响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所以建议大家都能重读自己少年时读过的东西,或许都会有新的感受。
作者: 冷面郎    时间: 2009-7-26 17:36
小学时读的,读得很痛苦,但还是读完了。因为我有个天性,把书读完。但现在我觉悟了。有时以前觉得艰深难懂的小说,隔两年再读竟十分有劲头。
作者: dancer    时间: 2009-7-26 20:44
22# 未来的艺术家


感觉这话是没有经过调查的
读红与黑或者其他著作,应以自己的感受去读,千万不要迷信那些所谓的专家们说什么反映了社会的黑暗等等论
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学的顶级著作,不但是文学名著,他是小说转为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开山之作
作者: 王新禧    时间: 2009-8-5 15:02
《红与黑》这小说,我很喜欢。
作者: 南宫俊彦    时间: 2009-8-6 14:39
或许说可怜之人也有可恶之处
作者: 冷面郎    时间: 2009-8-6 19:45
挺不错的,我为于连感到叹惋
作者: fantalisy    时间: 2009-8-11 17:30
本帖最后由 fantalisy 于 2015-6-14 12:35 编辑

于连自找的
作者: 冷面郎    时间: 2009-8-15 18:30
我只是说当时读完后感到叹惋
当时我才读小学嘛
作者: 库班哥萨克    时间: 2009-8-24 09:44
于连太可爱了.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市民阶层的道德自尊.跟维特有的一拼,却比他深刻.于连进市长官邸和拉穆尔府似乎很有偶然性.
作者: 水之梦    时间: 2009-9-19 17:19
于连的悲剧很动人
心理刻画很经典
里面的女性角色倒是塑造的不行

多少次,看着杜河壮美的风光,却怀念巴黎的歌舞场
这句特别感慨
作者: wangkui    时间: 2009-11-15 20:25
于连的出现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代表了社会的腐败  就像某位小说中的人物所说(看过此书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是谁):如果让他这种人夺得了政权,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这些贵族送上断头台!

就是基于这种社会思想才会出现于连的悲剧,当然本人也毫不避讳,于连的行事作风确实令人感到难以接受,不过也是一种社会风气
作者: 眼睛的尾巴    时间: 2009-11-18 09:38
我想这是一部广受瞩目的著作,许多人都谈到了它。前面几个朋友都说初中时候读了,其实我现在觉得,年轻的时候读一点名著用处甚微,文学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品是一样的,能否欣赏取决于欣赏者的目光,而这点目光源自欣赏 ...
独孤幻城 发表于 2009-5-25 11:46


嗯,说的非常在理~不同时期看同一本书,感受也会不一样~多书要多读几遍~
作者: dancer    时间: 2009-11-21 14:55
伟大的作品
作者: 远古的星光下    时间: 2009-11-21 23:21
那像是一面镜子,映下现实和人心的丑陋
却叫我去追求理想和美德
作者: 漠漠清寒    时间: 2010-5-23 11:57
其实他很聪明,但是当时的环境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我觉得看待一部小说中的任务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的背 ...
ayueking 发表于 2007-1-5 19:49



    他的 可爱之处也恰恰是他最终失败的致命之处:每次开始的时候他都是想利用别人的感情,可最后他却总是动了真情!
作者: 小妖    时间: 2010-8-9 11:54
以上楼主们普遍使用用两种分析方法。一个是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点已经有楼主谈的很好了。《红与黑》反映了当时自由思想和复辟王朝之间的张力关系。
      另一方面有从小说的文本出发,从人物性格中解析人物性格的双面属性。这一点有楼主谈,但也有对主人公有误解之处。
      我想谈一下男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借此也宣传一下文本分析的优势。在于连身上凝聚了善与恶,独立与依附,纯真与阴险,权力与自由的双重性格,他是魔鬼和天使的双重化身。在爱情方面,他对于贵族太太即有对其美貌、高贵、纯真的爱,有包含占有和利用的恨。在事业方面,他既有对特权的仰仗和攀附,又认为体制是迂腐的,对权力充满了鄙视。
      在实际利益的诱惑下,他放弃了天使的一面,选择依附、顺从于权力集团,而最终在平步青云之际东窗事发,身败名裂,导致他的精神彻底的崩溃。于连是双重性格的,但他最终选择了魔鬼的一面,而结局则是以魔制魔。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有所长,我本人最喜欢于连这个主人公。最喜欢他和贵族太太的爱情追逐的情节,此情节将于连性格中的双重因素展示的淋漓尽致。
      读国外的小说对中国读者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跨越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的两重障碍。需要潜心学习,再次共勉。
作者: haichong    时间: 2010-8-26 20:46
初三读的。。那时候没感觉
作者: 商羊    时间: 2010-9-19 13:31
我看的那个版本,主角名翻译为朱利安……不是于连
高中看了《玛格丽特的秘密》才取它来看的,大呼过瘾啊
过去那么久,很多都淡忘了,只记得当时读这本书,思维相当活跃
作者: wk890123    时间: 2010-9-21 22:01
这本书中反应的是当时社会的年轻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下层人士的无力与挣扎,以及难以进入上层的彷徨与愤懑
只能说于连确实是一个有手段的人,但是可惜不懂得和当权人士去改善关系
最近看过一篇关于荣禄的文章,里面就曾经提到关于其对康有为的评价
只是一个狂妄的文人,不足与成事。
这两人之间有一定共通点,就是都是需要当权人士的帮助,但同时又一直在蔑视着当权者
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参与政事,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可惜的是,思想的进入总是先于行动,因而改革即是流血,流的一定有战士的血,但是思想者的血流的真的是很可惜。思想才能驾驭行动的方向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