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想起海明威 [打印本页]

作者: 戒恋人    时间: 2006-5-7 12:04
标题: 想起海明威
总是在一种不安和恐慌的情绪里;

所谓无事乱翻书,我乱翻了整天的书,一下子就跨越了古今中外!

可还是烦,还是乱!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当然,我活得好好的!我也没有面临什么重大到生死的问题,只是一些琐事和牢骚;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牢骚太盛防断肠”,我倒想试试除了文学作品里的情爱外还有什么能是肝肠寸断;

既然说到了生与死的问题,就来说说海明威!

海明威的最后是将双管猎枪放在了自己的喉咙里战胜了自己的命运,完成了他在作品里始终去贯穿的人生之勇敢的主题!其实他曾想去参战,但未能得偿所愿 ,故而在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意识里,总是在不断的构思和刻画着自己的这种勇敢!毕竟,作家——这个特殊的人群,大多数的意识都是不被生活所洗礼的,更由于长期以来付诸于文字的自我暗示,更加深和确立了自己偏执的认同!但是,在作为人——这个动物的角度上来说,海明威的确是令人敬佩的,我想,他也总是在问:to be / not to be 吧,或许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动机不是我类似的牢骚吧!不过他敢用自杀的意义来迎接死亡,用自杀的形式去战胜死亡;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恐惧中去逃避和等待,他完成了他的价值对死亡的战胜,他用自杀的形式战胜了他意识里生存和死亡的内容!

常常想起他时,心总觉得用文雅的词不足以表达对海兄的敬佩,所以总是在心中暗暗的喝着那么一句不够文雅的彩:“真他妈的D!”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问题是莎士比亚提的,答案是海明威给的,那么为什么海兄没有莎兄风光呢?以前不明白,刚才明白了: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对故作神秘的事物去臣服和赞扬!

呵呵!难怪包子饺子大肆其道比猪肉炖粉条上的了台面!




                                                                                   ———— Escape  Sweetie !
作者: mu    时间: 2006-5-7 12:18
我想,他也总是在问:to be / not to be 吧,或许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动机不是我类似的牢骚吧!不过他敢用自杀的意义来迎接死亡,用自杀的形式去战胜死亡;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恐惧中去逃避和等待,他完成了他的价值对死亡的战胜,他用自杀的形式战胜了他意识里生存和死亡的内容!


海明威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从早期《太阳照常升起》到《永别了,武器》再到《老人与海》,我没有看出海明威任何积极的意图来。他如果没有自杀我倒是觉得奇怪。

据说海明威死前的晚上还与妻子唱意大利民歌。

他对死亡不恐惧吗?毫无疑问,当然是恐惧的——但从Santiago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不被打败”意味着他对死亡的蔑视与傲慢,可他又无力去阻止死亡的临近,所以他并非是主观上大无畏的,而是流露出一种无奈。(《丧钟为谁而鸣》当中的志愿兵就是如此)。

我认为评论界对于海明威的坚忍性似乎评价过高。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问题是莎士比亚提的,答案是海明威给的,那么为什么海兄没有莎兄风光呢?以前不明白,刚才明白了: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对故作神秘的事物去臣服和赞扬!


……
根本不是这样啊,两者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再说莎士比亚不是因为他如何“神秘”才受到褒奖,也不是他提出了一个"To be or not to be"才成为大文豪的。建议你先去读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最好读英文版)你会被他的措辞、广博的知识、对于戏剧时机的掌握而折服的!
作者: xuan    时间: 2009-4-22 00:36
2# 牧场看守人


可否建议一下讲课的话 海明威的切入点 大学世界文学课学生自讲
感觉他已经解读到没有可解读的了 拙见哈
大谢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09-4-22 09:50
“死”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区别的只是形式。好些人总希望自己死的特别一点,或者说“酷”一点。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