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读《安娜·卡列尼娜》 [打印本页]

作者: 知返鸟    时间: 2006-5-1 10:18
标题: 读《安娜·卡列尼娜》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我想着福音书中的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原来,按福音书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二

    我们有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因为我们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怜悯而活着的人。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三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四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伏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伦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伏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五

    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
    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
    完全沉溺在爱情生活中的安娜和伏伦斯基有了第一次性爱,恐惧立刻袭来,一切开始回归到现实之中。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伏伦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
    极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与情感面前难以适从。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藩篱,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楚。
    而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

                    六

    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觉是敏锐而正确的,伏伦斯基在精神上已经抛弃了安娜,却因为良心和责任不敢这样去做。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
    安娜最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

                    七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
    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
    很难说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能够容纳安娜这样的女人,我们都企盼着理解、宽容、仁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扬纯洁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当邪恶在社会中横行的时候,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反而显得愚昧可笑。这是我们的现实。

                    八

    我不认为两个灵魂的相触一定要用某种契约作为凭证。
    现行婚姻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安全?情感?性?良心?
    安娜可以不屑于世俗的嘲笑和讥讽,但却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扰。
    现行婚姻制度实际上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保护更多。

                    九

    晚年的托尔斯泰拒绝肉食,因为在他看来,猎杀动物,既是残害生命。
    他的一生一直在维护着人的尊严。他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广阔的人文精神都留在他那些伟大的著作中。
    从最早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的叶赫留朵夫,到《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到《复活》中又以叶赫留朵夫作为完结,我们始终看到一个身材魁梧,外表腼腆,温文尔雅,思想上却又极端自审和复杂的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在这个人最初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庄园中的农奴,并宣布他们获得了自由,想用自己的行动给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作出一个表率(《一个地主的早晨》)。后来他放弃自己公爵的身份,要跟一个地位低下的妓女结婚(《复活》)。到了八十高龄,托尔斯泰还为了寻求真理而离家出走,最终客死异乡。
    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样,直到生命终结,都不与不合理的现实妥协。

                    十

    真理与美善就像道一样玄妙深微,不可言说,无影无踪。丰富啊,可以包容宇宙,博大啊,可以气吞山河。只有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才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她是那么美,洁白无暇,气质非凡。这个灵魂只会活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因为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灵魂中的至洁至纯。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
    而她又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我们读到她的人都会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内心深处的真诚愿望,没有任何的虚伪和矫饰的内心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个角落里,怀着满腹的渴望和决绝的目光看着我……。我想,我终会拥抱,带着同样满怀的激情,摆脱所有的现实,去与她一起起舞长空。
    安娜·卡列尼娜,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
作者: 知返鸟    时间: 2006-5-1 10:19
初来,向这里的各位问声好!
作者: mu    时间: 2006-5-1 18:22
安娜,一个压抑的女性灵魂,遇到伏伦斯基后终于放出光彩。而结局却是卧轨自杀。安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吗?我想不完全是,她自己也要承担责任。托尔斯泰歌颂爱情的,但憎恶婚姻。正如他歌颂人民的团结,但憎恶政府。在《家庭的幸福》之后托尔斯泰基本没对传统婚姻抱什么好感。
作者: 知返鸟    时间: 2006-5-8 18:29
谢谢加精!
关于安娜的思考,觉得就是托翁对于女性的思考,他以惊人的才华将这些思考放到了这部小说里。女性的命运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而对于女性的态度就是对于人本身的态度,因此做此类思考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作者: 尼摩    时间: 2006-9-9 21:34
标题: 安娜
书的线索是安娜,但托尔斯泰最后重心有所转移,聂文的生活和思考成了重点,而对安娜的描写明显不如聂文,而且不如书的前半部分对安娜描写细致深入。只是个人意见,希望能得到指点。
作者: frozenbug    时间: 2006-9-9 22:00
喜欢聂文(俺看的那个版里翻译做列文)
作者: lion_yan    时间: 2006-9-10 12:47
原帖由 尼摩 于 2006-9-9 21:34 发表
书的线索是安娜,但托尔斯泰最后重心有所转移,聂文的生活和思考成了重点,而对安娜的描写明显不如聂文,而且不如书的前半部分对安娜描写细致深入。只是个人意见,希望能得到指点。


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是列文很大程度上是托尔斯泰自己的形象,托尔斯泰写着写着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这个融入了自己的思想、立场的形象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笔墨
作者: yumeyume    时间: 2006-12-29 13:47
只看了一小半,但是喜欢真挚富有生气的安娜·卡列尼娜。

同情但不同意她。
如果只看着老公的缺点,没有一个人可以做你的丈夫。所以结婚前就要准备好。
Not looking for Mr. Right, but be the right one.
婚姻是神圣纯洁的。
我们要反对的是宗教化的压迫,但是要顺服的是神的爱和旨意。(不容易做到)



偷吃禁果不是指发生性关系。夫妻结合是神美好的安排。
亚当夏娃犯罪是因为他们违背了神的戒命。于是就有了羞耻感,并推卸责任和隐瞒。
所以罪的工价就是死。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既然人都是有罪的,就没有人可以拯救自己满足自己。
但是为我们死,并且复活的耶稣已经做到了。

推荐大家看电影 《纳尼亚传奇》(《Nania》)和安徒生童话。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1-12 19:27
女人水性扬花为什么要加上那么多的赞誉?我不懂。我们用人性的理念去读,就能看出来,人们的虚伪!
作者: 锋行鬽影    时间: 2007-1-31 16:14
结局太过于悲惨。
作者: fantasy    时间: 2007-2-21 13:58
其实安娜的事在上流社会中并不是唯一的,只不过她是唯一敢于把它公开化,敢于大胆追求的人,并且她的感情比当时的很多所谓的有教养的贵妇真挚而且高尚的多。有时所谓的”无耻者“与”君子“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不加以遮掩;而后者用华丽的表面掩盖了肮脏的思想。在这样的时代,婚姻并没有强烈的爱情作为基础,导致婚外情发生的情况似乎是很多见的,但正如卡列宁那样,大多数人对此的看法首先是保持最基本的体面,他们根本不在乎内心的感受,在乎的是自己的仕途、名誉。安娜的悲剧并不完全在于她爱上弗龙斯基,而在于她所处的社会使她在自己无法做主的情况下,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0岁,并且完全没有爱情可言的男人。并且,这个所谓的上流社会可以容忍一些大家心知肚明,却始终不会完全公开化的桃色事件;但并不能允许这种公开的、真挚的感情。弗龙斯基的母亲对两人关系的态度前后是有鲜明的变化的。当她认为儿子只是在经历一件风流韵事时,认为这能给儿子带来好处,并不阻止;但当感到儿子的上司并不赞同这件事,并逐渐发现儿子与安娜已经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时,便竭力反对。虽然这是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护所致,但也代表了当时一些人的观点,即————风流韵事分为两种,能为人带来升迁和荣耀的是值得鼓励的;而那些即便是真挚的感情、也因无法为个人带来利益,便是众人应唾弃的。安娜的悲剧,不是卡列宁所致,不是弗龙斯基所致,而是身后的俄国上流社会的悲剧。
作者: 飞扬的臭鸡蛋    时间: 2008-7-31 12:03
既然选择,就不再后悔
作者: 泰比斯    时间: 2008-9-9 23:59
我这一生可以不读《战争与和平》,但我不能不读《安娜·卡列尼娜》!
我最渴望读到的书是VirgiL的《农事诗》(我用手抄了那几十行的时候,我的心就越见兴奋几十倍)和歌德的《浮士德》和他的许许多多作品,拜伦爵士所有的诗集(那天看了一本选编的经典诗句,我突然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句诗句有拜伦的魅力及震撼力),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只有它能让我连眼睛都不眨地看下去)!印度两本史诗!惠特曼的《草叶集》!

希望有一大堆的古罗马,古希腊,古波斯等等得越久远的时代的诗篇在我手中供我阅读!
作者: 飞扬的臭鸡蛋    时间: 2008-9-13 18:22
安娜的悲剧究竟是自己选择的,还是社会选择的?
哎,因爱而生,因爱而灭。
在可以自由追求爱情的时候,最美的芳华,却告别尘世。
留给我们的究竟是悲伤,还是沉思,还是欣慰????
作者: 琵卓河畔的哭泣    时间: 2010-5-31 17:40
只看了一小半,但是喜欢真挚富有生气的安娜·卡列尼娜。

同情但不同意她。
如果只看着老公的缺点,没有 ...
yumeyume 发表于 2006-12-29 13:47



    Not looking for Mr. Right, but be the right one.
婚姻是神圣纯洁的。
我们要反对的是宗教化的压迫,但是要顺服的是神的爱和旨意。(不容易做到)
作者: 琵卓河畔的哭泣    时间: 2010-5-31 17:53
回复 8# yumeyume


    不是去找一个合适的人,而是去做一个合适的人。
  爱的真谛是去接受不完美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完美的人。
作者: aimee    时间: 2010-8-23 16:03
列文说,如果不解答以下三个问题,他就没法继续生活。也就是,他是谁?他在那里?他生存的意义什么?
最终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是如何调节他对宗教信仰的抵触这个问题,我看了很多遍,仍是不能理解透彻。希望有人能帮我分析一下。
个人对列文非常感兴趣,他是整个小说里的一道光。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