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用传统的中国文学术语意境讨论西诗? [打印本页]

作者: keatslover    时间: 2008-6-5 20:06
标题: 用传统的中国文学术语意境讨论西诗?
经常看到一些文论用中国的传统术语意境来讨论西方诗,大家是否认可并同意这样的嫁接?
作者: keatslover    时间: 2008-6-11 12:03
没人参与讨论啊? 自己先顶了
作者: mu    时间: 2008-6-20 21:27
这个嘛,每当看到这类文章,大多很快翻过去。
既然已意识到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用一种文化符号去解析另一种,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此事也极其因人而异:像钱钟书的比较诗论就很好读,我感觉比王国维的还要好。印象很深的是他在意大利的一篇文学演讲,无论谈东方还是西方,是讲文化或仅是诗歌,看来并无嫉妒或轻视,的确有大家风范。相比之下现在的一些论文就不忍卒读。纪德用法国人的观点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巴赫金用俄国传统看拉伯雷,布洛赫站在德国看乔伊斯等等,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甚至远超过作家本国的研究水平。记得昆德拉说:一个民族对它的文学的占有力是有限的。

我觉得用中国的视角看待西方诗歌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术语”也很自然,关键在他能否学贯中西了;对于一般的研究者好象这个要求太高,所以我们看到的文论大多有中国“古典色彩”和跑题之嫌,以填补积累上的不足。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8-6-21 01:34
中西诗歌中骑士共同之处是很多的,最近在看宇文所安的《追忆》,用西方的观点来解读中国诗歌,读出了那种命运的怅惘。反之,用中国的毛诗序、诗品去解读西方诗歌也是完全可行的。诗歌我是没有见到,但是用中国诗歌理论去解读西方古典音乐的,我倒是见过的,如辛丰年。今夜醉酒,词不达意,改日清醒再言!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8-6-21 07:18
以中国画为例。
用20世纪之前的西洋画理论去解释中国画是徒劳的;用中国画理论去解释20世纪之前的西洋画则如同以大人有观点和小孩子争论。但两者在20世纪有了相通的可能性,只是还未被广泛意识到罢了。其原因是中国传统在20世纪经历了浩劫,东西方理论变成了非此即彼,被政治所支配了。因而中国画的理论引申没有完成20世纪的部分。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别是书法。其差别,因书法而起,也最体现于书法。如果说中西方文化是背道的,那在魏晋成长起来的书法艺术加速了这种背道的境况。可惜现今之青年大多不懂得毛笔了。今早疲倦(昨晚看球了),词不达意,改日清醒再言。

很想和大家说说国画与书法;论坛上论此甚少,以我十数年之心得,可以一说了。
作者: keatslover    时间: 2008-6-21 10:12
谢谢两位的指教,但是我还是稍有些疑问,中国的意境一个术语是否能准确地移植到西诗的美学环境?中国诗以抒情为主,以短诗为主,以物我为一,天人合一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探讨西方诗歌时用意境是否会觉得有些奇怪的感觉?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8-6-22 07:25
诗歌表达的是人性,人性有相同之处,因而中西诗论也有相同之处,看的就是如何跳出樊篱,自出机杼
作者: keatslover    时间: 2008-6-22 11:45
人性是相通的 可是人表现世界的方式和自我的方式是不同的 ,仍然有疑惑,可能需要从意境的准确含义和具体的中英诗例来阐述,还请大家继续讨论。
作者: keatslover    时间: 2008-6-22 11:49
钱锺书和张隆溪都认为中西相通的,我亲耳听到张隆溪称自己写的那本书同工异曲就是为了解释这个的。里面都是些中西描述类似现象的例子。 但是对于具体美学的术语和范畴能否移植有疑问。
作者: Theonona    时间: 2008-7-6 14:38
可惜 这类比较文大多是自我陶醉的产物 证明了我们已经有了什么 而不是我们还能理解什么
作者: jiagu    时间: 2008-7-8 16:53
也证明不了什么











盘龙
作者: Rooko    时间: 2008-7-8 20:38
总的来说,这一类尝试没有很成功的
主观上的文化嫁接往往生硬
作者: 未明    时间: 2008-7-8 23:33
。。嘛。。
最近越来越觉得东西方文化实际上是相差甚远的。。就像人与人。。
我们也常遇到什么都讲不通的人吧。。说有共同的地方嘛。。大家都是人类咯。。
但是无法理解却像是必然一样。。

由于背景过于巨大和悲伤,情感就分流了。理解也就困难了。索性就不去理解就好了。。
毕竟人一辈子有限得很,与其在艰涩处耗时间,不如好好去理解容易的事物。。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