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品评三国系列】
细读《三国演义》之奇才周瑜
□ 流 星
周瑜(公元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今安微舒城),吴国名将、战略家,官至东吴大都督、南郡太守。《三国演义》中将其描写为智略有余然心胸狭隘,最终被孔明活活气死,实则不然,历史上的周瑜为人谦恭有礼、不失大度,其少年得志、风度可人,文采超群且精于音乐,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抱负,素有“儒将”之美名,所谓“儒将”即是文武双全,这在三国里是少有的,如智者水镜、郭嘉等可称为世之奇士,关、张、赵可称为世之虎将,惟周瑜可称为世之奇才。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姿质风流、仪容秀丽”的周瑜首次登场亮相,时孙策以玉玺换得袁术三千兵马回江东攻刘繇,途中得遇周瑜(早在孙策之父孙坚讨董卓时,二人就在舒城结为了兄弟),孙策得周瑜大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孙策此言实则是深知周瑜之才干。果应其言,后来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逼走刘繇,真可谓“横扫千军”,期间周瑜定计活捉了刘繇手下大将太史慈,不仅为平定江东立了头功也为孙策添得了一员难得的虎将。
时周瑜时仅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军征讨,二人率兵攻破皖城,得到乔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桥,孙策对周瑜说:“乔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由此可见孙策对周瑜的倚重非同一般,紧接着孙策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庐陵,命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嘱孙权言:“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周瑜从巴丘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因他手握重兵,并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使其他人不敢有异议异动,可以说周瑜为孙权顺利“接班”起到了“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进而统一全国,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公元208年,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曹操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众南逃。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由此揭开“赤壁之战”的序幕。大战前夕,周瑜奉命率驻地大军回吴,力主拒曹,得到孙权的赞许,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中没有“蒋干盗书”更没有“诸葛亮巧借东风”等故事,整个战役就是由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利用曹操军队不习水战的弱点,由黄盖献计火攻后实施的“火烧赤壁”,令曹操大败而归,中国统一的过程被中断,三足鼎立局面已初露端倪,周瑜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
赤壁大败后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与曹仁大战中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曹仁只得退走,南郡一役充分展现了周瑜身先士卒、视死如归的大将风范。拒曹成功后,周瑜惟恐刘备势大,遂对孙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在如今看来周瑜这一计划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就在他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之时,半途染疾,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死时年仅三十六岁。(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周瑜死后,孙权痛哭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就在孙权称帝后他仍念念不忘周瑜,还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苏轼的《念念奴娇·赤壁怀古》恐怕就是后人对这位世之奇才的最好凭吊吧!
———————————————————————————————
原名:王华 QQ:704049993 Email: qjbswh@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