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的用人之道
□ 流 星
孙权(公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今浙江富阳),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逝世后,孙权继任江东地盘,他通过大规模屯田,依赖世族势力,奠定了江东雄厚的实力基础。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同年迁都建业,最终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执政时期最长的君主,他的一生虽然漫长,却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斗,但他能知人善任,独据江南,成为当时一代英杰,一直被后人所称颂。
孙权用人之道有三大特点:其一是以才取人,不搞论资排辈。孙权在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管吴国兵马时,周公瑾才34岁,当时就遭到曾经跟孙权的父亲孙坚南征北战的才将程普的反对,但孙权毫不动摇这个决定。其次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仅次于周瑜,周瑜死后,鲁肃成为周瑜的继任者,但鲁肃年轻时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投奔孙权时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前朝老臣张昭就对孙权说:“肃年少粗疏,未可用。”但孙权深知鲁肃之才,而仍然任命鲁肃接替周瑜做了都督。以及后来出道的陆逊,原来也是一个无名之辈,孙权发现他有才能后,立即委以重任,虽然可能是因为“情势所迫”(时蜀国大兵压境,东吴暂无统帅之才),但孙权的大胆用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其二,全面了解下属,教育培养下属。东吴名将吕蒙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丧父,没有文化,但他作战十分英勇,在征黄祖一战中,吕蒙一马当先,不仅斩了黄祖的都督陈就,而且生俘了黄祖,因他屡立战功,很快就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立即提拔他为横野中朗将,派他驻扎陆口,独挡一面对付关羽,期间孙权常劝他多读点书,此后,吕蒙就抓紧行军作战的空隙读书,果然大有长进。
其三,充分信任下属。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一直被孙权重用,后来官至大将军,在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时,就有人诬告他与刘备有勾结,但孙权听了说:“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短短数语,便可看出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真谛所在。
正因为孙权的用人得当,当年曹操兵发濡须口时,见孙权战船军阵严整,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在三国时期能得到曹操如此称赞的人是并不多见的,孙权于公元252年殁于建业,享年71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