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人琴人

[复制链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5 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人琴人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一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以辞赋见称。他是为汉武帝的乐府作歌的著名作者。早年他 "家徒四壁", 比较贫困。有一次,他在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即席弹奏琴曲,引起卓王孙的女儿文君的爱慕。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和司马相如私奔(《史记•司马相如传》)。琴界根据这段故事,创作了《文君曲》、《凤求凰》等作品,来赞扬他们的爱倩。传说司马相如富贵之后,又打算"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非常气愤,演唱了琴曲《白头吟》来表示决绝和抗议,从而制止了司马相如娶妾的企图(《西京杂记》)。这些爱情歌曲和传说,多出现在封建社会初期。随着地主阶级地位的转化和儒家思想控制的加强,这类题材在琴曲中就较少见到了。
  
   司马相如因为弹琴,博得卓文君的爱情,说明他的琴声是很有魅力的。在他的《美人赋》中,就提到《幽兰》、《白雪》这些琴曲。在《长门赋》中,更进一步描绘了古琴演奏时的具体情况:"授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卯。"运用左手的"案"(按)指和右手"却转"的指法,奏出乐音"流徵",音乐由弱变强,从"奏愁思"到"意慷慨",情绪逐步发展变化。陈皇后被汉武帝冷落之后,独处在长门宫内,求司马相如作《长门赋》来感动汉武帝,这就是《长门斌》的来历。后人运用这一题材创作了琴曲《长门怨》。司马相如是汉代最早对琴界产生影响的文人之一,他所用的一张琴名叫"绿绮", 也因此而出名。
  
   刘向(公元前79一前8)字子政,他在元帝、成帝时代,多次上书弹劾宦官、外戚,被两度下到狱中。他是一个博览群书的学者。从汉武帝发动民间献书,到了成帝时"百年之间,书集如山。"刘向负责校书二十多年,他对琴也颇多论述。明代《琴书大全》中载有他的《琴说》,原文是:"凡鼓琴,有七例: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风俗,四曰妙心察,五曰制声调,六曰流文雅,七曰善传授。"据理解,前三条讲琴的作用:第一是思想内容,第二是艺术感染力,第三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效果。后四条讲创作过程:首先以"妙心"体察客观情状,其次创造声调加以反映,接着对它加工润色,最后通过完善的演奏表达出来。这七例扼要地概括出琴曲的演奏目的和创作方法。由于没有释文,对上述原文,在理解上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总之,对于产生于两千年前的琴论,我们是应该重视的。
  
   桓谭(约公元前23年一公元后50年)的父亲是成帝时的太乐令。他从小就受到音乐教育,他自己也做过掌乐大夫,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曾说:"我志乐听音终日而心不足。"一天到晚听音乐还嫌不足,可见其对音乐之酷爱。他对音乐是内行,因而对于那些徒具形式的"雅乐"很不满意,主张在音乐中有新的创造。他公开承认:"余颇离雅操而更为新弄"(《新论》)。这在当时的保守势力看来,显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特别是他的演奏竟然取得了光武帝的欣赏,这就更加激起了他们的不满和攻击。大司空宋弘凭着他的权势,把桓谭叫到自己的官邸,也不请他坐下,就板起面孔严加训斥:"让你做官是'辅国家以道德',而你却'数进郑声以乱雅颂',这还了得!你是否想要受惩办?"受到了这样的高压和威胁,桓谭的处境非常困难。光武帝再一次请他弹琴时,他显得很不自然,连光武帝也感到他颇失常态。于是朱弘乘机大讲了一通雅颂之道,并取消了桓谭在宫中"给事中"的官职(《艺文类聚》引《东观汉记》)。桓谭在哲学思想上能坚持唯物主义,敢于反对皇帝所热衷的谶纬神学,因而被加上"非圣无法"的罪名,贬官流放,死于途中。
  
   桓谭著有《新论》一书,针对儒家的天命观进行了批驳。其中有《琴道篇》,是专门写琴的。原书已不存,从后人辑录的不完全材料看来,《琴道篇》包括有琴论、琴史和琴曲介绍几个方面。据《后汉书》说:桓谭的《琴道篇》没有写完,是后来肃宗命斑固续成的。从现存的材料来看,很多地方反映了儒家的音乐思想,和历史记载中桓谭的观点颇有抵触。特别是在琴论方面,基本上是复述《乐记》中的有关言论,如说:琴可以通万物,可以禁止邪心,因而它是"八音"之首等等。文中"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两句的意思是说琴声强弱都不要过分,由于颇有道理,因而常为人所引用。琴史方面介绍了师旷和雍门周等琴人的传说、事迹。在探讨琴的首创者时,认为:是神农还是伏羲 "诸家所说,莫能详定。"在介绍"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为少官、少商"的说法时,指出:"说有不同"。对于上述问题的论述和介绍,采取了客观的态度。
  
   到了东汉末年,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更趋尖锐。著名的文人琴家蔡邕,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
  
   蔡邕(公元132一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年轻时就以善弹琴而知名。朝中权贵向桓帝推荐他出来做官,并通过陈留太守把他调赴京都洛阳。但蔡邕不满宦官专权,从家乡出发,走到半路就称病返回故乡。回来时,写了一首《述行赋》,通过沿途所见,讽刺当局的荒淫奢侈。通过对于"人徒冻俄,不得其命者甚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他"心愤此事"的感情。以后,他虽做了郎中、议郎一类官,也因为弹劾宦官权贵,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归来时,又对当地宦官势力五原太守很不客气,因而再度受到迫害。从此他"亡命江海,远迹昊会",流亡避祸达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琴曲《蔡氏五弄》。
  
   《蔡氏五弄》包括五首作品,即:《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据说这五首琴曲是他去山中访问鬼谷先生后,用了三年时间写成的。这五首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历经各代,一直到唐代都享有盛名。嵇康在《琴赋》中,把它列为当时流行的"谣俗"作品一类。隋代的《琴历》,唐代的文字谱《幽兰》卷子中,都列有这五首曲目。诗人李白、李贺、王维等都曾借这些题目作诗。宋人朱长文说:"伯喈所以寓其哀思者,盖在此五曲,特假物以名之耳。"认为是借写景来寄托他的哀思,这是很有道理的。现存明代琴谱中的《蔡氏五弄》,并非当时的原作,其歌词都是出自《乐府诗集》,曲调也平庸,是后人的拟作,没有什么研究价值。
  
   蔡邕在琴界的影响是很大的,汉魏之际,在他的故乡陈留,就先后出现了阮瑀、阮籍、阮咸等以琴见称的名士。做过吴国丞相的顾雍,也是蔡邕旅居吴地时的得意门生。蔡邕的女儿蔡琰,深受其父的教诲,以诗词、音律驰名琴坛。民间流传有不少关于蔡邕的故事。《蔡邕别传》中说:吴人烧饭时,木材爆裂的声音被蔡邕听到后,立即辨认出是做琴的良材。用它来造成琴以后,果然音响极好。由于尾部已被炊火烧焦,于是有"焦尾"琴之称。至今琴的尾部仍称作"焦尾",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又如:蔡邕弹琴,偶而断了一根弦,他的女儿根据声音,指出是断了第几根弦,父亲又故意试断其它弦,她也能辨别出来,等等。这些故事,不仅说明了蔡邕父女具有锐敏的听音能力,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他们高超的音乐修养的敬佩。
  
   有一部重要的琴学文献,名为《琴操》据传也是蔡邕所撰。它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作品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著。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包括有:诗歌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二十多首。书中对每首作品的有关故事内容都作了介绍,这些故事带有浓厚的民间传奇的色彩,往往和史书有很大的出入,所以《乐府解题》说:"《琴操》纪事好与本传相违。"其实,不拘泥于史实,根据人们的愿望加工创造,正是民间创作的特点之一。看来,本书是汇集了民间传说而成。全书汇集的五十多首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先秦的题材,只有两、三首是西汉题材,因而成书的时间应不迟于汉代。同时,书中作品大多附有歌辞,或释之为"歌",这也是早期作品的特点。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是有分歧意见的。主要是因为《汉志》中未曾将《琴操》列入,而隋、唐的《艺文志》中记载是晋代孔衍所撰。史书记载,并不是绝对可信而没有谬误之处。六朝人刘昆注《后汉书》,唐人李善注《文选》时,都曾明确肯定《琴操》为蔡邕所撰。清代人马瑞辰认为它是蔡邕的《叙乐》中的一部分,而孔衍只不过是传述者。从该书主要采用大量汉代以前的题材看来,说是和当时琴界具有广泛联系的蔡邕所撰,比较可信。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20:38 | 只看该作者
所有古乐器中,最欣赏琴.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554

帖子

4672

积分

marquess

幻影欺骗了谁~

Rank: 9

3#
发表于 2006-4-15 20:46 | 只看该作者
同感~~~但是琴学的普及不够~太闭塞~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对这种乐器没有印象了~
楼上的头衔儿是贵宾?
难道是你是中国古琴网的朋友?
用大水冲掉一切 用末日净化一切 比如鹏鹏……

爱与美因智慧和力量而生~
智慧和力量是无助的幻影……

无头骑士的芦笛文学二群
20630318也欢迎大家加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90

帖子

2710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4#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21:0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中国古琴网的.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554

帖子

4672

积分

marquess

幻影欺骗了谁~

Rank: 9

5#
发表于 2006-4-15 21:29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幸会~                           
用大水冲掉一切 用末日净化一切 比如鹏鹏……

爱与美因智慧和力量而生~
智慧和力量是无助的幻影……

无头骑士的芦笛文学二群
20630318也欢迎大家加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2446

帖子

7378

积分

荣誉居民

Number Six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6-4-16 10:1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喜欢古琴..不过只停留在听的阶段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83

帖子

259

积分

candidate

愤怒天魔

Rank: 4Rank: 4

7#
发表于 2006-4-16 10:23 | 只看该作者
又如:蔡邕弹琴,偶而断了一根弦,他的女儿根据声音,指出是断了第几根弦,父亲又故意试断其它弦,她也能辨别出来,等等。

曲有误,周郎顾。才对哈~~~~~~~~~~
三月的蚊子,面黄肌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14 06:1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