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总算是在网上搜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目,在下载了部分用书后,有几本书怎么也下不到,没办法,我只有出去买。第一目标:武汉图书大世界,那里的书是打八折的。
今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但大地已经像一个蒸笼了。我坐着一辆非空调车来到图书大世界门口,一下车就跳进了书市里专设的新华书店——只有那里是有空调的,其它的都是一家一家的小门面。我在一楼二楼翻,翻得不耐烦起来了,就去问书店服务员:有没有大学的文科教材。
那个服务员在空调房里吹冷了,手一挥,赶鸭子似地说:“没有。”我不甘心,怕是她没听明白,就发扬了“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的革命信念,把书店一楼二楼又仔细地搜查了一遍,最后确定是:没有。
于是我这只鸭子就来到了大街上,一手撑着伞,一手挎着包,包里装着前一天放进去忘记拿出来的一本厚书,伸长了脖子,开始一家店一家店地“找食吃”。一些坐在店外的老头子,又黑又瘦,脸上全是皱,皱里全是汗,全向我涌过来——就像是沙尘暴和泥石流,过来问我要什么书。我赶紧报上书名,他们一听,全摇摇头,走了。我想怎么办呢?
我于是又发挥了我的“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的革命信念,把整个图书大世界几百家小书店一家一家地全问了一遍,这样到了中午,我这只摇摇摆摆的鸭子,“羽毛”全湿了,终于确认:没有。
我于是第三次发挥了我的革命信念。吃了中饭,坐车转车来到了十几站路远的大新华书店,书店要存包,存包处满了,我便站在那里等。好不容易等到有个人过来,拿走了她的东西,我便走上前,准备存我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跳出来,赶在我前面关上箱门,又按下“寄包”钮。咯吱咯吱条码打印了出来,她拿着条码,打开那个箱门,将条码塞了进去,然后“砰”地关上了箱门。
我又气又笑地大叫:“小丫头,你这是在做什么!”抓着她的脖子,想把她拎到管理员那里去,又一想,不会害她挨骂吧?正在这时管理员哈哈大笑地过来了,把那小丫头头一拍:“去,到你妈妈那里去。”然后用密码打开了箱门,帮我把包存了进去。
我在新华书店上下四楼找了个遍,空调吹够了,可书没找到。我想,也许是这个新华书店太小了。便又搭车到七八站外的另一家更大的新华书店去,在上下几楼翻过之后,发现,还是没有。
我想,到底这书商是想这些书只要大学生能读懂,别人读不懂也无所谓呢,还是想这些书只有大学生能读懂,别人反正是读不懂的呢?我去问一个图书管理员,那个管理员正在和朋友说笑,不大耐烦,但还是告诉我:“你要买华中师范大学的书,到华中师范大学去。”
我坐在店门口的台阶上吹着空调,一个电话打到114,查到华中师范大学的电话,打过去,没人接。于是我想反正每次打给114,都不会是同一个人接,又打了七八遍电话去查号,每个号码打过去,都没人接(现在是八月)。我长叹一声:大学真是天堂啊!然后打了我的第九个电话,这次有人接了。
接的人是个女的,一开口就是:“我这里是值班室,你要什么九月份再打过来吧?”我说不行阿姨你别挂,我问的你知道的。然后我就向她证实华中师范大学的出版社在校内是否有门市,门市在哪,她都一一告诉我了。我挂了电话,然后一个电话打到出版社,这次是个年轻男人接的。
“文学理论,有啊,”他说。
“那上海古籍书店的那本……”
“那个没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就有,别的出版社的没有。”
我想考研真是不容易啊。挂了电话,我看到三点半了,离华中师范大学只有半小时的车程,便又搭车去了华中师范大学。好在我已经问了书店的名字,到了大学门口,我便问了门卫地点。不远。
我加快步伐走来到了书店的门口,远远地就看见,玻璃门紧闭,外面的铁栅栏门也一格一格地规规矩矩地关着。我走到门口,对旁边的一个人叫:“这不是五点钟关门吗?怎么四点就关了呢?”
那个男人白了我一眼,说:“我在修门。”
等他们修好了门,我窜进书店,对着书店的管理员激动地说:“这书真是难买啊!”
管理员抬抬眼皮子,说:“现在你知道精神家园的地点了吧?”
我想我还是不要知道比较好。我找到了《文学理论》,上海古籍书店的书也找到了。书算下来,要127.9元。我才想起出门带的钱在吃饭喝水搭车后已经不剩下多少了。我于是在那里把整个包翻过来找钱,把东西摊了一桌。最后终于成功找出来了127.9元,还在包的夹层的破洞里翻到了两元钱搭车。这样,我成功的买到了书,而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我愉快地唱着歌回了家,一路上想着考研的长征第一步总算胜利了,但后面还有不知道怎样的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