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录别人的一个欣赏
你又一次为别人的生命而哭泣?我猜想,也许你又一次隐约看到那些比生存更伟大,比死亡更残忍的存在。
(一)时代是不公平的。总有人成为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永恒,也总有人成为历史长河中永远不会再翻起的涟漪。这取决于时代,取决于命运。
“清兵卫”不是他的官衔,而是他的名。他叫“井口清兵卫”,是日本幕府末期,海坂藩的下等侍卫。他只有每月五十石米的供奉,此外,还有一个在乱世中苟延残喘的家庭。妻子因为生活艰辛,患肺痨而死;留下年迈的母亲和两个未经世的女儿。清兵卫的母亲几乎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老年痴呆,记忆力日趋衰退,死亡以极快的速度从身体蔓延至她为数不多的思维。他的两个女儿,十岁的萱野(故事的叙述者),和五岁的以登。
每天在腐朽的幕府工作完毕后,已是黄昏十分。他的同僚都会在此时迫不及待的去街旁酒肆沽酒放纵,以调戏年轻貌美的女店主来取乐;于这样荒谬无聊的世界中享受最坦荡的歌舞升平。
井口清兵卫从来不参与其中,每日,他需得立即回家照料母亲和女儿,还要为店铺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同僚嘲笑他的寒酸,没有生活情趣, “黄昏”这一绰号由是而来。
这样潦倒的辛苦的生活也许就会伴随许多有着同样周遭的人的一生,而后历史将他们遗忘,开始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我却无法忘记清兵卫在夜阑中沉沉的问自己的女儿:“没有母亲,你们是不是感到孤独?” 萱野坚定的回答:“我们有爸爸,不会孤独。”
(二)命运是不公平的。乱世中真正平庸无能的人会被摧残得惨不忍睹,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总会化为当权者政治斗争的炮灰。
河面上浮出具具水尸,生者每日都在见证他们的悲惨命运;而清兵卫注定会成为后者。一个“江湖高手”,想苟且于乱世,与是非纷争相忘于江湖,是根本做不到的,况且,还有一分炽烈、沉重的爱情逼迫着他。好友饭沼的妹妹朋江,是清兵卫童年时青梅竹马的好友。她面庞清秀,体态婀娜,知书达理,聪慧贤良。清兵卫甚至在第一次送给她小玩偶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穿着金色铠甲赢取这位新娘。即使他们都已经各自成家,清兵卫的感情也从未褪色。记得多年后朋江又一次来到清兵卫家里的情景吗,他是多么的兴奋和尴尬。朋江依然美丽,自己却已落魄不堪,羞得赶紧把露趾的袜套往袖兜里揣。
男人的一生也是为了爱的一生,只因他们肩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才会表现得那么不张扬,有时甚至冷酷;也正是因此,它显得欲盖弥彰,显得不切实际的、能冲破时空阻隔的强烈。
朋江的丈夫甲田丰太郎嗜酒成性,经常在妻子身上发泄怒火,即使他们已经离婚。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责怪他,因为我不知道这样的凌辱,有多少是基于他的污浊本性,又有多少源于时代的压抑致使的人性扭曲。清兵卫为了她,似乎是重出江湖。在与甲田丰太郎的决斗中,以一根木棍取胜。从此朋江得以摆脱虐待自己的前夫,并常常来到清兵卫家里帮忙操持家务。他们会过上童话一般的幸福生活吗?好的电影自有它的基调,我们不会有任何脱离电影情境的幻想;只是要提起勇气去观看清兵卫命运的滑落,多少有些不忍,多少会祈祷它不要发生,尽管那是不切实际。
不久,藩主暴病而死,群龙无首;而幕府内部,内讧不断,互相攻讦。清兵卫被派处决一名叛变的武士――余吾善右卫门。他是全藩第一剑客,已经有不少人死在他的剑下。
清兵卫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只是害怕自己万一一去不返,那自己的母亲和女儿又将怎样存活在世上。或许他脑海里浮现出那些漂流在水面的尸体的画面,或许想到自己的妻子因肺痨谢世的场景。他想拒绝,他想活下去,不是为自己。但是他没有资格拒绝,作为一个武士,服从就是天职。也只有服从,才不会让藩主失望,进而加害自己的家庭。这就是苟活于世的人的命运。
(三)命运是残酷的,但人性却有它光辉伟岸的一面。成全自己,还是成全别人,这是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临战前,清兵卫请朋江替他整理发髻,并说出深埋多年的感情,多少是出于他对朋江的爱,多少是想替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母亲。无论怎样,他的动机都是纯正的,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所有悲情的故事中,男人总是在最后一刻才袒露真心;为什么我们会乐此不疲的为一次次的悲剧模式而泪眼婆娑。甚至我们不再去诟病人物前后言行不合逻辑,不再推敲故事是否真实。
朋江,一个注定要因为这故事而成为男人心中永远铭记的伟大女性。为了他,推掉了已经应允的贵族婚约。只为坚守这份爱,只为维护不属于她的一个家庭,只为那与爱人相厮守的三年,只为那社会动荡却内心安宁的一千零一夜,她用伟大的爱温暖他人,也慰藉自己孤苦的灵魂。
女儿萱野也垂垂老去,当她来到第二位母亲的坟墓前为我们回忆往事时,述说者和听众都感到彻骨的凄凉。我们可以揩干眼泪离去,却无法体会到她内心涌动的孤苦中的幸福。那不是虚假的,不是自欺欺人的。当你感受到有一种爱,比静穆的生命更伟大,而且赫然存在时,你就是幸福的。
清兵卫和余吾善右卫门决斗的场景,同样值得反复回味。余吾善右卫门邀他一起喝酒,请求清兵卫放他一条生路;在酩酊大醉中讲述自己的忠诚,他对得起自己的主公,他配得上武士的称号。看见一个同样被时代折磨的男人,清兵卫顿生同情之心,尽管他没有任何同情别人的资本。
转折点出现在清兵卫向余吾善右卫门讲述自己生活的困苦,为了生存,他竟然偷偷的把象征武士荣誉的宝剑卖掉,只以一把木剑掩人耳目。此时余吾善右卫门突然放弃了求饶逃生的念头,欲与清兵卫殊死一博。难道真的是因为清兵卫以一把木剑来取他首级让他失去自尊吗?肯定是的,但不是全部。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另一个落魄武士对清兵卫的同情,尽管他没落的武士生涯后面只是一条穷途末路,同样没有资格怜悯别人。但他也知道,自己生死只是一条命,而清兵卫还有两个女儿和痴呆的母亲。与其说他殊死一博,不如说他以武士道的方式,以一种高贵的死,成全另一个人。尽管他看不到在这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这种成全有没有更多的意义。
清兵卫回来了,又见到了女儿,见到了朋江。如果电影画面定格于此该有多好。就像我们谈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夜奔而出的浪漫时,绝对不愿意去考证他们以后会不会家徒四壁;我们谈及“倾城之恋”,只愿停留于一座城市为了成就一段爱情而轰塌的浪漫致极,决不会遐想倾城之后,他们如何在香港狼狈的生存;亦如断臂的维纳斯,我们不会接受任何貌似完美的补偿。
片尾曲缓缓想起时,又一次感到双眼模糊。井上阳水的歌总是这样平缓动人。看过清兵卫生命的跌宕起伏,却突然又觉得这似乎就是生命的原生态存在。在某一些人眼里,每个平凡人的生命都可能非常动人。那些人,包括你自己在内,能体会到一个生命真实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