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在风尘乱舞时

[复制链接]

3

精华

86

帖子

273

积分

牧场主

失踪人口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6 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风尘乱舞时

并不能被称为秋的日子,我又回到了这房间。
她的墓地在哪儿,我也并不知晓。
我甚至忘了她的容貌了——在她的房间里,有她的照片,但我觉得不真实……
我一向能看到一些特别的影象。不过,那也许只是在梦里吧……

江边的风很猛,在八层居民楼的平台上就更是有一点令人站立不稳。
她扶着已经生锈的栏杆,凝视着她自己以外的一切一切。
她觉得无所谓,却抑制不住愤懑。
她想,想很多。过去,现在,却不包括未来。
她笑了,她想起了光的诱惑力。
我不是常在那些清冷的街灯的诱惑下,走出那一片寂寞无声的吗?
为什么这时又会想起那些荧火呢?眼前的灯火辉煌跟过去相比难道不是差得太远了吗……
算了,难道有任何一件事我曾想清楚、弄明白过吗?
她转过身去,摆弄她一直攥在手中的打火机。
“哧——”火苗钻了出来,然后便消失了。
风太大了……
她又笑了……带着一种特别的忧郁。
突然间翻上护栏,坐在上面。双腿随风摇荡,就像她没有整理的长长的头发。
她把打火机扔在一旁,不再顾惜它曾是父亲的。
父亲?他曾存在过吗?
那么母亲呢?她低头看自己穿着的连衣裙。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不是吗?
她不是数年前就死了吗。
她呆住了,不由自主地再次望向那一片灿烂的灯光。
儿时那诱惑的荧光浮现眼前。
她张开了双臂!
用力蹬那些无情的水泥块,脱离了!飞翔!一只坠落的白蝶呀!

是梦吗?是梦吗?是梦吗?
她死的当晚,我不是正呆在她的房间,看她的日记吗。
“如果我今天晚上不回来的话,你就可以看我的日记哟。”她临走时是笑着的。
我做梦,梦见她死了。同样的梦,无数次了。然而这不是噩梦,这梦成了我看清真实的她的唯一途径。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影象!这不是我所希望的、最后留存在我脑海中的她啊!
为什么我所期待的她再度让这刮在窗外的风造出一场和那时相似的樱花雪总也不出现在梦境中?!
  为什么夕阳中的那个轮廓淡去了?难道我竟对她的容貌也害怕想起了?!
在那个曾刮过风的并且曾被夕阳斜照过的窗前,我笑了……

[ 本帖最后由 Endless_Agnes 于 2006-1-13 21:29 编辑 ]
亲情不是天堂,他人却是地狱,友情或可慰藉,爱情?见他妈的鬼去!


哦……多么诡异的怪圈,我们互相为了爱去承受以爱为名的伤害!

2

精华

899

帖子

2717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5-11-6 18:08 | 只看该作者
表现自杀啊,写得还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07-9-9 18: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反思和沉思的东西很多,不过,我不怎么明白,为什么这些沉思和反省总是在放任自流的状态,或者自发的状态,应该去进展到自觉的状态,去感受并由此反思一些更多,更大,更少关乎自己的事,这样才华就可以放大,得到较宽广的发展。如果这样的内省和沉思总是内敛在自身,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伤人,伤己的,比如,过于沉闷,幽闭,而且,不太适合形成各种各样的节奏或者格调,比如明朗的欢笑啊,愉快的讽喻啊,或者宁静安详的,等等,而这些多样的风格可以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整个文章奠定一个丰富多姿的线条和层次感,无疑整个文章的风格会更宏深,更博大,更自由,不象现在,虽然是觉得才华很敏锐,可总觉得被什么捆住了,一种过于幽闭的气息,很不舒服。节奏上,或色彩上,有些单一。发展短小的文章规模还可以,大一些的规模的时候,可能会给人过分单调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4#
发表于 2007-9-9 19: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有没有试着根本从绝对的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事物?现在对你来说,似乎,整个世界分两个角色:我,世界。什么东西都是从自身开始感受,觉察,觉察到什么都是从自己身上开始和反思的。

不妨如此:我,他,世界。你试着观察他,观察他如何生活,并且反映他的世界。

举个例子: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陀思妥来说,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即使他写远在天边的别人,他也仿佛是在写炽热得活着的自己,仿佛那是自己在生活,在感受,在痛苦,而托尔斯泰,即使是作品中最代表自己思想的人物,他也仿佛是从某个寂寥的高处,宁静得看着他,他的作品反映出:一个不依赖自己的心灵和意志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为什么使“『他』”(人物)变得可笑,或者变得纯真,或者变得崇高......”事物是通过这种性质的影像集中在了托尔斯泰的心里,而陀思妥和你是什么呢?是“这个世界为什么使『我』如此痛苦呢??”你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感受世界,积累心灵的体验,你们通过描写自己来描写世界,注定,世界先伤害你,灼烧到你,你才有那样的真实的隐痛的描写。

楼主,你应该明白,我不只是在谈论文学。我还是谈论生活。我刚刚赞叹过你深入的生活的天赋,为生活深深进入的能力,你为人,为世界,为什么事,那种深刻得投入的感受。

记得嘛?哈姆雷特的母亲仅仅是改嫁了而已,世上多少个母亲改嫁了,或者忽然呈现出yin乱,但没有人为此震惊,没有人为此颠倒错乱,而哈姆雷特却深深震动了,上帝没有给他一个冷漠的心,这是好的,极其珍贵的,他思索,他痛苦,他动摇,他彷徨,他把不属于自己的任务也因此担负起来(整理这个颠倒错乱的世界),这是天性的深刻,天性的高贵和崇高。要深信这一点。

但是,这样的人的命运无疑是沉重的,即使他们也是高贵的,但世上的确不是没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一个人依然具有如此高贵的秉性,同时也不那么痛苦。

托尔斯泰终生其实也没有能够摆脱这样的痛苦,他到屠宰场,看到别人杀牛,回来后痛哭.....这是一个人灵魂高贵的最深刻表现。上帝使人如此艰辛,使人富有对世界的深刻的爱和深刻的沉醉能力,但同时人也悲凉得承担了不幸的生涯。

托尔斯泰在余生里,不断试图寻找到安详的道路,他没有成功。不过,我欣赏他那种片刻的安详,那种在其作品里忽然间流露出来的对世界的安详的沉思。

痛苦惯了的人,有时也许会渴望这样的安详的。

楼主,你个性过于敏锐,很容易沉入悲痛,说实话,世上没有任何一种道路可以解脱,除了你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恢弘的看法和理解。真的,只有那种真正的对世界和生活的彻底的广阔的理解,才可能真正的慢慢化解你这个个性的悲剧。

我已经说过了,你的自省和沉思过多,过重,且又总是内向性的,针对自己的,没有对外的,发散的,所以,我建议你倾向更多得对外界事物投以爱,投以热切的期待和审视,这样,这样你也许有一天,会不那么痛苦。

单就文学来说,我更喜欢陀思妥,但我不是一个文学家,我也不在意文学如何,我更在意活着的人,和,人们如何在这个大地上生活,所以,我更倾向于托尔斯泰。不要明明知道自己的悲剧个性,还不向命运寻求和解和解脱。

即使渴求宁静,你天性中原本深厚而悲剧性的禀赋,其高贵性,并不损害,说实话,真的要是有上帝,并且真的有人的命运的话,我相信人是为了活过而来,人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来的,人具有这样的个性,是让人热爱大地上的命运和生活,上帝只是不想让你就这样浪掷了这珍贵的时日,所以才使你更深刻的为事情而爱,而恨,而苦,而悲,同时也更是为了让人热爱别的人,别的事,单单只是让人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和天赋,并且意识到该热烈得爱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应该还有最终的归宿,那就是用这样的深刻的禀赋去爱别的人,别的事。

而去爱别的人,别的事,那么请在反省和沉思的时候,不要再集中在自身了。不妨,也尝试宁静得看看世界吧,看看别人。看得久了,你会用同样的深度参与他们,你的天赋并没有因此消逝,但你的痛苦却可能减轻。

象哈姆雷特那样吧,他死了,不过他原本就打算把自己忧郁的灵魂奉献给整理这个颠乱的世界,你和我不必非要整理这个颠乱世界,但我们也许可以看看世界,爱一下周围的事物吧。

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3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