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6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都慢【题龙门二十品】

[复制链接]

0

精华

146

帖子

443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6 1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陵夜话 于 2009-7-17 11:02 编辑



算帝王、洛浦宅院,争与画舸相仿,一枝潇洒云散。
琼砌玉凉、漏檐缠环、处处斗牛气焰。
亟令二十八宿、宿宿归来,何酬分偿?
正端襟、书生少年,青袍翩翩、顿入宾阳。

但记得、吟赋南渚,题诗东墙,垒鼓愁浅。
马嘶六驾,挥鞭去时,都付烟波尘龛。
昔日伊水,莫窥先客,自有一亭惆怅。

词里请辨,茅篱寒舍,七轶黄卷。
微沉吟,疏柳又发,凫雁几年?
唯有二十瀚品、洛城飞香、目目对望。
月夜下、三问奉先,几时相见?

3

精华

681

帖子

2133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9-7-19 17:35 | 只看该作者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46

帖子

443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8:04 | 只看该作者
《过故洛阳城》
    宋·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4#
发表于 2009-7-19 18:48 | 只看该作者
甚是羡慕风兄的过人才华!
背了不少清词,但感意乏,迟迟不肯动笔。像俺粤音者,四声阴阳,哪怕各种发声位置都不难掌握。工,不难;风骨,甚难。
这也是俺写不好古风的一个因素。古难于律。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44

帖子

132

积分

habitant

Rank: 3

5#
发表于 2009-7-19 19:18 | 只看该作者
不要灰心么,可以写写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6#
发表于 2009-7-19 1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起时 于 2009-7-19 19:30 编辑

这段时间主要不在创作。在于考虑如何将现实生活与律诗这种古体裁结合起来。有两个思路,一是现代名词(主要是复音词)的系统凝固、借代;二是意在言外这种形式,所谓蕴藉者。

我是这样主张的:
一,旧体诗词格律在汉语文学作品中的魅力与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汉字不变成拼音,这种体裁就有存在的价值。
二,传统诗体的那种字词有必要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掺进一定内容。虽旧瓶而入新酒。这样的文字,方是现代人之作品。或者说,字词可古,其意必新。空曲交汇之中,必是现代的内容与意趣。
三,传统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并非完全合理。君不见清代文人,诗、词、白话小说、文言小说、戏曲等百花齐放,几近近古一切文体之共兴。这种前人登高后人更攀的例子,可励今人。其实只要古人之作得以传下来,后人承之,立巨人之肩,天赋其当,文可以过之。不必今不如古,师之不如师。
四,古人叙事诗比不上抒情诗,这是实情。看老杜即一例。虽近代上层因素作用于评论,使老杜这类诗风光无限,实难掩其与老杜律诗之相形见拙。俗话所言“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当之。愚之所见,叙事诗可作首要突破。一在入律古风做文章;二在词意方面做文章。老杜、白居易这类作品主要是词意太显——这不是主要说缺点,而是说这方面今人可以大做文章,空间比律诗要大得多。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44

帖子

132

积分

habitant

Rank: 3

7#
发表于 2009-7-19 19:51 | 只看该作者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46

帖子

443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1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陵夜话 于 2009-7-20 10:15 编辑

听子建兄这样说,的确很有感触,跟据子建兄的说法,我粗略可以列出以下几点:
1)唐诗的确到中国诗歌的巅峰,不过,也正如你说,即使这个巅峰中的顶峰杜甫,在留世一千四百余首诗歌当中,若想从中找出优秀的叙事事,的确不易。当然,他有极为出色的《三吏》《三别》与《北征》《兵车行》。不过,这些诗体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讲,与他那一大批抒情诗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2)宋一朝(南宋除外)168年,不可否认,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单就以文化而论,确实已出唐之右,达到前无古人之大成就,不过,宋文化在我印象里,至今仍是不成体系,即形不成一个凝重的、大气的、有张力的大文化。似乎168年的北宋王朝,永远是在杂乱无章中进行,即使文化,也显得太过凌乱,尽管这中间大师辈出,可我仍感觉它轻飘飘的浮在空中。

3)元明两代,总的来说,太不成气侯,元曲虽多,可惜太杂,并且大多不具备太长久的生命力,即使偶尔有几位出色的艺术大师,但在元朝似乎永远动乱的年代里,裹腹尚且不够,何来创造艺术?

4)明朝,我认为,他是最悲哀的一个王朝,整整一个明朝,在文化上,几乎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儿的突破,尽管四大名著中有三部出自明朝,可是,所谓的《四大名著》真的能代表中国文学高峰吗?换言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很有意思吗?如果你读过《三国志》的话,你会发现,《三国演艺》完全是一本严重抄袭、并且在抄袭中还不尊重历史的文化败类!《水浒传》我提都不想去提,如果说《水浒传》能称得上所谓的名著,那么《金庸作品集》是不是该称得上中国文化史上的泰斗呢?《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比较幽默,并且也符合我的口味,可总的来说,称为名著有过,称为“奇著”作为合适。就因为这样,一提起明朝,我们会想起什么“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之类的不入流的小角色,而再也出现不了唐宋时那些大家。

5)清朝,这是个极期活跃而又极其不知所措的朝代,抛开别的不说,清朝文化,的确涉猎极广,一个清朝,几乎囊括了中国四千年所有文化,正如子建兄你说的那样,很杂,不过,正因为它的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海纳百川的时代。尽管,清朝在总的文化上来讲,还是弱小而悲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9#
发表于 2009-7-20 20:36 | 只看该作者
清代只是一个启示,现在还未能理解它。

还是把握现在的好,毕竟人生只此一回,不能只做看客。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609

帖子

1907

积分

baron

Hard Life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09-7-20 20:42 | 只看该作者
清代只是一个启示?此话怎讲啊?

还有楼上面觉得明朝无聊的那位同志,你简直不懂什么是“文化”。
在您严肃的眼里,好象名著、杰作,就非得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其实名著并不是一本书,而可能代表一个甚至几个时代啊。你所说的,你心里想的那种自己长出来的“名著”,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即使唐朝,也是由于你所不知道的唐前期的酝酿与积蓄而勃发的。
在星星闪烁的亮光中,七叶树展示着它们的蓓蕾、花朵和疤痕,不管这是代表快乐还是痛苦,它们把自己交付于强大的生命意志。蜉蝣成群飞舞着迎接死亡,每个生命都有它的光辉和美丽。我思忖了片刻,理解并认同这些,也肯定了自己的生活和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5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