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红楼曲,咏红楼词
--------- 题记
来世欲迷赏群芳,逡巡乱梦断凋零。
满逢滥渡生亦死,独怀惨对杯中酒。
繁花似锦遮空濛,太虚幻境终宜缘。
浇漓万物犹浮萍,泪洒阑干况奈何!
《红楼梦》中国史上一部千古绝唱的名著,气势磅礴的繁多人物,空前绝后的故事情节,以及宝、黛二人出淤泥而不染欲以封建礼教抗争到底的爱情主线,都勾勒出作者曹雪芹先生看破封建势力顽疾,并要摆脱抑郁且不得志的人生上的精神总结。
说起红楼,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的词,华丽而典雅,清新而脱尘,唯美中带着感伤,你可以不读曹先生的《红楼梦》,但不可无视《红楼梦》中的“红楼词”。信手捏来一词便可让人心寸断、思愁离:“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枉凝眉》)”书写了宝、黛二人的与世不同,超凡脱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词》)”刻画了黛玉惜花爱花之人的感慨,“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分骨肉》)”道出了世间之事是无偿。曹先生的一生是凄苦的,他生平的郁郁寡欢和生不逢时皆在《红楼梦》中有所渲染,不过相比之下,-----个人认为-----他的诗词更能从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倾诉出自己对《红楼梦》精辟的概括和集中。这样一来,我便不得不为曹先生的诗词感叹,不得不为曹先生的憬悟折服,更不得不为中国历史上这样一个大人物、大作家而悲悯落泪。
看《红楼梦》,想起的是电视连续剧,里面的人物如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那些鲜活的人物,时常会在忖起《红楼梦》的同时,被他们把控的人物而感染抑或陶醉,也会联想起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那些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可以说,是这部电视连续剧让那些对《红楼梦》漠然的人们在感官上认识了《红楼梦》,认识了《红楼梦》的爱恨情仇,认识了《红楼梦》的与众不同,更认识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尤其是电视连续剧开场时,响起那委婉的歌声,凄凉的笛声的时候,萦绕在你我耳畔的是划破长空和时空的隧道好像把你我又带到了那个年代,其中曹雪芹的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一系列经典诗词在红楼曲的帮衬下演绎的格外入骨三分。
每每聆听到红楼曲之时无不令我同感怜惜情怀:
曲声起,眼眸闭,遥指千古,犹如身临其境。缠绵的红楼曲总会在我的脑海中衍生出许许多多自己的往事,正所谓:“知音难觅!”好像那时那刻我猛地体悟到了曹雪芹先生蕴藏在思想和身体中的感悟,不是空洞的遐想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切身的会心领悟。放不下的杂念顿时在悠悠乐曲的旋律中升华而加剧,情感飘飘然的汇聚到冷漠之中难于自拔,美丽的花朵变的暗淡,啾啾的鸟鸣变的嘶哑……,一切的一切在心中变得索然无味……,思前想后、颓去欲留,茫茫然,惑惑然,无所适从。只晓得血液仍在翻滚,魂魄却已消散,世间多少愁,只等来世还。心亦碎,肝肠断,形单影只,俨然一派红楼中人的思绪贯穿于周身,随曲泪涌更是我与红楼曲难分难舍的根由所在。曲子如南方六月的雨水时缓时序,如冷冬的寒风刺骨难耐,又如舞动的精灵在心间上下跳动。有时我真的不明白,已经有了这样乖张、愤世的《红楼梦》,为何还要去为红楼曲而涕零。 闻曲似闻人,我不能不感叹作曲家王立平历经4年时间为《红楼梦》谱曲付出的艰辛和苦痛,他和曹雪芹虽不是同时代的人物,在我看来当今的王立平用自己的曲风实实在在的诠释出了对《红楼梦》这部巨著的影射力,也可以说是红楼曲驾驭了人们心中的《红楼梦》,或者是说深深驾驭了我。
一曲《聪明累》也说破了人世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玄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荆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好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那些对事事求名夺利之人对此方能如何,多少对事事寡有所闻之人对此又能怎样。莫不是鼓声阵阵,生平乐事,到头来白鬓起,终换得悔恨一场。词通其理,曲达其意。
又一曲《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理不清的恨,剪不断的情,词中情意绵,曲中伤心幽,词曲相依,泪水如泉,好似一个“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现在我恍惚间懂得了词曲二字的涵义,所谓:“词为曲生,曲为词寸。”二者如孪生之姐妹,彼此相依相靠,共度余生。也许我对词曲的精义认知的不够巧妙、不够深刻,可在红楼词中我喟叹到“浇漓万物犹浮萍,泪洒阑干况奈何!”的人生体会,在红楼曲中我倾听到了让我喜、让我幽、让我怜的“会意之感”。
谢谢红楼词,是它让我认识了《红楼梦》中的意味,也感谢红楼曲,是它让我晓得了人世间的烦恼与困惑。
我爱红楼词,更爱红楼曲!
随性之拙作,多翻修改必有幼稚之处,且鄙陋处请各位看官海涵,敬请点评!多谢!!
2007年09月13日 毕
[ 本帖最后由 fkyc911 于 2007-9-14 01:49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