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的赞歌

[复制链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5 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命的赞歌
前言
此篇为个人观点,与诗无关。泰山不让土壤,文学不排斥思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虚或概念,空物概念这两个概念的运用分析,来理解精神意识,理解生活,理解思想。主要思想脉络如下:
悟得空义即是看透,得道之时便是想通。这两句连起来就是想通看透。看,看到的是空,这就是直观的立体概念,是空物概念;想,就是思维,道,是思维的逻辑概念(包括虚或逻辑)。一个空,一个道,两点结合,就是想通看透。
一根两线三点水。一根,就是意识根,根是奇崛的,意识根则更加奇崛。两线就是虚或关系和伊或关系两个意识关系,一个美,一个爱,构成精神的两条主线。所有的生命都是这两条线上的风筝。三点水,就是精子、血液、眼泪,分别代表欲望、生命、精神。
一个两半三成群。个,是空物模式中的一般物。两半,讲的是虚或概念。虚或这个概念是虚构出来的,但是既然虚构出来了,在逻辑环节中它就有自己的意义。物无限细分,总有一个时候,会产生一个质变,成为一种均质的东西,这就是虚或物。可以把虚或理解为“实在的一半”,比如半步,半个人,水的一半等等。总之,你说它存在,它又不存在(水的一半如何存在?);你若说它不存在,它又存在(没有一半的水,哪里有整个的水?),它就处在这样的虚虚实实之间。三成群,就是生命体本身只有一个,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生命,然后分成了许多碎片,就有了许多的小我,这些小我共同构成一个群,就如许多叶子构成一棵大树。
同时在文章中还有关于精神概念的语言概念上的分析,总之该运用到的理论都运用到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理解精神,善待生命。
第一篇 生活
1、生活
虚或这个概念本身没有创造任何东西,一切由虚或概念而生的概念,都必然归于现实中的某一样,在现实中能够找到这样的对应。虚或概念仅仅是提供一种理解(精神)的方式。
在这里对这些对应关系做一个总结:
1、肯定、否定是实在性,虚或就是主观性,伊或就是精神性。肯定和否定的判断背后根源是主观,主观性背后的根源是精神意识。用否定、或定、伊或,来区分实在、主观、精神意识,能够表现出物质和精神的某些关系脉络,这就是一种理解(精神)的方式。
2、在前面已经说过,如果把肯定的事物叫做的东,把否定的事物叫做西,那么或定(虚或)的事物就是根号西。虚或是一个逻辑词,而根号西则是一个东西。现在,把根号西的物的内涵再反过来赋给“或”,那么或就取得了物的内涵。或就是自我,或(伊或)就是心灵。
3、我与是发生关系,这个是就成了是有。是有是美,是精神(爱)。现在再把“是有”的内涵赋给或,这样或(虚或)就是美,或(伊或)就是精神。
4、我与是发生关系,这个“是”就是“是关系”。是关系有三种:实在关系,虚或关系,伊或关系。实在关系就是客观关系,虚或、伊或关系,就是精神关系。现在,把关系的内涵赋给或,或就是精神关系。
5、活是由生来决定的。而生命的生,实际上是或生(伊或)。因此或即是活,那么生活,也就是生或。
6、物,就是实在物;美,就是虚或美;精神,就是伊或精神。远离实在,接近精神,就是虚或。
可能有人会说,精神问题永远都没有答案。其实精神并不是秘密,它是公开的(可以直观),精神是公开的秘密,它本身并不复杂,困难在于人们如何理解它。感知精神容易,理解精神很难。
虽然世界没有尽头,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拒绝走路。虽然精神是什么,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停下探索的脚步。世界本身有多远和人类最终能走多远并不矛盾,我希望我们能够走得更远一些。
2、意识根
“生活似乎常常是一棵活在根茎上的植物。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藏在了根茎之中。露在地面的部分只能维持一个夏天,然后就枯萎了——一种短暂的幻象。当我们思考生命与文明那无休止的生长与衰亡时,我不免会有这样的印象,觉得这一切绝对毫无价值。然而我从未失去过一种感觉,即有某种东西生活并持续存在于永恒的变化之下。我们所看见的是花开了,它逝去了,而根茎却依然存在。”(荣格)
任何一个生命都有一个意识来源(父代),秉承“根号西”的理念,把这个来源就叫做意识根。一个生命产生另一个生命,从现在到远古,这个根一直向时间回溯。但是意识根不可能无限回溯,最终这个根必然向下,扎进物质之中。
树有根,是人们所熟知的。那么,人也有根?
是的。其实不仅所有的生命都有根,连所有的石头都有根。
无论石头如何粉身碎骨,它必然都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时间和空间就是在石头中生了根。时间、空间这样的“空”作为事物的根,叫做空根。意识根是空根,它在生命中生了根。
生命就是具有意识根的一般物。生命就象一根藤子,这根藤子从生命起源的那一刻开始,一直蔓延到现在。人的存在,实际上必须从虫鱼时代开始,一个一个的延续下来。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恐怕一点都不为过。

[ 本帖最后由 平板 于 2007-9-26 04:21 PM 编辑 ]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21: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 自我
1、自我的镜像
世间只有一个人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我。这个不言而喻,指的就是我的直观性。任何精神都具有这样的不言而喻的特征,比如痛、爱、美等等。但是不言而喻,并不代表我们理解它。人们通常只是直观到自我,并不理解自我。同样的也未必理解痛、爱、美等精神对象。正是那些认为自我不言而喻的人,其实是对自我一无所知。
有一个问题,只有上帝才能够问,那就是:我是谁?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证明狗、猫和喜鹊,哪一种动物能够认出镜子中的像是自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
首先登台的是狗。狗主人在狗的头上放了一个骨头,让狗走到镜子前面。结果狗对着镜子中的狗大叫,并去抢它头上的骨头。当然,抓到的只能是玻璃,因为镜子中的骨头不是真的。
第二个登场的是猫。猫主人在猫的头上放了一只小鱼,结果猫就伸爪去抓镜子里边的那只鱼。还吹胡子瞪眼睛。
最后登场的是喜鹊,其他的宠物都失败了,都不知道镜子中的是自己的像,那么喜鹊是不是也会这样呢?
喜鹊的主人在喜鹊的头上放了一条虫子,喜鹊站在镜子前面看了一下,就摆头并抖动羽毛,将虫子甩下来,捉了吃了。
结论证明了喜鹊知道镜子中的鸟是自己的像。
那么,人是不是大脑中有一面镜子,然后就看见了自我呢?
你一定会觉得可笑,大脑中怎么可能有一个镜子呢?
你可别说,大脑里真有一面镜子!这个镜子是一面特别的镜子,它不是玻璃做的,而是由空做成的。
空镜子?
空也能够做镜子,对着天空,湛蓝的天,如同海面,确实象一面镜子。自己在空中的影子,似乎在云端漫步,在宇宙中遨游。
对于心而言,这个空并不仅仅是时空,可以说是寂寞、空虚。自我是寂寞的影子。在内心深处,寂寞,极度的寂寞,黑得发亮。寂寞如镜,这个镜中影子就是自我。自我是一个心像。
我是寂寞的。我永远孤独,因为它在镜的牢笼之中。我是空虚的,因为我是虚空的影子。
白天,人们通过玻璃窗户可以看到窗外的景物。夜晚人们通过玻璃则可以看到自己清晰的像。在人群中的时候,人不会感觉到自我,反而觉得自己特别的实在,自己就是张三,就是李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我从心底的空虚中浮现出来。因为这个时候,虚空,寂静如死,就如同看到平静如镜的水面,自然也就看见了清晰的自我。强光中看不见若光,不是没有自我,而是自我意识被实在意识完全遮蔽了。
镜像有镜子在,空是无影无踪的。因此“自我”时刻都跟随着人,但是又神出鬼没,找不到任何影踪。有时候人并不比狗聪明多少,狗把镜子中的事物当作真实的事物,人其实也会犯这样的错误。由于人不知道自我从哪里来,一不小心也会把自我当作敌人。
我与肉体是空物关系,在不同的层次上。因此,我永远在背(幕)后操纵,永远在高高在上,不与人直接面对。自我统领着肉体,肉体无法挑战。
在语言上,自我就是一个代词,指代自己。而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指代有几种,把物称为A、B、C就是指物;这里,那里,就是指代;而我,则是空指,这个指,指向空,而不是单纯的物自体。
2、意识毛
自我是一个空像,不过自我并不只是镜中的像那么简单,否则石头都能够产生自我了。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东西被忽略了,那就是意识。生命是意识的产物,自我也是一样的。意识是生命的根,也是自我的根。
可以将自我比做意识根上长出来的一根毛。毛这个东西可能是粗俗了一些,不过很形象。
弗洛伊德说,在每个人的头脑里有三个小矮人,这三个小矮人叫做:本我、超我、自我。
超我代表精神,本我代表欲望,自我,代表生命。
如果把自我叫做意识毛,则可以用三根毛来形容这三个不同的我:头毛、阴毛、体毛。头毛代表精神,代表超我。阴毛代表欲望,代表本我。体毛代表生命个体,代表自我。
这个理论,就是著名的“三根毛”理论。超我、本我都是由自我来扮演的。无论头毛、体毛还是阴毛,都是一样的毛,只不过长的地方不同而已。
意识根,是一切生命的根源。自我意识,是意识发育成熟形态。意识根和自我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潜在的,一个是显在的。谁敢说自我不是显在的意识?
心像说明了自我的直观根源,意识根说明了自我的意识根源。两者结合,自我就完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21: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 意识之路
1、显意识
有自我参与的意识活动,叫做显意识。人有三个我,超我、本我和自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意识活。三个我就如同三只眼睛。自我看着外面,其实就是人的肉眼,包括左眼和右眼,是理性的。超我就是看着内心活动的眼睛,是精神的。本我是感觉之眼睛。
人在做梦的时候,总是把梦境当作真实的。为什么?
当人闭上一只眼睛的时候,就会失去对立体的感觉。这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个简单的常识。只要闭上一只眼睛,左手拿一只铅笔,右手用两个手指去捉铅笔尖,就可以发现,你抓到的可能是空气,也可能是铅笔的其他部位,而不是铅笔尖。
一个人在做梦的时候,自我的眼睛已经闭上了,因此超我就无法区分所发生的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超我在梦中看见下雪,看到的只是一种幻象,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睡觉的时候被子滑落了。再加上在梦中本我同样会给出冷、痛、恐惧、伤心等情感,看起来就如同配音的画面一样,感觉非常真实,常常会被梦境吓醒。
当人的肉眼闭上的时候,清醒不再的时候,梦就是真实的,而当人的肉眼再次睁开的时候,理性清醒的时候,梦境就成为了虚幻。
你可能会奇怪,理性为什么会在梦中消失呢?
理性很容易消失,只要喝一点酒就能够体会得到。
总的来说,自我是理性的眼睛,具有认知和判断能力。超我则是人的意识的眼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六感。本我是感觉,如果模糊自我理性,就可以产生通感的效果。
2、潜意识
弗洛伊德在生殖器的思考中,创立了所谓的臆症(一种精神病症)基本上都来自性的压抑的心理学理论。
关于潜意识,当然是隐藏在黑暗之中的神秘东西,所以人们对潜意识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认为犯罪分子潜意识中有杀人的冲动,心理变态的人,潜意识中有一些变态的想法等等。人们总是习惯的将潜意识描绘成为一些阴暗的、罪恶的、奇怪的、变态的想法。
那么人的潜意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藏在什么地方呢?
任何有意识的想法,都是有自我参与的,因此只能藏在头脑中。潜意识是没有自我参与的,那么他在哪里呢?
实际上潜意识意识不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想法、某个潜在的记忆或者某种经历。这就如同石头压住草,草就会变态,但石头并不是变态的原因,草的生命欲望才是变态的根本原因。
潜意识不具有语言形态,“他妈的”,这句话,虽然被压抑在脑子里,但并不是潜意识。人的童年不好的经历或者未满足的欲望并不是潜意识,而是压抑潜意识的石头,是自我体系的隐患或薄弱环节。
那些潜意识的冲动,并不象一句藏在心底的话,而是一种无任何具体意识形态的冲动,就如同沸水的冲动一样。潜意识的液体就如同墨水,显意识如同文字,在墨水没有写成文字的时候,那都是墨水,而不具备任何明确的或者模糊的意义。
直接的说,被压抑在自我意识下面的潜意识是一种流动的液体。而说白了这种无具体形态的冲动就如同一滴精子。
潜意识是一种液体,而身体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液、体液、精子、眼泪,那么这些液体中,哪种液体最代表潜意识呢?显然就是精子。因此,压抑在自我意识下面的潜意识,主要是精子,是性欲。潜意识的压抑是精神病的主要根源,而压抑的又主要是精子,这就是为什么精神病基本上来自性欲望的压抑的根本原因。
当潜意识的压抑超过一定的限度的时候,它就会冲破自我的大坝。同时,如果自我失去控制能力,那么欲望也就必然会泛滥。因此,精神病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欲望的压抑,冲破了自我意识的控制,另一种是自我意识体系受到破坏,比如突然的打击,失去控制能力。
3、第一滴血
艺术家通常有自杀的特质。有些精神病患者会在手臂上划一条条的划痕。有的人每失恋一次就在手上做一个记号。
这些都是欲望发泄的方式,当血液流出的时候,欲望即得到发泄。
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压抑,当欲望不从生殖器中发泄出来的时候,则会以某种不同的途径发泄出来。
弗洛伊德把性欲叫做力比多,而力比多实际上不仅仅是性欲,不仅仅是精子蕴涵的冲动,而是血液、体液等各种液态欲望的总和。精子和眼泪,都来自血液,是从血液中提炼的不同特性的液体。力比多不仅仅是性器官的欲望,而是生命躯体的普遍欲望。
如果把有意识的活动比做火焰,那么潜意识就是燃油。精子、血液都是欲望的燃油,所谓欲火焚身,这个形容是比较确切的。而意识是这些油燃烧的火焰,因此意识最终必然还是要屈从欲望。因此控制人的意识并不难,只要让他热血沸腾就行了。
一切欲望,都从生命中来,一切欲望,都可以浓缩为一滴血。
4、天使的眼泪
传说天使在每个人心中滴了一滴眼泪,于是人就有了感情。
在眼睛的腺体中,充满着眼泪。而人在伤心时候,这些眼泪就会流出来。一万块钱买不到一滴眼泪,只有伤心、在感动到内心的时候,才会流眼泪。
眼泪比血液、精子更具有精神性。因为眼泪是从经由心灵的。精子和血液根植于肉体,而眼泪直接根植于心灵(意识根)。
眼泪和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当一滴水经由心灵从泪腺中流出的时候,它就是意识。当眼泪从眼睛中滴落到湖面上的时候,意识就从生命中滴落到自然之中,成为一滴普通的水。与心灵发生关系,它就是眼泪,与心灵无关,它就是水。
生命是一滴血,欲望是一滴精子,感情是一滴眼泪。血液、精子、眼泪,都是一般的物质,并没有任何特殊性。只要你摄入营养和水分,就能够生产这些东西。
一切的原动力来源于意识。
5、欲望
小的时候,听人说心理学能够知道别人心里怎么想的,觉得特别神奇。长大后,我也能够看穿别人的心理,不过一点都不神奇。
肉体具有意识根,因此具有欲望。身上的每一个器官,都充满欲望。人身上的每一个存在,都有一种需要。人长了腿,就有走路的欲望,嘴巴有说话的欲望,眼睛有看的欲望。甚至于可以说,人的每一个毛孔都有强烈的需求。
所以只要看一下这个人的样子,就知道他的心理,因为他的心理就是要满足他的欲望。满足他生殖器的需求,满足他毛发的需求,满足他自身存在的需求等等。人的欲望不会超出他的自身,这是肯定的。
贪得无厌是形容一个人很贪婪,为什么人不会知足呢?因为随着它的获得越多,属于人的存在也就越多,欲望自然也就越大。因此人的欲望,不但不会满足,反而变本加厉。

6、心脏在左心灵在右
通常人们把心脏当作心灵,实际上心脏和心灵是不同的,心脏需要的是氧气和血液,心灵需要的是精神和情感。
在人的身体上,并不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叫做心灵的器官。那么什么是心灵呢?实际上,心灵是一个虚拟的器官。作为器官它是肉体性的;而它能执行精神功能,它又是精神性的。心灵是肉体与精神的结合点。
生命默认心脏为心灵器官,执行心灵的功能。心情不好,主要是通过心脏感受,而音乐、艺术感受,则是通过多感官、内外感官的组合来完成的。心是执行精神功能的虚拟器官。如果你有意识的告诉自己,你的心灵不是在左边而是在右边,那么时间长了以后,如果你心里再不舒服,郁闷的就是左胸,而不是右胸。这是一个心理问题。
缺失本体规定(灭性)的一般物就是心灵,心灵能够产生自我感、时间感、生死感。
7、愉悦
在很多时候,愉悦是生活中一个基本的东西,不必刻意关注它。而在所有的人生上的意义都失去的时候,愉悦就是生命最后的底线。
对于生命而言,愉悦(快乐、快感、幸福感、甚至痛苦)是最重要的。生命的追求,最终都表现为对愉悦的需求。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我们最终所享受的,得到的,都是快乐,都是愉悦。肉体上的痛苦可以转化为精神上的愉悦,但最终还是愉悦。愉悦(痛苦)是一切意义的最终评判(或最低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21:2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篇 家园
1、生命群族
没有单个存在的生命。群是生命的根本特征。
各种生命,森林等各种植物构成的群落;蜜蜂、蚂蚁等昆虫构成的群体;猴子等各种动物构成的群体;不同肤色的人种所构成的社会,等等。生命在空间中不断扩展,从少数到多数,从一群到多群,最终扩散到整个地球。生命在时间中不断传承,从古到今,不断繁衍。
生命是在空间中不断扩展,在时间中不断传承的具有意识关系的群族。
2、爱之路
弗洛伊德认为,爱是一种升华现象,当人们的性欲无法直接得到表达的时候,比如想得到某人的时候,就会用关心、欣赏这样的行为来替代,这就是所谓的爱。爱是性冲动的升华,是拐弯的性欲,性冲动的曲线表达。
一只母鸡,在老鹰冲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吓晕了,而带小鸡的母鸡,不仅不会被吓倒,反而有勇气冲上去,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性欲的力量根本无法解释的。
性意识忽略了人类是一个群体的存在状态,而把人当作一个孤立的个体。人对自己的爱,是以保护自身的生命为底线的。一个人不会用伤害或者牺牲的方式来爱自己,因为这不是爱。而母爱则是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保护他人,这种爱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
母爱为什么会这么伟大呢?
从与意识发生关系的方式来分析,弗洛伊德的性欲论,是人和自己的生命发生关系,就是爱自己的生命、身体,到“爱自己”这里已经结束了。而母爱,则是以自己的生命和意识关系发生关系。
这种精神,可以叫做:以命换命。
母爱的勇气,正是来源于这种精神的力量,她认为用自己的命去换小鸡的命是值得的,因此它能够有牺牲自己的勇气与比自己强大的老鹰搏斗。
潜意识可以找到身体上的依据,如血液、精子等。但是母爱的这种意识,是找不到身体依据的。在身体上不存在这样一种东西。
那么母爱的精神依据在哪里呢?这种意识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属性),就象时间是物体与生俱来的一样,和物质的成分、结构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生命和意识关系发生作用,就能够产生这样的精神和力量。
相信多数人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一个人在漆黑的房子里,就比较害怕。而如果有两个人在漆黑的房子里,就不会害怕,即使另一个人是一个幼儿,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也不会害怕。这并不是因为两个人的力量大,而是因为意识的原因。个人的勇气来源于保护自己的生命,而自己生命面临危险的时候就必然会害怕。而两个人的时候,这个勇气来源于保护他,包括牺牲自己来保护他,因此即使有生命危险,也不会害怕。
在身体上找不到任何依据的意识,叫做个体无意识,简称无意识。无意识不是没有意识,而是一种普遍的意识关系,是生命所必需服从的。
无意识是思维缺失,它跟大脑无关,是不需要思考的。母鸡毫不犹豫的扑向老鹰,这根本不需要思考。这是生命的第一个无法违背的规律。相反,人类一旦思考,就会失去这份天性。
母爱是以生命的付出为行为特征的,生命与意识发生关系,产生精神,精神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否定状态。这种否定是自我对自身的否定,而不是杀戮。
3、精神之爱
那些追星的人,她们在想什么呢?
她们什么都没有想。这就是个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一方面和思想没有任何关系,而另一方面又真实存在。当你看到有人落水的时候,你就会跳下去救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中,你自然就会这样做,不由你自己说了算。人不是由自己作主的,是精神在作主。
心理学和社会是一起成长的,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也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在此之前,心理学沉浸在泛性的春梦中,就如同弗洛伊德的性梦,而噩梦刹那间来临,粉碎了人们关于美好的一切梦想。
在弗洛伊德用性力量统一了个体内心的潜意识的时候,心理学显然陷入了一种低落境地,因为潜意识中竟然没有为正义、崇高、博爱等这些人类所需要的情感留下任何位置,而只有一滴油滑的精子。在战争摧残下的人们一直都在寻找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正义的、爱的力量,而不是一滴精子。而无意识告诉人们,爱是普遍存在的,正义是普遍存在的,这正是人类内心精神的迫切需要,人们需要一种值得付出一切,付出生命的精神力量,从而可以义无反顾的为这种精神而奋斗。
无意识有两层含意,一层是没有思维参与,另一层是一种意识关系。作为关系,无意识就是虚或关系(美),伊或关系(精神),这些关系象万有引力、磁力线一样普遍,但是没有任何器质性存在。
4、我们
群,用人类的话说,就是我们。人是复数的,这个世界没有单个的人,只有我们。
我是主观的,虚或的,但是我们是客观实在的。因此我们是我存在的证据,是意识关系的客在依据。
精神属于我们,信仰属于我们,上帝属于我们。一个人没有精神。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精神还有意义呢?
意识(爱、情感、道德),本质上都是属于群的。对于人来说精神是主观的,对于群而言,精神意识就是一种客在的必要性,精神意识只是群得以存在、传承和扩展的必要纽带。精神从主观到客观,是通过我向我们的转化来实现的。群外无意识,没有意识能够超越生命群体的范畴之外。
我的所有精神,生活中所有意义,都是群所赋予的,群的一切对于个而言都是意义。如果说人是某个主人的奴隶,那么这个主人就是群(人是精神的奴隶,群是精神的物在依据)。个人不过是群的工具和奴隶。意识是生命的绳索,是群控制生命个体的绳索。甚至可以这样说,感情、愉悦、精神、美等,都是群得以存在的手段,都是群驾驭个的手段。给予生命,即是给予枷锁,给予快乐,即是给予枷锁,给予欲望,即是给予枷锁,给予美,即是给予枷锁。群不但驾驭着个体,而且个体还会感觉一切都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为着群的繁衍与扩大奉献一切。
群的精神灌输在每个人的心中,就是一个工蜂(或者蚂蚁)的形象,所有的小工蜂(小蚂蚁)服从一个大母蜂(大蚁神)。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以蚂蚁一样的方式在忙碌着,即使是捡垃圾的乞丐也同样忙碌个不停。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人性固有的一面总是在发挥作用,并没有失去,或者说人一直都不曾改变过。
人是自私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然而这一切都是群设计好了的。人为他人而活,就是为群而活,人为自己而活,还是为群而活。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群的个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痛、愉悦、欲望),那么个就无法自我保护,无法生存下去,无法达到目标。而精神力量,如情感、爱、道德、正义、法律等是群体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些力量的维系,生命无法繁衍延续,群族不会壮大。因此群,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双保险,一方面通过个体的欲望、爱、意识、精神等从内部来控制个体,来保证个体的进化,从而促进群体的延续;另一方面才外在上群有自己的办法。如果道德无法制裁你,法律就会制裁你,总的来说,如果你背叛了群,那么你的下场一定很惨。群就这样通过内部和外部力量来控制个体,保证群体的不断扩展和延续。生命群族延绵不绝的秘密就在于此。
对于个人来说,觉得爱是无止境的,精神是无比崇高的,意义是没有边界的。实际上意识是有边界的,群是意识的边界,是爱的边界,是价值的边界,是意义的边界。群就是上帝,凡是有益于群的,耻辱会变成荣耀,狡猾会成为聪明,奸诈会成为机智,妓女会成为圣母,无赖会成为英雄。
“我们”实证得精神的存在,我们实在则精神实在。精神来源于可灭,是一切物的根本属性,即使是所有生命都灭绝了,而灭火终会有重燃的一天,生命会在废墟中重新生长,迅速的成为一片。精神因此而永恒,心灵因此而找到方向。
5、战争与和平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为什么人类不能避免战争呢?为什么在战争的时候,每个士兵都似乎完全是杀人的机器,而没有任何人性的意识呢?荣格把这叫做集体无意识。
集体没有是非的概念。因此,所有发动战争的人,都不觉得战争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战争中的人只有冲动,而没有观念。
集体中的人,容易产生心理依赖,这种依赖的结果就是失去独立的理性和思考,而被一种盲从的冲动支配。集体的愚蠢,象一群松毛虫。由于集体无意识,一些有害的思想就如同病毒一样在人群中蔓延,而人们对这些思想根本就没有任何免疫能力,不知道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也不知道如何去控制这样的思想。因此人类就如同流行性感冒一样,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感冒之中,尤其是在社会对于群体性过于依赖的时候,越是如此。毫无疑问,集体无意识是一种巨大的缺陷,正因为如此,集体无意识通常会使集体陷入危险之中。
人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聪明,他们的狂热和理智是成反比例的。战争、邪教、狂热的政治运动,都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可以看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谁都难以相信,一个民族会愚蠢到这种程度,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但是偏偏是这么荒谬的事情,就这样堂皇的发生了,为什么?一个群体是没有理智的。历史为集体无意识提供了最好的例证,而且这样的事情依然在重复着。很多人以为只有过去的人才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实际上不是的,现在人同样会犯这样的错误。欲望永远有着暴力的倾向,而集体则永远有着战争的狂热。
在和平时代的人,觉得战争仿佛很遥远,其实战争就如同感冒一样,随时会袭来。如果群体不能够具有健全的机制,人们对群意识没有清醒的认识,这样的感冒近在咫尺。因此荣格提出,人类需要这样的一个机构,就是专门纠正集体无意识的机构,加强群体的理性行为,避免灾难的再次降临。荣格因为这一理论而在心理学上永垂不朽。
相反的,作为意识关系,集体无意识可以叫做群意识,比如爱国,爱家等这些意识,都是群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21: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篇 基因及其他
DNA技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改变着人类,基因基本上主导着生命内在的一切活动。那么基因与生命究竟是什么关系呢?破译了基因是否就破译了生命的奥秘呢?非也。
基因并没有生命,只是一种遗传信息。可以说基因是一张负载设计信息的图纸。而且这张图纸不仅是方案图,而且是详细的施工图。大到身体的结构,小到手指的纹理,单眼皮,双眼皮,细到毛发,都是基因规定好的,有尺寸标定的。不仅如此,人的心理、性格的有些部分,都是由基因所规定的。
利用基因技术能够将白菜的基因注入到萝卜中,从而产生上面长白菜、下面长萝卜的新物种。但是如果两个物种差异太大,杂交就没有用,因为他们相互不认识对方的基因,不懂图纸中画的是什么东西,从而无法执行操作。
在物中的杂交中,基因类似于一种文字,但是不同物种的文字可能不一样。同一个基因代码,在不同的生物种中,可能被翻译成完全不同的意义。如果两个物种差异太大,它们之间的代码可能会无法识别,这就如同对于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再好的书给他看都是枉然。
基因图纸到底是谁设计的呢?是生命本身。最原始的生命并没有基因,基因是生命活动中不断积累下来的遗传代码。所有房屋的设计图都是人设计的,基因是生命自身的产物。
如果说基因是设计图纸,那么激素就是货币。激素比基因更加具体一些,实在一些。但是激素并不是精神。人的幸福感可能与某种化学物质有关,但是这只是结果,不是原因。这就如同货币,人的幸福感与拥有货币的多少是正相关的,但是货币不是幸福。货币(金银)是人活动的产物,而不是精神的原因。同样的激素(荷尔蒙)并不是精神,而是精神的产物(分泌物)。不同的生命荷尔蒙并不一样,这种液体(化学物质)的选择,只是一种精神功能的承载,是一种信号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9 10:4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