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明威--《一个明亮而干净的地方》

 关闭 [复制链接]

0

精华

17

帖子

51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7 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喜欢作家的别有用心,喜欢自己去探索那走上别有用心的路径,我喜欢纠结于细节。
所以一般我喜欢读短篇,因为这样我不会遗忘我的来路。
本身人物的塑造,就犹如一个生产的过程,母亲在孕育孩子时,总在构想他是如何的出色和丰富。作家的每一个人物的构建都是有其价值,通过人物的某一个举动偷偷的暗示了人生的轨迹。
初读《一个干净而明亮的地方》,觉得很神奇,短小的篇章内,觉得有很多思绪要从书本中喷涌而出,我一制不住这将要泛滥的将我席卷的力量。于是我就被带走了。。。。。。
我看到了一个喝醉酒的但依然高雅的行走着的老人,即便走向的是黑夜,是孤寂,走向那个他曾经自杀未遂的小屋,那不是家,那怎么会是家?老人渴求的只是一个干净而明亮的地方,在光照中叶子的阴影里面,年轻的服务员不解风情的将他送回来了那不得不面对的黑暗中去。
后来又精读了几遍,隐约在老人身后,我看到了两个人,年轻服务员和中年服务员。他们是作为老人生命的一部分来完整的诉说了生命的历程:
青春,你总是不解风情,从未考虑过死亡和老去和孤寂,展望是花儿美丽的绽放,却不曾有过任何凋零的念头,以为事业的琐碎,爱情的分和是世间所有的痛苦,而自己也已饱受人世沧桑,然而青春呀,你总是自视甚高,你的哀愁只是因为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或迟迟没有出现的耐不住寂寞,事业上总觉得报复未展,壮志未酬的自怨自艾吧。忽到中年,猛然发现等的那人已经出现或早已离开,事业早已不是任和快乐的源泉,不管有无绽放,终于免不了思考:人生是为了什么?nothing. 你的结论。于是哀愁也成了种虚无,你只是想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看得到影子的地方,静静的看着那些已经老去的人们,你同情怜悯他们,因为你也在老去。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习惯阳光了,有点太刺眼了,你躲到了叶子的阴影中,你发现很舒服。你在那里,坚守着,你依旧固执的坚持自己的尊严,只因那是个一个干净而明亮的地方,只因为你很舒服,像天堂一样。突然你发现自己不是那个不解风情的年轻人,不是那个同情的怜悯的中年人,你已是一个被青春着的人不解风情,被正在老去的人同情和怜悯的人了。
海明威的文章里的人物总是在身体上有残缺,这种残缺可以制造出某种归属感,因为他本身就深受战争的迫害,即便他认为“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所以老人是聋的,中年人是失眠的,作者分散的将自己的特征表现给每一个人物上,就像母亲的DNA一样,总是散发着中神似。
中年时的那种nothing实际上是尼采的虚无主义的一个小小的引发,“上帝死了”尼采说,可是我们还活着。。。。。。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要走的路,包括自杀。基督教的教义是将自杀看作一种罪孽,所以老人上吊被侄女救下,只是怕他的灵魂纠缠。
一个干净而明亮的地方,是文本中老人所寻找的生命的归属,同样可以说是作者自己在寻找的地方,经历美国“禁锢期”,流亡在外的一种渴望,能够找到一处文化艺术不被束缚的自由的地方。
每一次的细节尽可显出无穷遐想。书,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干净而明亮的地方。在这里,有一种难得的归属感,一种很自由的感觉。此时文字,已经不是单纯的排列和组合,我能够隐约感到某种力量在靠近我的内心深处,最后一个干净而明亮的地方作为呈现。我认为现在的我很幸福,纵使青春总是自以为是。

0

精华

315

帖子

945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08-12-7 22:01 | 只看该作者
不记得在哪里听过这么一句话:“伟大的作家,用长篇来成就自己,用短篇抒写自己的性灵。”
春去春又来
夜的鹰在北方清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4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