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而我们的许多古代诗人,其人格是分裂的-评论[新浪诗歌宣言]

[复制链接]

8

精华

419

帖子

1302

积分

Honorary Poets

Rank: 9

牧场诗人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7 0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而我们的许多古代诗人,其人格是分裂的-评论[新浪诗歌宣言]  
不仅是创作诗歌时诗人跟宇宙心灵相遇-评论[新浪诗歌宣言]
冯文淑-桑林评2007.12.26

我认为,不仅是创作诗歌时诗人跟宇宙心灵相遇[与神同在],

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也能够跟宇宙心灵相遇,

那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的人们,其内心居住着宇宙心灵--富有伟大创造活力,活气的宇宙心灵,

我认为,不仅是创作诗歌时诗人跟宇宙心灵相遇[与神同在],

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也能够跟宇宙心灵相遇,

那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的人们,其内心居住着宇宙心灵--富有伟大创造活力,活气的宇宙心灵,

我认为,不仅是创作诗歌时诗人跟宇宙心灵相遇[与神同在],

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也能够跟宇宙心灵相遇,

那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的人们,其内心居住着宇宙心灵--富有伟大创造活力,活气的宇宙心灵,


而这些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的人们的身体和容貌,放射出宇宙心灵的沉重甜蜜宁静无限的光辉来,像春天的大地,放射出青春和骄傲的光辉,

而正是在这诗人度己又度人的意义上,诗人称得上是天地,宇宙,大自然之心,我们远古的先哲们就称诗人,画家是天地之心,自然之心


而我们的许多古代诗人,其人格是分裂的,而我们的许多古代诗人,其人格是分裂的,而我们的许多古代诗人,其人格是分裂的

这些诗人既然在自己的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跟宇宙心灵相遇,那为什么这些诗人不把神的力量带到现实生活中变革世界呢,这些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容忍,或跟黑暗势力妥协,就是对神和自己的讽刺和嘲笑,

而诗人正是在现实中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和在诗歌,艺术创作中跟神相遇,使诗人成了最高意义上的人超逾一切时代的最高意义上的人,跟古代的最高意义上的人处于同等发展,成长水平上,即使未来一切世代最高意义上的人,也不能高于今天最高意义上的人----即在现实中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和在诗歌,艺术创作中跟神相遇的诗人,

所以,那古代的理论规定-----即仅认为诗人在创作时跟道,神相遇是片面的,残废的规定,因为这给那些缺少勇气,意志和力的只愿在现实生活中作侏儒,而在艺术中要作巨人的人格分裂的诗人,艺术家给与了不应该得到的夸奖和评价,这片面的,残废的规定抛弃了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博爱的理想,像那上庙请神只保佑自己一家人的香客,抛弃了世界和所有的人这整体,


由此我想到美国的爱默生对诗人的理论上的规定


这爱默生对诗人的理论上的规定,跟我们古代对诗人的理论上的规定,简直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一样,



我记得爱默生这样说--一个人写出诗歌,这个人就成为了人类最高发展阶段意义上的人,同时,这个最高的人也就跟超验[即,道,神,无限,大梵天]相遇,



所以爱默生这个规定也是片面的,残废的规定,跟中国古代对对诗人的规定一样,



但这个片面的,残废的规定还是有一些积极意义,这就是给那些寻找精神安定---精神家园的人们指出了到彼岸,无限的道路,这规定者仿佛是冥河的摆渡人,用智慧的船儿,把寻找永恒归宿的人们,渡往生命的最古老,原始的故乡,



并且,爱默生这个用拐棍,东倒西歪走路的残废规定,还创造了奇迹,这就是爱默生为同时代以及后来的美国诗人,找到了理论支撑,应该是美国诗歌的复兴的起点---这爱默生的对诗人的理论规定,也许,可以说美国诗人们的诗歌创作运动,是由爱默生的理论发动起来的,

爱默生的这异教思想,有别于基督教的异教思想,我觉得应该是从歌德那里接受过来的,好像不是从东方的印度传给爱默生的异教思想,但从泰戈尔谈到历史上东方与西方相遇----即东方把精神安定的思想给了西方,似乎指的就是爱默生接受了印度人的无限这思想



而我们古代规定者的无限这思想,应该是来自先秦的道,或原始信仰的天,

但我们的无限这思想的对象,基本上没有人格化,

而印度的无限--大梵天这宇宙本体,应该是人格化了的,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无限人格化的地方很多,

我发现泰戈尔所认识和理解的无限,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我知道泰戈尔讲究自己亲自亲身证道----亲证无限,


我从泰戈尔那里接受了印度的无限这思想,由此我得到了精神安定,找到了宇宙的一些统一性,

但我并没有盲目信仰无限,因为我在5年以前,亲证了无限这宇宙灵魂在锦官城郊外出现,显现,

无限这宇宙灵魂在中国出现,说明了上帝是垂青中国这片土地和中国人,并不是像上流社会的文化大精英伪思想家,伪哲学家黎鸣说的那样----上帝只垂青西方人,


我认为,不仅是创作诗歌时诗人跟宇宙心灵相遇[与神同在],

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也能够跟宇宙心灵相遇,

那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的人们,其内心居住着宇宙心灵--富有伟大创造活力,活气的宇宙心灵,

我认为,不仅是创作诗歌时诗人跟宇宙心灵相遇[与神同在],

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也能够跟宇宙心灵相遇,

那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的人们,其内心居住着宇宙心灵--富有伟大创造活力,活气的宇宙心灵,

我认为,不仅是创作诗歌时诗人跟宇宙心灵相遇[与神同在],

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也能够跟宇宙心灵相遇,

那不顾一切,实践普遍的爱的人们,其内心居住着宇宙心灵--富有伟大创造活力,活气的宇宙心灵,

我认为,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普遍的爱,和创造出好诗, 好画,好音乐等,就是世界史的亮点,就是诗人们爆发,大爆炸了自己的神性,这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普遍的爱,被托尔斯泰称为是世界的进步,

托尔斯泰曾经在一个小说中表达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情一个贫穷得很的音乐家,

托尔斯泰在这个作品中谴责了英国贵族们不出钱,却听了这生计无着落的音乐家的好些作品,但同时这英国贵族们却称自己是高尚,善良的人,

托尔斯泰把这理想主义者的行为--即同情生计无着落的音乐家,谴责英国贵族这行为,称为是世界的进步,

我赞成托尔斯泰把人的内在进步---即人的感情,思想进步---跟外界的人产生联系时产生的感情,思想进步这内在的进步称为世界进步.

一个国家,民族产生了多少多少亿万富翁,这是外在的进步,如果谁重物不重人,重利润,金钱并夸耀亿万富翁,谁就在夸耀自己的耻辱,

一行诗胜过三顶王冠,

一行诗胜过三顶王冠,
亿万富翁不过是昙花一现,

我赞成古印度哲学的思想----即每一个人都有内在的神性,在世界上,



这跟佛教的每一个人都有佛性是差不多的,


但普通人内在神性的状态跟诗人们内在神性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内在的神性[即泰戈尔说的最高的人]处于沉睡状态,或者被压制状态,或者被无视的状态,或者被忽略的状态,



而诗人们内在的神性处与极其活跃,放飞状态,



而诗人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普通人解放沉睡状态,或者被压制状态的神性,帮助普通人重视,倾听自己内在的神性,



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伟人

我认为,我们的古人谈到的人人都具有天地之美德,就是指的人人都具有内在的神性,


这人人都具有内在的神性----即是孟子所说的人人身上先天的善----性本善,人之初,

这人人都具有内在的神性---也是孔子所说的人人所具有的先天的仁,看来,印度思想和中国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这就是人人都具有内在的神性,

和前面所谈到的印度和中国都具有的无限这思想,大同小异的无限思想,

后来,叔本华采纳了人人人人都具有内在的神性这印度思想,只不过这神性在叔本华那里变成了永生的意志,

这永生的意志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体内部,当一个人去世后,这永生的意志仍然活着,这永生的意志,是永远不朽的生命意志,

叔本华把内在的神性变成了永生的意志,其目的应该是给基督教信仰破灭的人们带来新的信仰,

但如果一个去世的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死去,而是依附着永生的意志也得到了永生,这就像不朽的灵魂了,但这跟不朽的灵魂有差别


这后面的思想--一个去世的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死去,而是依附着永生的意志也得到了永生,不是叔本华的思想,而是我的探索,或者说是猜想




















------------------------------------

新浪诗歌宣言   
顶楼
诗歌是生命自主的选择,她隐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使人生来就具有诗歌创作的天分。写诗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却蕴涵了生命的本质。生命可以选择放弃所有,却无法放弃自己。所以一个人创作自己的爱和恨不一定有什么目的,唯一的原因也许是:我无法放弃。人类可以通过神来发现自己,并通过诗歌来发现神,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诗歌总是与神同在,同时也充满了与非本质的辩论。诗歌以其最革命性的语言,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激进也不失去对客观的清醒认识。把创作诗歌作为一种生活,就是选择独立,选择与随波逐流的世界做抗争。但诗人又每每在这种抗争中因为曲高和寡而处于不利的局面。
把诗歌作为生活,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拒绝了妥协,拒绝了自我流放。诗人不为世人所理解,也是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超越了基本的需求。然而诗人又不能够脱离现实去生活。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美丽的诗歌总是有动人的魅力,使诗人的名字得以不朽。但也需要看见,在那些辉煌的作品背后,诗人本身所付出的艰辛甚至牺牲。
——在中外文化交汇的潮流中,中国的诗歌,需要变革,需要接受,更需要在自身内部寻找新的生长点,新的方向。(刘仰)
——真挚是诗歌的生命
睿智是诗歌的灵魂
艺化是诗歌的性格
浪漫是诗歌的翅膀
(萧宽老师)
——我们一直在夜的路上,无限地接近有光的地方,这是一场空缪而又神圣的旅行。(化语)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不完美的。诗人在发现这个世界美的同时,也发现她的丑。他(她)们命名这些美或者丑。有时,对“丑”的呈现,更具有震撼。但诗人应该轻轻地述说,而不是和这些现象一同跳舞。(野草飞飞)
——诗歌与神同在,我们,与诗歌同在。(凝儿)
——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发轫于诗歌,也必将辉煌于诗歌。(瓜地)
——诗歌,我生活的部分。(婷婷欲滴)
——当我想要倾诉时,诗歌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不管表达得如何,在我心目中,都是神圣的。(陆艳梅)


[ 本帖最后由 桑林 于 2007-12-29 08:36 AM 编辑 ]

0

精华

283

帖子

849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07-12-27 13:34 | 只看该作者
踩一脚再细读,有些想法颇为赞同
http://blog.sina.com.cn/lydia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3#
发表于 2007-12-28 08:46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泰戈尔在<人生的亲证>中开篇就说到"西方文明是城墙中的文明".....以此为类,还没成佛,还没成伟人的人,其灵魂四周必定也筑起了强大的城墙......这是城墙(或曰高墙)中的灵魂.....个性,本性在此埋没,我们成为了普遍.........个人若是能将此墙推倒,则世俗之墙大可一击即破

像马克思在17岁就写出了那样的文章...说明他的灵魂得到了自由...(这与基督教之类所谓"他救"不同,这是自救,不是静默隐忍以待墙之倾倒,是以自身力量而为之)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9 00:4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