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篇试写。俺在稿纸上写了很大一堆的片段,心里可算是有一点儿底了。但仍未真正下笔,现借此地试写一下,贴子会不断地改。有需要的可以鸡蛋、蕃茄、玻璃瓶的来,俺全副武装了呢 。反正是试写,越多批评越好,当然如果没有批评也就是批评了。
引子——
记得小时候看《圣斗士星矢》,每天往返于学校的途中我都会想象剧中的片段。久而久之,就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人物,穿着圣衣一关一关地战斗着。不知各位是否也有类似情形。总之本人爱好想象,想象占了生活的很大部分时间。直到现在成人了,也还是会间或地作着白日梦。这些白日梦积聚得多了,发现有很多是有关联的,很多梦都只是记着了那一两个场景,或仅仅是一些底色。我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情绪,这样的心理结构比现实生活还要真实。
一
在广州,这样的村子已越来越少了。所谓的城市化,就是将大树砍倒,然后再种上小树。广州城郊的大树就这样一圈圈地被拔掉,然后插上小树,乡村在此象征性地败给了城市。
看这条八米宽的马路,从前是果园区,飞鸟栖息,农人耕作;一到夏天,先是花气飘荡,再就果香四溢,引来了蝴蝶、蜜蜂,也引来了农人。现在,则是穿流其中的车辆,以及不断扬起的滚尘。路边两排小树与路灯相间而立,象征着那个城市的爪牙。
这正是又一个没有飞鸟的夏天,在这条热浪滚滚的马路远处,一个白影正晃动着向这一头走来。一路的走近,才发现原来是当地的村民小G,他正提着一捆书走在道上。这小G今年年届30了,个子才刚及一米六。现正左手提书,那捆书几乎是擦着地面而过的,右手则随意地大幅度前后甩动;他的头歪向右肩,这倒不全是因为提着重物的缘故,平常站着他也如此,这看来与他的睡姿有关;他的右肩这时与左肩平行,平时却是高出一截的。在那张斜着的大脸之上,五官凑合着大致的位置,左眉略高点儿,双眼的焦点不在正中而是在右眼轴前,左边脸稍阔。据他妈说,他出生时头部比一般的婴儿要大,因此几乎要剖腹产,后来接生医生急中生智,用手罩在他头上捏他出来,所以他的头顶至今留着五个大指印;由于那医生用力不均,他左边一侧头部比右边一侧大一点儿,成年之后左脸就显得宽一点。她妈还说过,小G由于闷了这么一下,出来后不晓得哭,那医生提着他一只脚将他倒着,着实给了他背部两下才听到他的哭声。也许就因为闷过了这几十秒钟,他从小时候的机灵模样越长越丑。现在的小G,鼻子扁塌,一脸呆相,合着的嘴线直直地向左下方一些,笑起来则通常只有右边嘴角会向上拉,脸上最显著的一点是他左唇上方的一颗痣——有相学人士说这叫“食痣”,意思是一辈子也不用为吃发愁。
当下,他仍然惯常地用右眼向着前方;由于左手用力的缘故,左眉更高起些;从前面望去根本找不出鼻梁,嘴巴也像平日这般歪着,下巴上的胡子有半节小指那么长了;满脸的汗珠不规则地汇集到下鄂来,然后再滴到地上蒸发掉。身上的T恤早就湿透了,T恤下面是一条沙滩短裤,花花绿绿的。汗太多了点,他就拿T恤的前面在脸上一胡了事。小G虽然不修边幅,却一直剪着短发,稍微一长就去剪。他这是因为低头看书的缘故,不喜欢头发垂在眼前。这一路之上,他双脚踏着随意之极的步子,身子前后左右地一晃一晃,每辆经过他身旁的车子都要格外地鸣笛。小G听到喇叭大响,才不紧不慢地向右侧挪了挪,左手提着的那捆书由于惯性磕在了他的小腿上,他因此对着身旁突然扬起的滚尘咕噜了几句。
这路的尽头是一个小坡,小G脚上穿着一双长着几个透气孔的绿黑相间的“三球”,一歪一歪地向上走去。这小坡两旁仍有几片菜地,长着菜心、白菜等,一眼望去都是小黄花,田边还有些专为长种的大菜心,花色比不长种的要暗些,似乎蒙着一层薄纱。小G瞧了它们几眼,也咕噜了一阵。不觉已到了坡顶,遂转而向左,走出几米到一肮脏的小铺子前才停下了脚步。这铺子没有招牌,门口由两竹子支起一雨篷,下面放着几捆报纸、硬纸皮的。小G将提着书的左手摆到身前,绕过了那几捆纸,进到里面。铺子里没开灯,窗子也糊上了并没有打开,因与白亮的外界相比简直可说是漆黑一片。小G的视力还没适应这黑暗,就从左侧传来了一个妇人的声音:“干什么?”小G遂向左转,一个四十来岁的外省妇人在漆黑之中逐渐清晰,像是散去了一层黑烟。“卖书。多少钱一斤?”妇人也早看到了那捆书,“八毛。”小G将书朝妇人晃了过去,仿佛不情愿走上一小步,“称了吧。”妇人将书接过,放在一座称上,拨弄了几下那些码儿,“。。。十四斤。。。十一块。”“十一块二。”妇人从腰包里掏出一张五块和一些一块的,数了十一块,再找了两个毛币,“十一块二,没见过年轻小伙这样小气的。”将钱递给了小G。小G也没吱声,收了钱就走。妇人见客人走了,弯下腰将捆书的绳子解开,有些好奇地看了看这些还七八成新的书,“这小子连新书都卖,这么厚,这也好,我卖它到小书店,两元一本也赚死了。”见里面有《菜根谭》《红楼梦》《浮士德》《罪与罚》等书,想起看过红楼梦的电视剧,遂将《红》留下,其它的一并置在一个小筐里,准备背到旧书店卖钱。
这小G,一边数钱一边步出回收站。估量着除了这十一块钱,身上另有二十六元,坐车来回两块,剩三十五,可以瞧新书去了。就有些兴奋的跑下小坡,拿出一个一元硬币在站上等车。一辆37驶进了车站,这车有空调,上车两元,也到书城,但小G仿佛没有看到。又等了许久,一辆破旧的264来了,小G上车,往钱箱里投下那一元硬币。这车子拥挤不堪,小G目光呆滞地向车箱深处望了望,向前硬挤。到车子中部实在挤不过去了,小G就原地不动,也不扶扶手,任由四周的乘客挤着,一晃一晃地随车而行。
其实这车不往购书中心的方向,小G下车还要走三四站路才能到购书中心。他就这样在车上随挤而站地呆了大半小时,还由于心不在焉而错过了一个站才下车。他往购书中心的方向走去。(一节未完)
[ 本帖最后由 云起时 于 2008-8-12 17: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