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坑疑 (仿侦探历史小说)

[复制链接]

4

精华

834

帖子

2542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9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呈 西门 朋友过目

       大唐开元初年(公元8世纪初)。
       “好文!”太原尹李暠将一口清凉的香茶咽下肚,肠胃舒张之际神思也为之一爽,不禁点头赞道。
      他捧着从事孙逖刚呈上来的《游伯乐川记》。昨日,为震慑北境胡人,他奉命与蒲州刺史李尚隐一同大举巡游了城郊,到了传说伯乐曾寻良马于此的伯乐川,回府后命孙逖作记,孙逖连夜便作成一篇送上。孙逖虽年少无名,才华他已有所知晓,果然文辞雄丽,气势澎湃,只是对自己的赞誉似乎有点……
     “禀大人,有百姓击鼓报案。”门官匆匆而入。
     李暠重重地放下文稿,起身更衣升堂。
     “你有何事?”李暠威严地盯着堂下的一个矮小干瘦,三十来岁的汉子问道。
     “小人……小人姓蔡名良夫,贩货为生,从河南汴州迁来本地,膝下唯有一子。前日幼子出外玩耍,天晚不归,小人夫妻寻了两日不见踪影,又问刚刚结识的本地街坊,说是城中有天竺外国和尚建的庙宇,庙中死人不葬,扔到城郊让鸟兽吞吃,左近又有大群野狗出没,他人不敢靠近。小人思量胡人常有妖法,心疑幼子失踪与此有关,故来禀报大人,请大人公断。”那人抑制着慌乱答道。
     “本尹已知,回家静候音讯吧。”李暠略一沉思后放缓声调道。蔡良夫叩了几下头,连忙站起退出。
      李暠回到后衙,望着窗外迎风轻舞的青竹,继续被中断的沉思:方今正逢盛世,天下无事
,自己虽身为皇室宗亲镇守这龙兴重地*,也无过多紧要政务,只是本朝风尚开放,四方外夷流入日多,靠近边陲的太原也未能除外。外国妖法之说,他是不太相信的,但外夷风土世俗与中华颇多不同,难免有不可解之处。当初太宗先皇一世英明,传闻也是服用了天竺方士的丹药猝然驾崩……还是慎重为要。
      他正要差人查问天竺僧人,转念一想,此事究无确证,不如亲往探问,免得打草惊蛇。
      次日,他只带孙逖等三五个随从,一律换穿绿色官服,骑马来到西城的天竺寺。
      寺院佛殿居中,高塔侧立,果然与中华殿前塔后的庙宇大有异趣,太原城中寺宇虽多,而竟无一寺样式相仿。四下松柏掩映,幽静清雅,众人一入其内,燥热顿消,神清气爽。叩门后片刻,出来三位僧人,为首者高鼻碧眼,胡须拳曲,色已灰白,另两位像是弟子模样,与中华人状貌倒是无异。
     “各位施主驾临敝寺,有何贵干?”那天竺僧人竟说得一口流利的长安汉话。
     “我等是太原小吏,在任多日,竟未至宝刹聆教,今幸得无事,特来论论佛法。”李暠打个稽首,恭敬地答道。
      那僧人自称法号戒德,将客人迎入寺内,论了一阵佛法之后,李暠故意说自己近来公务家事压身,颇有些不适。
      戒德合掌道:“阿弥陀佛!生老病死,人世大苦,救拔众生超脱,正是佛门不辞之责。施主若有意,可拨冗参禅。”
      李暠道:“说到生死,乃寻常事,本不足论。然入土为安,不独为中土孝道之所系,实也事关纲常。闻知宝刹僧人圆寂不葬,抛至郊外任鸟兽残食,在下闻之骇然。”
      “僧既圆寂,精魂西去,遗下不过一具臭皮囊,留置何用?弃与鸟兽,解其饥渴,合佛门众生平等之义,亦属故国成规。”戒德缓缓答道。 
      李暠忽然切入正题:“可有俗人尸骨混杂其中?坊间谣传甚多。”
     “出家人不打诳语,断无此事。况弃尸之所野犬无数,不可接近,敝寺僧徒多年居此,熟习野犬出没时辰,故此不为所伤。”戒德神色依然那么平静。
      李暠盯着他看了片刻,微微一笑:“佛家之事,不可妄干。然俗世风尚,也不可全然不顾啊。”起身告辞。
      出寺片刻,他忽然回头问随从:“你等可知天竺僧抛尸之处吗?”
      左侧一个随从答道:“那地方本地人唤作‘黄坑’,离这里一里远近,野狗甚多,肚腹难饱,方圆几里内孩童常被伤害,大人还是避开为好。”
      李暠道:“勿须多言,前导引路!”,随从只得从命。到得一处荒山,但见低凹处葛藤纠结,茅草丛生,隐约显出一片黄色。靠近一看,原来层层叠叠都是白森森的尸骨,大约年深日久,大多透出黄色,最上面一具还带着一点红色的血肉,许是刚刚抛下的。 
      李暠正在惊叹,一旁早窜出三头野狗,争先恐后地啃咬残剩的血肉,有一头看到来了活人,长啸一声便扑向马背,亏得带路的随从迅速抽刀,但见银光一闪,它嚎叫一声滚下山坡。李暠唯恐更多野狗赶来,慌忙下令:“回府!”
      果然,策马狂奔数百步之后,野狗已聚成大群,狂吠声犹如在耳边,不知是谁烧起的篝火烈焰升腾,那些可怕的畜牲才停步不前。
      李暠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长吁一口气,驻马远望一片苍灰狗群再也不显黄色的“黄坑”,忽然心中一动,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混沌的天际。
      两日后,蔡良夫又来太原尹府求见,登堂后取下背上的一只包裹,抽泣着道:“禀大人,幼子尸骨已找到,是撞上了野狗。天竺国和尚也找过,与他们无关,望大人勿再追问。” 
     李暠盯了他半晌,忽然霹雳般一声断喝:“左右将刁民蔡良夫拿下!”
     蔡良夫慌张地挣扎着:“小人何罪?”
     “你先假报案由,暗中偷窥,见有人造访天竺寺便去讹诈寺僧,最后拾得一具被野犬咬死的童尸来蒙混本尹。可是实情?”
      蔡良夫呆了半晌才拼命叩头:“大人真是天神!小人服罪,小人服罪!”他画押后即刻被带下收监待判。
      “大人是如何得知蔡良夫报案有诈呢?”退堂后孙逖钦佩地询问。
      李暠泰然道:“起初那刁民自称丢了亲子,神色却不甚悲苦,本尹心已有疑,待到听得随从言及野犬侵害幼童,忆及此事,忽觉或有诈情,便差足下谎称遗失玉佩返寺窥察僧人神色,见寺僧面带忧恐,刁民伎俩便可识破了。”
      “大人智略果为属下不及!不过……属下虑及外夷入境,变乱风习,恐生后患,然未可禁止,只是天竺寺僧抛尸野葬之俗与纲常大碍,可否出令禁止?”
      李暠赞许地微微点头。
      次日,太原城内遍贴告示:“天竺寺僧死人不葬,抛尸于郊,野犬麇集,侵害幼弱。本尹特令,野犬尽歼,夷俗谕改,以安居人……”
       “虽是济世安民,也不失为卫护名教纲常……”一月后,李暠接到天竺寺僧安葬多年遗骸的报告时欣慰地想道。

*唐高祖李渊最初在太原起兵开创李唐王朝,后定太原为北都,故称“龙兴之地”。
************************************************************
小说中李暠、孙逖确有其人,《游伯乐川记》确有其文,李暠禁“黄坑”也是史实,其余人和事均属虚构。

小说今年年初投往有联系的那家杂志社,自信有七八分把握,却 一次次失望,直到最近一期过了出版日期仍没有心想事成。

3

精华

681

帖子

2133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8-9-20 16:16 | 只看该作者
嗯,不错,z君就照这个路子写下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34

帖子

2542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6:28 | 只看该作者
这只是开拓创新,偶一为之而已,而且小说设计也不够严密,不然人家也不至于看不上。我的主业仍然是努力建设“唐代小说系列”大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6 11:4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