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6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与我

[复制链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7 0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乐与我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是个理智的人,我喜欢分析,分析我看的书,分析我周围的人,尤其喜欢分析自己。这种性格自然而然的把我引导向阅读,那些文字似乎更能使我得到欢悦,像地下室手记、宗教大法官这样充满了智慧的篇章最容易使我满意。但这样的好分析的心理也把音乐从我内心推开。因为,作为一种不是由理智而是由灵魂写就的语言,音乐显然与我的性格格格不入,因为音乐是一个连贯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分析将导致音乐的分离,导致我无法投入其中去感受。周五我乘校车回家的时候,我会戴上耳机听音乐,但这不是种习惯,也就是说,不听对我来说也无所谓。
不过,我仍然需要音乐,我努力地寻找着音乐,希望能够找到那么一首曲子,能让我感受到书所能带给我的激动。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慢慢的明白了我想要的是首什么样的歌,我也慢慢的深入了我自己。早在高中时期,我就开始朦朦胧胧的寻找起来了。我曾因为广告中的一小段曲子而努力寻找,结果找到了那首完整的曲子《moon river》,但不久就失望了。最使我喜爱的是些电影的配乐,比如天空之城的,魔戒的,教父的,卡萨布兰卡的,高达0080的,每当我听的时候,我总能想起那些经典的场景。而这其中又属情书的配乐最使我沉醉,这是因为当我看情书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与那段故事融汇在一起,那种感觉十分特殊,弥足珍贵,当我听着那些音乐的时候,我会觉得回到了看电影甚至是通过电影所回忆起的那些往事。不过我心底里明白,我想要的不是这些。我听过些摇滚、金属、流行、说唱、hippop音乐,但这些甚至连喜爱都谈不上,很快就被我抛之脑后了。我听过傅聪弹奏的肖邦集,瓦格纳的女武神,亨德尔的弥赛亚等古典名曲,大多数的古典名曲慢慢的在我心中沉寂了。但其中有首肖邦的幻想曲,曾让我激动了一阵,但很快我发觉我所要找的不是这首。我还被命运的第三、第四乐章交接的那一段井喷感动过,但不久我明白过来这首也只是接近目标而已。我想要找到的是什么呢?通过阅读与自我分析,我慢慢发觉了自己心中的“魔”,这个魔与歌德毕生搏斗,曾在贝多芬的琴下让他恐惧,在维特中通过创作而被消灭;这个魔也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地下人”所预言的那个双手叉腰踢掉对数表的绅士,是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的母亲,是托尔斯泰的“兽性”,他努力所要忏悔的原罪。我意识到这个“魔”也在我的心底存在着,我想要通过音乐这把最有利的铲子把它铲出来。我相信有那么段音乐,我聆听的时候会呆住,听完后将泪流满面,伏倒在地,亲吻大地与我的泪水,然后甚至可能像古犹太人那样撕毁衣服,虽然他们是要表达悲痛,我要表达激动。在这之后,可能我的生活仍然在继续,也可能我将像那些被“魔”控制的人一样毁灭生活。
这里还有些问题,那些安稳而平和的歌为什么不可能是我的那首歌呢?同样是出于心灵或灵魂深处,为什么莫扎特的歌与贝多芬的有那么大的不同?为什么那个“魔”会与神圣的音乐挂钩呢?我所能给出的解释是,灵魂应当是动态的,狂热的激情与慈祥的怜爱都属于灵魂,二者并行不悖。与慈祥、平和、清明恬静的怜爱相比,爆燥、自由、猛烈混乱的激情似乎不够高尚,但却更纯粹,更自然。同时,要想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必须先要进入到激情中去,去找到灵魂深处的那个“魔”、那个“酒神”、掌握它,然后战胜超越它,接着才能达到“拉斐尔的圣母”、那种平静、慈爱的太阳神的境界,也是最崇高的古典希腊与古典中国的境界。音乐来自于灵魂,所以“魔”就存在于音乐之中。为了达到恬静的高度,我必须要先掌握“魔”的激情,因而,我需要那段音乐,我乐于为了那段音乐而努力寻找。我明白这样一点,仅凭我身上的理智分析无法帮助我完全达到那高度,所以我需要音乐。
这就是音乐与我的关系,我排斥它,因为我无法完全吸收它,但是,我又需要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2#
发表于 2009-5-17 15:3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带着一个特定目标来听音乐。
让你觉得无法接近音乐的这个魔,其实是厌倦。你可能想在音乐内找到一种恒定不变的激情,但感情是你自己的,它是瞬息万变的,你在一瞬间觉得达到了自己深处的目标,其实还是停留在表层,实际是瞎激动,yy呵呵。
我的建议是从先从技术层面上来听。你说音乐是“不是由理智而是由灵魂写就的语言”这话又对又不对。音乐本身的确不只表达我们语言所能表达的事物。但它也有其自己的逻辑。比如你问“为什么莫扎特的歌与贝多芬的有那么大的不同?”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所采用的音乐术语是很不同的,如果你把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和莫扎特比较,恐怕就没有那么大的差距。说到底一切艺术中摄人心魄者都不能用理性解释清楚。但是如果没有在基于技术层面上的足够了解的话,也是很难达到其内核的。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9-5-17 16:10 编辑

你说到的厌倦这一点我也曾想到过,我总觉得一首好听的歌如果一直听的话,那种初听时的感受就没有了,但我仍然坚信有那么首歌,它带给我的激动会不同以往。
你的建议也很准,我在音乐上兴趣可能不缺,缺的就是知识,那些较为技术性的东西几乎都不懂,为此还专门上了半年音乐欣赏的课,仍觉得没什么用,这是相当伤脑筋的,打个比方就是我现在是个不懂橄榄球规则的门外汉在看球,我有可能被那种热血飞扬吸引,也可能完全看不明白,扭头离开。我说的性格因素仍然也是可能的,一个什么都不懂,但是有着激情的少妇听到首热烈的古典乐很可能轻易地被吸引住。那句“为什么莫扎特的歌与贝多芬的有那么大的不同”我本来想写的是“月光曲与命运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不同”,这样的话也许你所说的技术的对比就更明显了。要说为什么改,我想是因为这是篇要交上去的作业,做作总是难免的。如果我是为自己而写,那么我应该就不会用那么多的知识性的东西,这是很卖弄的,而会采用一种较为平实易懂的文体,给不给别人看对写作的时候的心理是有很大影响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4#
发表于 2009-5-17 1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9-5-17 16:17 编辑

嘿嘿~怎么会有这个作业。
其实我觉得还是心态上的问题,从音乐本身来理解,不要受音乐以外东西太多影响。比如你说要找让你激动不已的音乐什么,这个找起来实在大浪淘沙,不如退而感受各自其中的好。至于其他的理论知识等等,也不急,后面可以慢慢来。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9-5-17 16:26 编辑

是我个挺浪漫的艺术哲学课的老师布置的作业
现在这样找找听听也可以,偶尔还能感动或兴奋一下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488

帖子

1494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9-5-18 09:08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是自然而发的艺术。
何故君姿多清瘦 闻之不觉泪沾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5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