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0

精华

7

帖子

26

积分

newbie

邻居古都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0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墙分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有形的墙可以遮风挡雨,可以给人提供一个私密的空间,可以让人明白你和我。无形的墙是一种规矩,一种秩序,一种拒绝。

  这墙也有天然的,如古时大山和大河对人的遮拦,有的是历史的遗存,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分割。

  墙代表了一种秩序。就秩序而言,秩序并不就是真理。秩序是有善与恶之分的。比如,在封建时代流行于诸国的初夜权,你怎么也无法说它是善。但墙,它就是墙,不论无形或者有形,一旦建立它就有惯性,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会永远这么立着,如在多枝尖山头上所看见的那些残垣断壁,经历了历史的风和雨,如今它依然还立在那里,哪怕人们已经早已忘记了它的建立者,它的身份、作用;但它立着,这是事实。当然,柏林墙是到了。它也象征着一种秩序的瓦解、坍塌。

  小时候喜欢爬围墙,因为那时有很多的围墙。围墙把那时的社会分隔成一个一个小方块;有了围墙,人也就有了归属。只是还有很多人在围墙的外面,他们看见围墙里的人就很羡慕,称他们为“公家”的人。这也就有了体制内与体制外之别,现在这墙拆了很多,外围的都拆了,只留下了紫禁城,它太厚,外面还有护城河,人们一般称它为“皇城”,那是“龙脉”,是轻易动不得的。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以其对“自由”的执着而著称于世,其哲学更被命名为自由主义哲学。当年俄罗斯在沙皇的统治下,别尔嘉耶夫还在狱中,沙皇属下的基辅的宪兵司令就曾对他们说:“你们太不自量力,你们面前是一堵墙!”
  俄罗斯哲学家舍斯托夫也是一位用头撞墙的人,他所撞击的是“必然性”,亚里士多德口中的“不听劝说”的石墙。“必然性”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从古至今多少哲学体系都是以它作为支撑点的。黑格尔语:“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尊重必然性,崇拜理性是西方哲学的根基。而舍斯托夫却认为,人的生存是一个没有根据的深渊,人们要么求助于理性及其形而上学,“勿哭,勿笑,勿诅咒,只要理解” ,要么听从为人们擦掉每一滴眼泪的上帝;他说,爱才是生活的法则。这种爱是基于信仰。

  人的生活是依赖于墙的,墙使人由露天成为穴居。但墙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一种禁锢。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这禁锢的枷锁也越来越沉重,文艺复兴是一次解放,中国的“五四运动”也是一次解放,禁锢是必然的,解放也是一种必然,伴随着人对自身的认识,禁锢与解放是交错的。解放的动力来自于信仰,来自于基于信仰的爱,来自于人们对回到人之初伊甸园的渴望。

  墙是禁锢,墙也是“爱”,墙可以使人安逸,墙可以使家成为具体。墙是“爱”的工具,如生殖器是性爱的工具一样,但生殖器不是性爱的全部;墙也不是“爱”的全部。墙是中性的,是器具,“爱”才是整体,是生命的全部。墙是理性的,但理性有时让人在必然性面前低头、折服与顺从,是“勿哭,勿笑,勿诅咒,只要理解”,而爱是倔强的,是万能的,是理性的源泉,是上帝本身,是鲜活的生命。

  墙的根基应是爱。
邻古都而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3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