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日的秋雨(孔——我的学生)

[复制链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5 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无聊赖的我再一次伫立在这高楼之一。
    天公不作美,和我一样,阴沉着脸 ,给这无奈的周末又抹上了一层淡淡的不幸。此时正值初秋,细雨淋在我的脸上,化作浓得化不开的忧愁之泪。在那一瞬间,油然而生一种比较怪异的念头:秋风如此令人凉爽,沁人心脾。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秋雨为什么使人忧愁?不都是秋的附属品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虽爱这句话,却不爱这个理。依我所见,清明时的人们并不都是严肃的,忧愁的。扫墓之后的一家子总会聚在一起,享受生命带给他们的快乐,憧憬着未来,许下个愿望。
收回我的视线,回到这秋雨之中。
    忧愁是秋雨等沉闷、萧瑟的事物所特有的意境吗?人一定能触景生情,而且是一尘不变的望月而思乡,闻杜鹃啼叫而哀伤,观柳而惜别怀人吗?其实不然,人的一切情感并非因物而生,而是从内心发出的。喜、怒、哀、乐是主观感受,并非客观存在的。假如情感是客观存在的话,那么情侣们是不是该为在春意盎然的五一结婚而欢呼、庆祝,而在秋雨绵绵的国庆节年结婚的情侣,只能成双成对的忧愁、感慨万千了呢?由此可见,情感事主观感受的产物。正如同学们看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难分仲伯一样,如果情感也大同小异的话,那么活在这个世界上也真是太无聊了。
    心中有凄凉的事,就算遇到美好无比的事物,也是笑不出来的。水、燕、柳等皆是清新脱俗之物,在温庭筠心中,水流花落叹浮生;在刘禹锡眼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韦庄笔下,“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波十里堤”。有境界,自成高格,但这不是一种定式,知识是人们一种普遍现象而已。所有人都不是触景生情的,而是寄情于景的。
    忽然我有个冲动,我要冲破这个现实,面对秋雨大笑,于庄子一样为亡人弹琴。。。。。。
    此时原本目光呆滞的我终于有了一丝灵性。暮雨绵绵,落在我心上,落得我不愿离去。人有一丝心结的我回忆着第一次去存钱,第一天上学,第一次妈妈来看我。。。。。。种种经历皆历历在目。思索着的一切皆与这江边小镇有关,每一条街,每一家店,每一块砖。。。。。。似乎都有一种亲切感。
    一阵和悦却已令人厌烦的铃声响起,把我拉回了无奈的现实之中。钱钟书有言:“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他始终抱着快乐的希望。”对呀,当我们忧愁之时,惟一的医治方法就是多想些开心的事。心病又岂是外物可医的?干啥要做一个伤心的人。
    微笑面对人生,让秋雨冲洗出美丽的世界。
                                                                                     ——燕子矶中学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0

精华

118

帖子

35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发表于 2007-1-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能像你这般生活,不失情趣,少顷间感悟世间细微,难得,难得!
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KAI传于后,不过自成一言,云所欲云而已。
                  ——李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8 06:0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