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子两代的声屏情缘

[复制链接]

0

精华

6

帖子

1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4 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子两代的声屏情缘
(写在淄博声屏报出版1000期)
文/王继强

    喜欢看报,也许应了母亲那句话:随啊。“随”是地地道道的临淄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嘛。常言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啊。也许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拿到那张期盼很久的淄博声屏报,有种喜出望外抑或相见恨晚的感觉。千里情缘一线牵,父亲同声屏报的情缘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父亲是临淄一个工作了四十多年的金融干部,也怪,你说一个忙里难得偷闲的干部,父亲偏爱上了这份近在咫尺的报纸。报纸创刊后,就津津乐道。如今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近十年了,还乐此不疲的去读报。
也许报纸就是父亲晚年生活的写照,父亲经历了自己买报,单位订阅,如今作为老干部享受到了淄博市农业银行给赠阅的淄博声屏报。如今周二版的报纸父亲是看不到的,每周三父亲喜不自禁的去临淄农行拿报。那个欣喜若狂的劲头简直难以形容。
父亲如今每天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大概得益于几份报纸的熏陶,父亲的三份报纸中就有淄博声屏报。父亲的读报习惯是字斟句酌,字里行间的看。细致的不得了,我的习惯却是津津有味的读在人间、生活家庭港湾、影像、史海钩沉,父亲对军情观察很感兴趣,对生活特别阅读也不放过。当然父亲最关心的还是一周导视,预告的节目剧情父亲是了解的最深刻。
父亲从小只上过几年学,特别注重知识的培养。一个说一不二的领导干部,退休了失落感不少,父亲抛弃了暂时的苦恼,自己制定了计划,什么时间锻炼身体、什么时间做饭,到了拿报读报的时刻,他是雷打不动的去做。读书看报的生活,父亲逐渐适应了。   回忆父亲衷情淄博声屏报的点滴往事,父亲很欣慰,我们受启发。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父亲读报的情景,看到好文章,旁若无人的朗诵,仔细品味。难能可贵的是父亲特别认真仔细,不时发表自已不同的见解。父亲的一个好习惯是,看过的报,就点评。话不在多,就在报纸上写出感受。
我已经与淄博声屏报朝夕相处了20年,拿起笔来写稿子,给声屏报投稿,到痴迷不悟,每次父亲看到我发表的文章,总是电话报喜,滔滔不绝的是许多鼓励,当然也直言不讳的指出不足。在这种书香氛围之中,我也从小培养了爱读报的好习惯。如今我在淄博文学界小有成就,这与父亲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父亲是一个特别细心的老人,至今他家的地下室里还珍藏着声屏报创刊时的报纸,如今已经是弥足珍贵了。在我的一再软磨硬缠下,父亲给我一张1999年3月9日出版的总578期报纸,看了“大千世界”版面的幽默走廊让我忍俊不禁。文学副刊“青青草”那篇小小说《小K》,真是念念不忘啊。如今众所周知的散文家憨仲的散文集《故乡的情丝》出版预告让我耳目一新。
那期影视论坛的编辑刘培国,虽然没有谋面,不过闻字识人,我书橱里的那本散文集《酥锅》我是百读不厌啊。
十几年了,父亲乐此不疲的对声屏报上所刊登的大事津津乐道,记录下来,珍藏起来。如数家珍,头头是道的点评。
   

   
记得意气风发的年代,声屏报诞生的年代,我从郁闷、忧愁的生活色调中走出来。驻足于报摊抑或文化宫,旁若无人的去读报,当作一大享受。
有趣的是我与爱人第一次见面约定的信物,竟然是一份当天新鲜出炉的声屏报。它仿佛成了我们约会中的“红娘”,见证了我们的爱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
父亲的执着,成就了我的痴迷,那份依依不舍的情都遍布在淄博声屏报的字里行间,也许不止20年,甚至30年,40年甚至永远。
1000期,也许是淄博声屏报新的起点。成就和飞跃,也许是读者的心愿,对此我们信心倍增,拭目以待。

单位: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2554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8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