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法国梧桐 ——断片、箴言、文艺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mu    时间: 2007-1-27 13:35
标题: 法国梧桐 ——断片、箴言、文艺随想
法国梧桐
                                   ——断片、箴言、文艺随想


1

      法国梧桐!——这是秋季的法国梧桐(它还有一个美妙的名字:悬铃木),伸展出宽阔的枝叶荫蔽了整个街道,从而在灰白的路上投下摇曳的昏影。黄褐色的绒絮在风中缓缓飘动,仿佛水中的泡沫。
      像一片绒絮,我们在空旷的世间……在一切的梦境中随风飘动。我们零落的思想也像这类的绒絮——还不如说是潮水中的荒弃的木船,无意识地倒退而前行,但总归是牢牢地栓在码头上,只不过这木船像周围的一切,在朝霞的万丈金光中愈发肃穆起来。

2

      黄昏:在窗畔的暮色中很容易得到朴素的诗句。这种健康的审美观近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庸俗的,嘶哑的喊叫。
      我写道:

      黄昏

            她随意地涂抹成了这天空。
      游动着的最后一点霞光在群山中入睡。

            多情的落日,柔美的黄昏,一片霞光铺满了山冈。
      歇歇脚吧,不要再走了,不要再跳了。

            多情的落日,柔美的黄昏,一片霞光消逝在山冈。

3

      回归原始的想象吧,在那隐匿的扶疏绿叶后,有一湾琉璃般的湖水。湖边总是栽种着一株熟透了的樱桃树,那鲜艳诱人的樱桃,是情爱的化身……石缝间织上了绿苔,云雀在林间啼唱。

4

      游戏总是快乐的,但当一个参与者对规则产生了哪怕一点怀疑——对他来说就不再那么有趣了,这就变成了某种单调的,威严的,可笑的东西。

5

      流浪者是远野上的稻草人,时时在驱赶名叫孤独的乌鸦。
      S说:“那是过去的事情了。稻草人现今是为了追寻乌鸦,才索然地站在田野中的。”

6

      观看戏剧并不比阅读小说更具有震撼力,因为除了作者自己,任何人在把握作品的力度上都是需要怀疑的。这种怀疑直接导致了戏剧本身对于观者影响力的减弱。

7

      沙漏——时间是悄无声息的沙漏,在永不停息的翻转之间,我们被奇怪地磨耗成了一种计量的单位。

8

      宇文所安的《盛唐诗》,一个有修养的学者心怀崇敬地望着天才们——不是我们经常做的,狎昵地装作古人的亲戚,还略带自豪的说:“看嘛,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9

      当你面对眼前的山丘,溪涧——而这种存在又被观者在脑中随意摆弄,如多层的底片一样调换着次序来创造更美,这便是艺术的逸乐了。

10

      最高形式的写作,最高形式的阅读……只是为了激起创造力这枚硬币的正反面,而造物主正有无数的这类银币向人类中的幸运儿兜售。

11

      一种差别——就是多言无知的绵羊,与少言睿智的绵羊有意躲避对方所产生的差别。

12

      又有谁不愿做一颗孤独的恒星,在广袤的太空中闪烁着光芒!人们往往抱怨他们出生地太迟,好象一切功绩都在漫长的历史中完成了,值得我们做的少的可怜。其实这条光河才经过了第一次的洄转,缓缓流向更深的时空中去了。

13

      艺术是一只慢箭。慢箭:比“箭的离弦”更令人惊讶。

14

      “和风泛紫若,柔露濯青薇。”
      黄昏的山峰熄灯了,微风在他身边低声地、温柔地唱着摇篮曲。

15

      从海上眺望陆地,可以清楚地看见岸边的岩石上长满了墨绿色的地衣——如色彩单一的绸缎。在离海岸不远的岩洞旁,S艰难地穿过矮小的灌木丛(用他的捕兽短刀)并发现了晶莹的辰砂。随行的人说,人们从辰砂中提取红色的颜料,用以装饰画艺。将其劈开:铅灰色的表面下是红色的晶体,熠熠生辉。这些美丽的物质有巨大的毒性,我们便将奇形怪状的矿石一并抛进了海中。

16

      佩索阿说:“比起创造生命的上帝,我更爱生命本身。”
      我说:“是爱创造了万物,爱就是唯一实体的上帝。”

17

      “所有美的事物必然是有其深刻性的,喏,在美的花园中,情感与思辨的种粒是随性播撒出的。” S望着我说道。
      我说:“或许是——谁知道呢?可无论如何,都是假装而为之的——才能使一切作者有机会欺骗像您一样的理论家。”

18

      “旧的曲调来唱新词。”遗憾的是,埃拉托更爱新的曲调。

19

      ……四周嗡嘤不停,在丛生的牵牛花中,我的目光与一株光彩夺目的紫色花朵相遇。她是那样地伫立着,在群花之中仿佛有特殊的光辉笼罩在她的周身——像一个焦急等待着情人归来的女子,自不待言,受着云层之上阿佛洛狄忒的庇护。

20

      乌黑的发鬈,明亮的眼眸,温柔的低语……是遥不可及的,在清亮的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容易失去的,多么飘渺的希望!宛若破晓时分的一首甜美的哀歌。情人们将他们自己的命运完完全全系在了这小小的光点上,心在怦怦直跳。看上去像是所有积聚的爱情使它们这样微弱地发光。
      远处传来恼人的歌声:

      为什么当你们洒下光辉,总诱人对广袤的天宇憧憬?
      你们柔情地抚慰着心扉,天上的星星,迢遥的星星啊!

21

      我们的学者说:“青年之傲气嘛,恋爱嘛,对于生活之热情嘛,总之一切之一切!都可以理解,但要适可而止。这就像煮茶一样,所谓……”
      他们何不带着茶具见鬼去呢?

24

      骄横自大,还不如目不识丁好一些。
      令人惊讶的是,目不识丁的人也终于自大起来了。

25

      我们更爱那些曾倾注过我们的爱的事物。

26

      又是一片浓雾——傍晚时分,淡蓝色的雾已经罩住了远处的灯光。又暗又模糊……雾中的城市,比如奥德修斯的雾中远行。只注意不能太戏剧化——一看到发亮的白瓦就激动万分什么的。会给读者这种感觉:哎!浅薄的场景!浅薄的人物!

28

      滂沱的大雨。面对风暴如此盛情邀请,我敏捷地写下了它的名字:

风暴

怒吼的坦塔罗斯


      当然还有题词:
如同你,我们没有归宿。
——雨果

      接下来便容易多了,要以一个突然出现的声音为开端:

      “坦塔罗斯在受刑。”S打开窗子,风暴如幽灵溜进了屋子。那是什么样的天空呵——受难者手上绷起青筋,不住地颤抖,灼热的泪水穿透了灰暗的云层。“无论他如何愤怒地咆哮,如何哀婉地哭泣,如何焦渴难耐以至失去了音调,他都要一直如此。” S说。

结语


      我们的时代——长久的、在毁灭与创造之间犹疑的单摆。它必定要经受几次不小的惊吓,但随即会对这习以为常,或是厌倦了一切周期性的活动,直至被它的非理性的狂热带向两极之外,那片更广阔的地方。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7-1-29 14:29
嫉妒!很美的文笔,要是我写得该多好啊!
作者: lxj3519    时间: 2007-1-29 17:08
好文笔!

拜读!
作者: wmlfw    时间: 2007-1-29 18:22
“S”?!
这个味道好象在哪里闻过……
作者: G.Z.D    时间: 2007-1-29 20:14
牧先生怎么不投稿捏
呵呵上面怎么有五个大拇指撒……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7-1-29 21:46
当老大的就是不一样,出笔不凡
另人嫉妒啊.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1-30 18:01
呼呼,呵呵,写得真好!
作者: wmlfw    时间: 2007-1-31 12:45
附:

[box=white]悬铃木:落叶乔木,叶子大,掌状分裂,花淡黄绿色,果穗球形。可以作为行道树,木材供建筑用。也叫法国梧桐。[/box]
作者: mu    时间: 2007-1-31 14:21
觉得这样挺不错,用本子记下闪念
《法国梧桐》中有不少能扩展的灵感,被我抽出深化,独立成文了。

大连绝大多数街道旁都栽满了法国梧桐,首段是这里真实的秋冬季景色。
褐色的球形果穗的绒絮时常会在海滨的路上飘荡……很迷人。
作者: wmlfw    时间: 2007-1-31 14:23
那骑自行车不是很危险?!像棉絮一样……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1-31 14:53
不会吧,在上海也栽满了法国梧桐,可从来没有冬天柳絮乱飘的情景

记得一个作家说过,现在要分辨一个城市,只有靠街边的树了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7-2-2 00:07
上海确实都是法国梧桐,可是我居然在一条马路上看到两边载的是柳树……
怎么从树判断城市呢?
话说回来,牧人先生的积累还真是强悍~~~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