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关于命运的土鳖故事。一算命先生喜欢乱算,算到某日某时屋中花瓶会被摔烂。先生不信邪,担心被下人或阿猫阿狗碰掉,于是那天就一直捧着花瓶,自然结果就是那么土鳖,花瓶被自己不小心摔了。这土鳖故事的寓意是命运不可变,当你为预知命运的而沾沾自喜,却不知这一动作早是命运一招阴毒的棋子。黄易的《寻秦记》最后透露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思想,其实《寻秦记》并不是黄易最早表露这种思想的作品,在更早的短篇作品《情约》里也是一个类似的故事,未来时空的女子因为图书馆里一部言情作品回到现在,与男主人公发生关系,随后又无奈回到过去。于是曾经沧海的男主人公也就成了痛苦的夜莺,写了那部注定在未来会被女人看见的小说,风花雪月如此轮回循环。对于我来说,最早接触这种朴素的宿命思想还不是《情约》,而是一部抄袭《情约》而拍成的三级片,由已退休的、我心目中猥琐长存的曹查理先生主演,具体名字忘记了,具体观摩的时间也忘记了,大概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吧。印象中有关于这个花瓶宿命的东西,还有布鲁斯·威利斯1995年主演的一部戏《十二只猴子》(未来总动员)。这部片子给我印象之深刻远大其老布的die hard系列,整部片子弥漫着花瓶必将会摔碎的暗示,灰色颓败如同感伤寓言,诗意的疯狂,焦虑不安。沉重的末世气息以致我一直觉得《世界末日》的片名用到这里更合适点。在末日的零乱街头,十二只猴子的预言写于橱窗,嗤笑着世人愚昧。这情景难免让我对应《sound of silence》(沉默之声)的一段歌词: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先知的话语写在地铁墙壁和出租公寓大厅之上)。但这些话语始终如《十二只猴子》里布拉德·皮特的喃喃疯语一样,象无声坠落的雨滴,回响在枯井里。
????? 如果宿命当真无可改变,那么预言就显得非常残酷,象上帝的一杯甘美毒酒,你喝下去吧,因为你将死去,此时不饮更待何时?这牧者引导你走义路,但下一站可能却是死阴的幽谷。互为因果的对立是一个死循环,任何企图通过剖析当中关系而跳出循环的举动都是徒劳,你费尽力气提起一只脚所踏入的只是另一个圈套而已。感到花瓶会摔碎的先知必将亲手印证此预言。因为先知太在意这个花瓶,需要把它牢牢掌握,所以它注定碎掉。这世间又有什么是可能牢牢地掌握拥有的呢?脆弱如同花瓶的感情或许曾因为一个眼神而固执得像树根,而蚂蚁与老鼠不停地噬食之下,何处可以长存。尔本尘土,也将归于尘土,不同于其他尘土的,是你曾经生长过。如果知道终究枯萎,是否还要生长呢?问题又回到了一个土鳖的探讨上来了:要在意过程,不要在意结果。然而过程与结果只是相对的,这个结果很可能只是下一个过程,而为了继续美好的过程,我们有时候必须完成许多结果。美好的过程是难捕捉的,缺乏关注她会死去,过度关注她也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变形,沉重的低喃诉求会让她不堪重负而破碎。或许,这两只为了不伤害彼此的刺猬太过小心翼翼;或许,还未找到一个平衡的取暖点时,冬天就已经来临。即使如此,刚握过的手,还可残留给我一丝温暖,这个夜晚作者: ryan 时间: 2007-1-4 20:49
在剧中俄狄浦斯王提出了泰瑞希阿斯这个先知为什么:(1)斯芬克思之谜为什么不解?(2)为什么不提早在俄狄浦斯王登上王位之前告诉人民俄狄浦斯王杀父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