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谢谢回答我的问题,大家讨论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assking    时间: 2006-7-7 11:17
标题: 谢谢回答我的问题,大家讨论讨论
尼采、罗素等一些人对卢梭的人品有怀疑,您认为呢?
作者: mu    时间: 2006-7-12 17:17
我也有点怀疑..
不过好的文学家不一定人品就好
卢梭也很不错了,比起波德莱尔等等..
况且还写了《忏悔录》,罗素尼采自己就没有忏悔的嘛?……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6-7-12 18:39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7-12 17:17 发表
我也有点怀疑..
不过好的文学家不一定人品就好
卢梭也很不错了,比起波德莱尔等等..
况且还写了《忏悔录》,罗素尼采自己就没有忏悔的嘛?……


如果他没写忏悔录还好些,许多人都怀疑<忏悔录>与作者声称的相反,写得不够诚实。
作者: mu    时间: 2006-7-12 20:22
原帖由 Hermes 于 2006-7-12 18:39 发表


如果他没写忏悔录还好些,许多人都怀疑<忏悔录>与作者声称的相反,写得不够诚实。


他不写忏悔录谁知道他是谁……
诚实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很困难……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7-18 04:20
敢于剖析自己已经难能可贵了。当时卢梭始终不能和巴黎的社交圈子融合,就说明他性格上毕竟有淳朴的一面。面对巴黎的浮华奢侈,他的本性并没有迷失,这点要比当时的很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来得可贵了。
作者: H.James    时间: 2006-7-19 09:18
原帖由 fourmis 于 2006-7-18 04:20 发表
敢于剖析自己已经难能可贵了。当时卢梭始终不能和巴黎的社交圈子融合,就说明他性格上毕竟有淳朴的一面。面对巴黎的浮华奢侈,他的本性并没有迷失,这点要比当时的很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来得可贵了。


卢梭面对巴黎的浮华奢侈..还是愿意的吧,只是敌人太多了住不下去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7-22 02:19
敌人?比如?
文学家和哲学家只有论战,思想的对手,没有你所说的敌人

PS,不好意思,刚才刷新没找到编辑,以为没有,所以多占了一层~~~

[ 本帖最后由 fourmis 于 2006-7-22 02:29 AM 编辑 ]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7-22 02:28
《忏悔录》里边卢梭对巴黎的风气和自己的实际内心追求写的很详细了。
即使是在交际圈子不顺利的时候,还是和DIDEROT他们有来往的。卢梭一直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他一直坚定的相信,法国当时的民族性格来自乡村,来自质朴和田野(这点上是和17世纪法国的文学特点相吻合的,并且他的观点是对法国17世纪和FRANCOIS一世以后法国文学,社会发展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
他一生喜欢生活的环境都是需要相对安宁的,他讨厌巴黎那种浮华的风气,他的音乐作品出名时,他天天只能忙于待客,根本不能有静思的时间,他对当时有点空泛的SALON风气不是很来电。而且他也详细地阐述了,他是如何在SALON里边出丑的。
这点你可以参看当时文学家,艺术家对ROUSSEAU的评价。
作者: 寒鸦    时间: 2006-8-6 14:36
即使卢梭写了《忏悔录》,我们也不知道他是谁!!
作者: mu    时间: 2006-8-10 20:52
标题: 回复 #8 fourmis 的帖子
卢梭在《遐想录》中总是写他在SALON里面如何的窘态,例如一次一女士问他有无孩子。其实在我们看来正常人可能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反应……
作者: H.James    时间: 2006-8-14 14:21
原帖由 fourmis 于 2006-7-22 02:28 AM 发表
《忏悔录》里边卢梭对巴黎的风气和自己的实际内心追求写的很详细了。
即使是在交际圈子不顺利的时候,还是和DIDEROT他们有来往的。卢梭一直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他一直坚定的相信,法国当时的民族性格来自乡村, ...


我怎么就不相信卢梭对SALON不动心,他是由于多次的错误,使他在SALON里面很没有面子....
正好人们喜欢隐居的哲学家,于是他学着祖先也搬到乡村去了
作者: 雨无伦次    时间: 2006-8-28 15:25
哦,非要这么说或许是他对他的孩子要说很不负责吧,当然或许也要说是陷入了一种自己后来才意识到的误区吧.
作者: mayitbe    时间: 2006-10-1 03:54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8-10 08:52 PM 发表
卢梭在《遐想录》中总是写他在SALON里面如何的窘态,例如一次一女士问他有无孩子。其实在我们看来正常人可能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反应……

敏感的人总会有过激的反映,像马塞尔 普鲁斯特
作者: H.James    时间: 2006-10-1 10:34
原帖由 mayitbe 于 2006-10-1 03:54 AM 发表

敏感的人总会有过激的反映,像马塞尔 普鲁斯特


说的很准确啊!很多浪漫主义者都一样敏感。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10-1 11:09
其实是有很多人认为<<忏悔录>>写的假,是一种矫情的表现.
作者: H.James    时间: 2006-10-1 11:33
标题: 回复 #15 北溟之鸟 的帖子
当人们习惯了面具的虚假,反而真诚的坦白被当成矫情。
作者: mayitbe    时间: 2006-10-1 16:01
太多人因为现实冷漠,永远不会像卢梭们一样敏感,这类人应该去搞政治,我很怀疑那些人看这类书的目的。
作者: 钥匙丢了    时间: 2007-7-17 08:53
标题: <忏悔录>永远不要批评
世界上谁没有一点坏的事或坏的思想!!各位就自己想想自己,有多少敢说自己在同样的年龄段比他高尚!
各位!这个题目根本没有提的价值,虽然我喜欢尼采,但是我想他可能看<忏悔录>的时候没看题目,或着根本没有宽容的心!大家拿起书看看,题目的意思说的够明白了--------忏悔呀.知道错了,忏悔了,你们还要怎么样呢?一开始就抱着批评态度看这本书的人,一开始就错了!
作者: lxqs2006    时间: 2007-7-17 09:24
忏悔录里我看到更多的不是忏悔,

而是表棒自己和指责他人的言语
作者: 傲慢与偏见    时间: 2007-7-20 10:45
要一个人面对久远的过去的错失是容易的,困难的是面对当下的错误。卢梭的未尽之处就在于此。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