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谁看过<玫瑰传奇>吗? [打印本页]

作者: H.James    时间: 2006-6-15 18:21
标题: 谁看过<玫瑰传奇>吗?
影响力如此广的文学作品啊,现在竟然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
作者: 奥利维埃    时间: 2006-6-15 22:59
貌似没有中文版
<列那狐>和<特里斯坦与伊瑟尔德>人民文学倒是出了一个中文版
作者: H.James    时间: 2006-6-26 21:03
列那狐是写给女性读者看的,貌似现在的儿童读物
作者: 竹傲风    时间: 2006-10-14 08:11
《玫瑰传奇》这种作品恐怕只有保留在文学史上的权利——《罗兰之歌》倒是翻译过来了,相比《伊利亚特》有多烂啊
作者: G.Z.D    时间: 2006-10-15 16:48
听说过叫《玫瑰奇迹》的~应该是同一个吧……
作者: cygnuszzz    时间: 2006-10-17 21:23
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第一章 有提到 我的了解 尽此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11-4 17:09
le Roman de la Rose
第一部分是Guillaume de Lorris写的
第二部分是Jean de Meung写的
全诗21750行,八音节诗
中文版应该还是有的,郑克鲁的《法国文学史》引用的部分都是中文的。
不过国内出版社比较重视销售量,不太重视书籍本身的含金量,所以出版的数量应该很小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11-4 17:13
忘了说了,不过这书是法国中世纪的文学范畴

楼上说的《玫瑰奇迹》是法国现代作家JEAN GENET的作品 Miracle de la rose

[ 本帖最后由 fourmis 于 2006-11-4 05:42 PM 编辑 ]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6-11-4 23:51
原帖由 fourmis 于 2006-11-4 05:09 PM 发表
le Roman de la Rose
第一部分是Guillaume de Lorris写的
第二部分是Jean de Meung写的
全诗21750行,八音节诗
中文版应该还是有的,郑克鲁的《法国文学史》引用的部分都是中文的。
不过国内出版社比较重视 ...



中文版应该没有吧,至少从未听说。

“郑克鲁的《法国文学史》引用的部分都是中文的”不能说明问题,较大的可能是作者译的片段而已。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11-5 04:45
呵呵,你去看老郑的原文就知道了,按正规的格式翻译的,不是那种充数的翻译。按我个人的理解,是有人下工夫做的。
说三个问题:1,对西方古典作品的重视度,当今不如54时期,好多54时期翻译的作品仍能在今天保持很高的再版率(今日翻译整体水平不如以前)
2,诗歌这个东西,西方和东方相差太多,再好的翻译,原文的意味也会减损很多。看翻译的也就看个囫囵吞枣而已,原作者的格律变换,音韵与用词的奥妙,很难认识得到。
3,国内出版社不注意保护优良的文学作品,真正的好东西被湮没的太多了。而西方对出版物的尊重度还是满高的。比如同样一部帕斯卡尔的《外省书简》,不同的编辑和不同的修订者,很可能相差很多(比如注释,前言,原作的忠实度等等)。举个国内的例子,2000年3月第一版的陈振尧的《法国文学》跟其1989年10月第一版,97年6月第2次印刷的《法国文学史》内容雷同的厉害(基本前者就是后者的精编提炼版),就这本《法国文学》从第7节开始,到12节,都是18世纪的内容,而13到16是17世纪的内容,两部分完全颠倒了,其他章节都是按各个世纪的时间顺序书写的。真不知道说编辑和出版商什么好。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6-11-5 13:06
郑的那本书我没有,所以不好说。我之所以认为它没全译本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1。这是个大部头作品,照你所说全诗21750行,差不多是两部荷马史诗的分量,花这样大的工作量来译这样一部在国内相对冷僻、不被重视的书,在国内译界是罕见的。2。郑克鲁本人译过三卷本的《法国诗选》,涵盖法国各时期的代表诗作,他写文学史,想来从自己的译作中引用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引用了他人的译文,照理应该有注明。如果他在书中注名是引用谁的译文,请给出,这样或者可以查到相关资料)。3。如果确有中文全译本,那么可能是港台的译作,大陆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么大部头的译作不可能未见载于资料(请参看本论坛转载文章中的书单http://www.reeds.com.cn/viewthre ... &extra=page%3D2

http://www.reeds.com.cn/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关于你说到的另三个问题,第1、2个问题我补充如下:
1。不能说“对西方古典作品的重视度,当今不如54时期”,实际上现在翻译西学的风气还是有的,而且涵盖范围更广,几套有影响的大型译丛都是五四后的成果(如商务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3。你举的例子“比如同样一部帕斯卡尔的《外省书简》,不同的编辑和不同的修订者,很可能相差很多(比如注释,前言,原作的忠实度等等)。”
国内在出版中国的古典作品不也是这样吗?只不过我们对西学没有中学那么精通,所以做不到外国那水平。这些都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做不到。现在有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尽量向国外看齐(刘小枫的“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丛书就是朝这个目标努力的)。

[ 本帖最后由 Hermes 于 2006-11-5 01:50 PM 编辑 ]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11-5 18:27
呵呵,你说的这套丛书,我还上高中就知道了。
但你要说这是套“社科”丛书,我绝对认可,但这不能说是一套“文学”丛书,即使有些是可以放在文学的范畴内的作品,从出版商和编辑的角度,也是更偏重其哲学思想和社会意义。另外请斑竹看看WIKI对这套丛书的一个简单的评论,看看这套书是不是都是建国后的成果,是不是有很强的“五四”情节
我说如今不如54是单从文学的角度,那时期西方政治经济都处在最高峰,文学上开始从启蒙和象征意义上走出来,走向未来主义,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而中国当时的国情,封建制度的轰塌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对西方的关注度要比今天高的多,语言学角度上对废除旧语体的呼声相当高,而创立新语体的过程中,自然借鉴很多西方的风格。如今有这些外部条件和风气么?每每看到国内“文坛”的争论就觉得好笑。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6-11-5 19:50
呵呵,我确实没注意你是在说”文学“丛书,如果你要局限在这个范围内,当然也可以。你说那套书(我上初中就开始读了:))不都是建国后的成果,我以为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那些译者很多都是老一辈,经历过五四,但是这套书的出版发行确实在建国后,从它作为一种成果发布出来为人所知这个角度看,他确实是建国后的成果。

现在自然不像那时候那么急风骤雨,而且我们也确实进入了缺乏大师的年代,但是现在要向西方学习的任务一样存在。现在没有那样的社会背景,但很多外部条件是改善了,例如资料的获取方面,与国外学术的交流的机会,虽然不够景气(然而整个大环境也是不景气,不仅西方文学的研究),但毕竟还是有成果,有进步,不能一概否定。
作者: fourmis    时间: 2006-11-6 04:17
《荷马史诗》够经典了吧?原文是古希腊语写的长短短格六音步诗行,无尾韵。
两个短音节可以用一个长音节来代替(除第5音部以外),可演化成16种格律。吟诵时通常在第三音步长音节或短音节后停顿,个别诗句在第2,4音步有2次停顿。

意大利1360年有了口头翻译的版本,1440年出现了拉丁散文的版本,1448出现了最早的印刷版本,1476出现了维吉尔风格的拉丁文版本,19世纪出出现了意大利文版本

法国1545出现了选译版本,正式的完整版出现在1711年,18世纪末出现了更精准的版本。

英国最早的版本出现在1611和1616年,蒲柏在18世纪初用压韵的五音步翻译,考柏在18世纪末用无韵诗的格式翻译,布彻与兰合译的版本是英国最好的散文版之一,其他还有W。H。劳斯,F。L。卢卡斯,E。V。里欧的版本等等。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黑苏斯用拉丁文六音步诗体最早翻译,18世纪末福斯的版本,本世纪舍费尔的版本,沙德瓦尔特,R。施罗德,A。魏迈尔,H。鲁佩和格拉费的版本等等。

俄国格涅季奇的版本1829年出版,20年后茹科夫斯基的译本,1896年明斯基的版本,本世纪B。B。维尔萨耶夫的版本。

美国除了直接出版英译本外,1884年帕尔默的译本,本世纪50年代R。拉铁摩尔的诗体版本。

1904年苏莱曼。布斯塔尼的阿拉伯译本

日本明治时期生天长江的译本,1939年田中秀夫与松浦嘉一的译本,1943年土井晚翠的版本,二战后吴茂一的版本

我国1924年郑振铎在《小说月报》上首次对《荷马史诗》进行评论。1929年高歌翻译丘尔契的版本的缩写本出版,二,三十年代报刊上多现对《荷》的评论,1934年傅东华的译本是参考考珀的英译本(同时参考蒲柏,布彻,帕尔默的英文版),这个是我国第一个全译版本。1956翻译出版查理斯。兰姆改写的《奥德赛的故事》,1957翻译出版丘尔契改写的《伊利亚特的故事》。我国第一个根据希腊原文翻译的版本是杨宪益的译本(1964年),1979出版

慢慢来吧,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6-11-6 12:36
你的资料还挺全
作者: Julien    时间: 2007-12-5 23:12
《三个火枪手》开头提到过... ...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