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吉皮乌斯诗选
[打印本页]
作者:
诸神的复活
时间:
2006-6-15 00:43
标题:
吉皮乌斯诗选
无题
我是神秘世界之神,
整个世界都在我的幻想之中。
我不会为我自己树立偶象
无论是在地上还是天空。
对于我所具有的神之本性,
我严防死守秘不示人。
我像奴隶一般辛勤劳作
为自由呼唤夜、黑暗和安宁。
1896年10月28日
张冰 译
--------------------------------------------------------------------------------
无题
亲爱的上帝,你铸成的大错,就是我的一生。
你造我造得很不对劲儿。
难道能叫一个心灵总在微笑的人,
充当一条疯狗的帮凶!
你的计划我并不想毁掉,
心想:"我不妨就当狗一条"。
马马虎虎我学会了嚎叫
甚至习惯于对着月亮吼叫。
可亲爱的上帝我还是不对劲儿。
要我继续做狗我已经再也不能。
喏,你瞧,我还算条狗吗!
我是个热爱艺术的诗人。
1912年7月18日第150页
张冰 译
--------------------------------------------------------------------------------
无题
在残酷而血腥的蹂躏日,
我赶去看我的未婚妻。
我碰到全家人都在一起
呆在家里。
全家人全都躺成一堆……
黑红的鲜血流成了河……
乳房和脸上被钉了钉子
一枚枚。
曾被爱情燃烧过的一切,
又被黑暗的势力粗暴地毁灭……
身体被一枚枚铁钉钉过的
就是我原来的妻……
1906年6月22日
张冰 译
--------------------------------------------------------------------------------
无题
我的倦意无边无际,
我无望的劳作深不见底。
夜半的霞云照彻了夜里。
到哪儿能找到这样的毅力,
能让我把这魔鬼的容器
喝到最后一滴?
你瞧我的满头青丝
都已变作白的。
我依旧是从前那个贫穷的浪人,
哎,智者在寻找
永恒的语辞,
可这又能和谁有何关系!
1910年6月18日夜
张冰 译
--------------------------------------------------------------------------------
无题
田野上连鬼影也见不着一个。
有人喊:"快帮帮我!"
可我又能做什么?
我自己还累得要死,
是个穷鬼,矮小的身个
我又能帮得了什么?
寂静中有人还在呼叫,
"快到我身边来,我的弟兄!"
两人一起,会很轻松,
假如你无法走近,
我们就一块儿死在途中,
一起去见死神!"
1897年5月18日
张冰 译
--------------------------------------------------------------------------------
无题
有一次我在暴风雨中的海上航行
我的小船即将下沉,
于是我呼喊着:"魔鬼呵,我的天父,
救救我,你瞧――我就要沉没。
不要让我有罪的灵魂
不到期限就先死去,――
我要把我暗无天日的余生
全交给黑暗的罪恶统治"。
于是魔鬼把我抓住
扔在一艘半毁的大船。
在船上我找到一付木浆,
一只凳子和一张灰色的帆。
于是,我重新将我那被抛弃的灵魂
和我那罪恶的肉体
带上陆地
得以度我病态和罪恶的余生
魔鬼呵,我的天父,
我信赖危难关头你所给我的庇护,
当我在暴风雨的海上航行
是你将我救出了火坑。
我要把你赞美,我的天父,
而把不公正的岁月咒诅,
对世界,我将给以谴责,
而对诱惑――我将屈服于诱惑。
1902年7月23日
张冰 译
--------------------------------------------------------------------------------
无题
我住在黑暗的洞穴,
我看不见白夜。
在我的希望和信仰里
没有光照和星月。
通往洞穴的路还不曾有人走过,
这不是安全的保障是什么!
我的洞口十分隐蔽,
我的眼前燃烧着烛火。
我的洞穴潮湿又阴暗狭仄,
想要取暖也没东西点火。
我的洞穴远离尘嚣,
这里正是我将死之处所。
1902年6月16日
张冰 译
--------------------------------------------------------------------------------
无题
复活不是我的向往,
也不希冀彼岸的天堂,――
临死前,我不会悲伤,
更不会飞往任何地方。
我只是熄灭我的灯光,
把我的嘴唇牢牢合上,
而在无声无息的彼岸,
把曾经的一切统统遗忘。
1900年6月25日〖白银时代诗人〗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张冰 译
--------------------------------------------------------------------------------
创作
你的灵魂摆脱世俗生活
的牢房奔向
理想的天堂,
那是无以企及的地方。
永恒的幻影在那儿相会,
并急遽地飞翔,
你用幻象的结晶体
创造灵感那
清晰而又冷峻的形象。
而一旦重返地球,
不可企及开始溶化,
她在苏醒,并沉没在
存在的空气和浓雾中,――
回忆的一线天光
突然在她身上迸发,
于是她便如一弧闪电
划破人类痛苦的无边黑暗。
1893年2月3日
张冰 译
--------------------------------------------------------------------------------
无题
我喜爱幻想,
和不存在物的迷狂
并把我软弱的灵魂向它献上,
我只偶尔过问俗务,
且对它冷漠而又荒疏,
在子夜时分的静谧之中,
青草在我脚下沙沙作响,
它们散发着浓郁的芬芳,
它们以令人疲倦的梦幻
和使人不安的幻想
报答恬静的月光。
1895年12月7日
张冰 译
--------------------------------------------------------------------------------
无题
在声息全无的夜晚的寂静中
你站在我身后,十分安静,
你象坟墓一样沉默、幽暗,――
我听不到你的一举一动。
不敢回头,我怕,
你忧郁的目光停留在我的身上,
你就象夜晚的花朵,
只对着黑暗开放,
就这样你从我身上打开
所有在寂静中十分敏感的官能,――
于是我走进你的小院,
在你迷人的世界里消魂。
1896年5月28日
张冰 译
--------------------------------------------------------------------------------
无题
极乐就是我的痛苦。
我欢快地看见你的轮廓――
那是死神的前兆和衰落。
如同一棵凋零的白桦
每片叶子都开出幻想的花
那是无以言喻的美在喧哗。
张冰 译
--------------------------------------------------------------------------------
无题
远离生活恶毒的嘲笑
和虚言诳语无谓的恭维,
我步入梦的幽谷,
与我无情的未婚妻相处。
她在谈论苦难,
她的居处本身就是一场考验,
她那致命的床帐,
就是用欢乐的苦刑酿造。
张冰 译
--------------------------------------------------------------------------------
无题
呵,死神,我在向你诉苦,
你这恶毒的鬼,统治着世界,还把地上的一切荼毒,
你偏在阳光明媚的正午找我,
把我领上了人生之路。
我看见在你的光照下,
人们忧郁、软弱而又恶毒。
于是我悟到,在你的呼吸中,
恶与人的生命一道,如烟一般散落。
1897年10月20日
张冰 译
--------------------------------------------------------------------------------
公众的声音
你要写得和别人一样,
而我爱读的东西也全都是这样:
好玩的东西不能少一样。
那你写的是什么?关于爱情,
复仇、新娘和仇恨,
你的话语太少、寡情。
全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像,
忏悔的偶像
加上灯架上微黄的烛光,
随后是浓雾里的沼泽,
加上些什么可怕的东西,――
不联贯的梦,模糊不清的臆语。
你既想追求声望,
和颓废派的毒素
那你就休想打动人心,
但你得写诗歌颂穷人,
或是让主题不致有害于人
最后还要写得简明。
1898年10月8-9日
张冰 译
作者:
诸神的复活
时间:
2006-6-15 00:43
谢碧滋:白银时代人物速写iii
……这位可亲可敬的齐娜意达·吉皮乌斯是主张革新东正教的著名政论家、批评家和小说家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梅烈日科夫斯基的妻子,在当时文学界颇负盛名又有点儿名声不佳。此外,从现在看来,我仍然觉得她身上存在着一种恶魔气(与我们后文将要谈到的,安德烈·别雷的“恶魔气”稍有不同),或者说,有股“世俗的”女妖精味儿。关于她,不怀好意的人认为,弗·索罗维约夫的诗作——
“我整个为肉体的兴趣
而生活着。
我把蹄子和尾巴
藏在石榴裙下……”
就是影射她的。而撰写《文学与革命》的托洛茨基则不屑地指出:“我完全不相信女巫(如果不算上面提到的齐娜意达·吉皮乌斯幕埃淙晃腋舅挡磺逅舶偷某叽纾椅抟上嘈潘拇嬖冢!钡庖磺卸几煞蛭薰亍K淙坏隆っ妨腥湛路蛩够戎杂凇盎接敕椿健钡难芯浚砩夏衙庥泄缮衩厣钠叮纳衩刂饕迦疵挥惺裁匆醭恋摹吧衩馗小薄氖魇钦饷匆还傻鞯鳎骸拔野约海绨系邸!?
“她很美,”阿里阿德娜·蒂尔科娃-威廉斯回忆道,“个子高挑,身材纤秀,像个机灵的小伙子。……碧绿的大眼睛冷淡而有魅力,不安地左顾右盼。脸上总不离微笑,但这并不使她好看。仿佛从这涂得鲜红的薄嘴唇马上就会冒出不怀好意的刺人的话。她很想惊倒、吸引、迷住、征服别人。在那个时候,即19世纪末,还不兴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各阶层妇女那样涂脂抹粉。而齐娜意达公开地浓妆艳抹,就像舞台上的女演员一样。这使她的脸像是一张面具,更显出她的怪模怪样,矫揉造作。她的动作看起来也很怪。她不做手势,不用手势来补充自己说的话,但是它动弹起来,她的长手长腿便勾勒出几何形来,与她所说的话毫不相干。她高高地伸出尖尖的臂肘,不时把带柄的金边眼镜凑近近视眼,眯起眼,透过眼镜像看瓢虫那样打量别人,不顾这样做使人愉快还是不愉快。她穿的衣服色彩艳丽,但也很怪。”
这位伶俐、花俏又多少有些刻薄的女士,是当时象征主义者沙龙的中心人物。她有着许许多多的古怪外号,比如“彼得堡的萨福”、“颓废派的圣母”、“穿裙子的俄罗斯路德”、“绿眼美人鱼”、“白色的恶魔”和“俄罗斯的卡珊德拉”。谢尔盖·叶赛宁戏称她为“用带柄眼镜的年轻女士”,勃洛克私下称呼她“狂傲的女人”,而年轻的科尔涅伊·楚科夫斯基干脆叫她“鬼洋娃娃”……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过她写的不少作品,可以说,她这个人现实得很,“此岸”得很。而当时最流行的“现实”,就是神秘主义——神秘之于她,就像她那些风行于时,标新立异的衣裳,需要的时候即可披挂上阵。
在我这篇传记兼杂烩的两位主人公之间,“白色的恶魔”齐娜意达·吉皮乌斯扮演着一个重要却又……唉,怎么说呢……荒诞的角色。拜她所赐,现在我还能看得到她写的关于萨沙和鲍里亚的长篇大论。我只能说,里面充满了不乏精辟之处的奇谈妙论和很难说都是善意的精致俏皮话。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24147/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