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遥想卢梭:身处俗世,如何平等?
[打印本页]
作者:
eurekadog
时间:
2006-6-12 18:24
标题:
遥想卢梭:身处俗世,如何平等?
在宗教里,平等并非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很多宗教的基本信条就是设身处地、无差别心,当然表达程度容有不同。但问题是每个人都不是先验意义上的宗教徒,当一个人乞灵于宗教之时,其实是其对俗世失望、乃至绝望之时。一般人常常在感叹命运、膜拜偶像的同时,其实已经用无言的方式确认了不平等。
不平等的面相自然是多样的,但最难克服的是自己深知不平等,而又无能为力。在儿童时期,条件优越的小孩与条件贫乏的小孩并不会产生本质不同的快乐,因为他们有未来。而且那些不可知往往会有些神话般的顺序或者互换放在他们身边,他们会很乐意扮演或者担当彼此的角色。然后时间总是无情的,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时间是充满理性和斤斤计较的,它会在事后很确切地给两个儿童不同的未来。
罗尔斯有个著名的假说,“无知之幕”,就是讲这样发展的可预见性和难以改变性。卢梭的提问是纯“俗世”的,如果把它摆在宗教里会毫无针对性。“人人生而平等”这一提问的范围自可以无所不包,但如果能够是人努力能达到的,则不在平等范畴之内。比如一个像葛朗台老爹那样的人物,是不存在平等问题的。而如果当某人尚未意识到平等问题的关键性或者迫切性时,平等其实也不重要,这对于儿童或大多数不赞成女权主义的妇女而言,对他们谈论平等不过是徒增迷惘。撇去这些不必要的干扰之后,平等只是针对那些已经意识到不平等,尝试努力改变但四处碰壁的人。他们希望的平等其实是一种自由意义上的平等,就是自己能够按自己的想象力去生活。
卢梭在这一点上可能与巴尔扎克所提出的“雅致的生活”有款曲相通之处,只不过卢梭更喜欢将那种表述抽离掉具体的环境,成为无所不包的平等言说。如此言说平等,自然是有危险的,它容易将想象力当做为所欲为的借口。奴役的可能性可能就会产生,当面对同样的公共资源时,个人的平等要求有时会显得不合情理。而从众又将与想象力产生巨大矛盾。卢梭应该说为这些困惑提出了很多很多的方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没有自由的平等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平等。
身处俗世之中,自由其实并非一个外在强加的问题,常常是自身与传统、习俗产生冲突的苦闷。明知道不对,但一定要遵循,因为不遵循其实就是对别人的不平等。循是而降,人最后除了宗教,别无皈依之处。偶尔有一些快乐的“异教徒”,躲在艺术的迷宫中流连忘返,成为了一种可遮掩的自由和平等。在《情感教育》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经历”。
[声明]:这是自己博客上的一篇文章,看到卢梭专区的开设,再在此处发表。
作者:
H.James
时间:
2006-6-12 20:37
支持卢梭,俗世之中的一个不俗之人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2-28 21:42
标题:
请教
罗尔斯的假说,“无知之幕”?
巴尔扎克的“雅致的生活”?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7-3-1 00:12
罗尔斯的假说“无知之幕”其实就是对古典自然法学家(包括霍布斯、卢梭等人)的“自然状态”假说的一种完善。似乎是在《正义论》里提出的。
巴尔扎克的“雅致的生活“不知出自何处?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