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存在,是一种“残余”
[打印本页]
作者:
bthum
时间:
2009-12-9 08:37
标题:
存在,是一种“残余”
本帖最后由 bthum 于 2009-12-9 08:49 编辑
存在是一种“残余”,是那种在整个分析完全结束时残留下来的残余,是那种简单地“在那里”而不能分析的残余。
存在是具体的而非概念性的,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就是存在,如我外婆在回答别人“最近在忙什么”时,最简洁的回答:活着。
我不想贬低生命的热情,我一直在思考的是:这一切的热情之后,我们还剩下了什么?
活着,就是活着本身,不是其它。所有的生命热情之后,残余的就是我们生命的本身。
今天我们的网络出现故障,来了两位信息中心的同事,其中一位一口报出了我的名字。我说,我们在哪里见过呢?他说:彤彤。(一位残障人士,80年代末90年代初彤彤热线的主持人。)岁月流逝后总有一些会留下来,只是我们各人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不同的回忆。
很是喜欢丹麦的克尔凯郭尔关于音乐是性爱的最合适的表现载体的见解。音乐是直接的,性爱是具体而非概念的,只有非思维化的音乐才能在抒情中喷涌而出。
卡夫卡的城堡是一个极权、官僚化、机械化,无自主人格的世界。可悲的是,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堡里,正在变异。
基督的形象是人类的明灯,是人类在各种不同境遇里都会仰望的灯盏,简单、直面,他告诉我们在生命的激情过后,我们的生命的本身是什么,是物质性的残余里的舍利。
八股文也是一座城堡。八股文的时代没有过去,有城堡的地方,小草的生命一定是最卑微的,而我只愿作一束小草,一只在天空里飞翔,在枝头叽叽喳喳的麻雀。
可悲的是,这是一片荒原,连小草也没有,连一方墓志铭也没有,这正是一个荒原,一个有着繁华外表的荒原,一片霓虹灯下的荒原。
感觉是理念上的,是要维护的,而生命本身是常态的,是存在本身,这就是梦往往大于生命本身所在的原因。梦是脱离肉体的方式,爱是一种美丽的生活方式,但爱是要经营的,它不是存在本身。
精致是一种状态,精致是一种升华,精致是存在的遐思,精致是在存在基础上的架构,精致是存在的宗教。精致的灵魂是爱。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