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清妍·又名:梁门慢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7-6 16:54
标题: 清妍·又名:梁门慢
本帖最后由 风陵夜话 于 2009-7-10 11:45 编辑

图画中、暗识月魄,有伊人婷婷、翠辇香凝。
时露冷、吟罢西风、不似当时、并刀盈盈。
犹记一曲笙令,裁剪几度、肆衣寒衾?
正西市掌灯,牵马汲饮,一纸昏沉。

袖围香冰,鲛纱褪尽,自有鹦鸢娇声。
檀帐里,瑟瑟琴鸣,似诉离情。
潘鬓殷殷欲梦,怎堪梦得,隋堤相逢。

但莫怨,高柳蝉声,处处梁门风景。
乱蝶翩翩,小凉亭、一钩斜晕。
段桥外,天波湖中,莺莺相送。
若不似,多情如我,休近长亭!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9-7-10 07:45
因此,我不愿钻研词作。

问好风兄!子健来也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7-10 10:38
本帖最后由 风陵夜话 于 2009-7-10 10:44 编辑

子建兄大概不知道,我这首词可不是宋人词谱,而是偶自己谱的哦!
上周六日和老婆呆着实在无聊,索兴去开封玩玩吧,四十分钟后到达开封,粗略的逛了一下各景点,这时,老婆拿起了随身带的笛子吹了几下,说实在的,那感觉特棒,彼时我们正好处于清明上河园和天波杨府附近,湖水、历史、李师师旧居、龙亭、周邦彦……突然一一涌现,这种场景,正好应证了几句话“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这时,偶命令老婆大人再吹一遍(我不太懂音乐),并让她整理了一下调,编了个《清妍》曲,也可名《梁门慢》。所以这首词上有“梁门、天波湖、莺莺(李师师别称)、大宋长亭”等句。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9-7-11 06:38
真是神雕侠侣般的生活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9-7-11 07:14
俺当初也迷词作,后来觉得要成好词,必须过人的灵性。回看自己,一脸的呆相,哪有灵性可言,故弃词而学诗。而五古、七古的,读着前人的作品,总觉得高不可攀;像陶潜、李白等人的作品,法非法而为法,全靠天才,故也不敢学。李商隐,情词太高,句句刺俺痛处——俺至今孤家寡人,“年近三十,长期单身”(《相睇歌》)——也不忍学。遂学老杜。节节败退,败到老杜那里避风。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9-9-26 19:47
韵脚乱得厉害了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8 12:41
韵脚乱得厉害了
北溟之鸟 发表于 2009-9-26 19:47


何为词也?难道词是“文学作品”?非也!词乃歌曲也!所谓曲子词是也!李清照有云:“柳词虽妙,苦于太俗。苏词虽高,苦于无韵,唯周清真集大成也!”词若无曲,何来词也?宋一朝,唯三变、清真、白石等人可称为“词”!

下面,请您———北溟之鸟,拿出您家横笛,照着我的词谱、您好好的、好好的吹上一吹,那么,您再说我的词是否“乱的厉害了”?您若不懂词、不懂工尺谱,请您,万不要乱说!(另外,由衷告诉您一声:词的韵脚,只有在工尺谱中压住,才能称为词。否则,你用韵再妙,照样对不上号)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8 12:43
本帖最后由 风陵夜话 于 2009-10-8 12:45 编辑

哦,这个附件怎么没有显全?

显了一半,我的工尺谱中显不出调数与拍数啊?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9-10-8 23:04
何为词也?难道词是“文学作品”?非也!词乃歌曲也!所谓曲子词是也!李清照有云:“柳词虽妙,苦于太俗。苏词虽高,苦于无韵,唯周清真集大成也!”词若无曲,何来词也?宋一朝,唯三变、清真、白石等人可称为 ...
风陵夜话 发表于 2009-10-8 12:41

老实讲我不懂。若认为词是歌曲那就发到我的音乐殿堂板块去,给你加精。
还有,关于韵我只了解基本的平水韵,填词按着这个就可以了
最后想讲的是既然认为自己写得属于古诗词,就尊重下诗词应有的格律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9-10-9 14:25
难道词是“文学作品”?非也!(啊呀,你真牛!)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5:37
本帖最后由 风陵夜话 于 2009-10-9 15:39 编辑
难道词是“文学作品”?非也!(啊呀,你真牛!)
独舞者 发表于 2009-10-9 14:25



呵呵,一般般了,也就是你们这些人,把好好的词弄成这样了。词没有工尺谱就不能称为词!你看看周邦彦、柳三变,他们的词可是当“文学”来写的?周邦彦《六丑》连用十八个“乙(高音)”当时整个汴京城:“如今汴京女孩儿能拍红板唱《六丑》者,不满五人矣!”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懂音古音乐者,不屑以词为文矣!(悄悄的告诉你们一声,你们所谓的“词”,在工尺谱里,什么都不是,一个拍子都合不上。)

PS:觉得我说的不是,可以到开封博物馆与天波杨府与清明上河园附近的宋朝碑林看看古人怎么论词的。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9-10-9 15:51
1.这时,偶命令老婆大人再吹一遍(我不太懂音乐),
2.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懂音古音乐者,不屑以词为文矣!(
呵呵,太不一般般了!
你不太懂音乐者,都不屑以词为文矣,那就太不一般般了!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9-10-9 15:53
PS:觉得我说的不是,可以到开封博物馆与天波杨府与清明上河园附近的宋朝碑林看看古人怎么论词的。
再PS:您哪个朝代的?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5:58
说实在的,工尺谱我懂的也有限,我朋友却很懂。不过,我懂的这点东西,在有主旋律后谱一首词还是行的。

你们不是想“古”吗?既然想“古”,咱就以北宋词人的标准来。别在这里跟我整什么“平仄”。“平仄”一说,若以谱通话做为标准,跟本就不是唐宋时标准。你大概不知道吧,古人写诗词,全以“雅言”而写,你可知雅言是哪里话?是洛阳话!

你若以现代普通话的“平仄”衡量唐诗宋词,跟本行不通。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9-10-9 16:09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09-10-9 16:14 编辑

1.子建兄大概不知道,我这首词可不是宋人词谱,而是偶自己谱的哦!
2.不过,我懂的这点东西,在有主旋律后谱一首词还是行的。
3.这时,偶命令老婆大人再吹一遍(我不太懂音乐),并让她整理了一下调,编了个《清妍》曲,也可名《梁门慢》。
你是跟哪个主旋律后面谱的?
不是先自己谱了之后再命令大人再吹一遍了,并让她整理了一下调,编了个《清妍》曲,也可名《梁门慢》吗?
先有曲后有词,还是先有词后有曲?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6:14
哦,大哥,我错了!我真错了!你饶了我吧!原来你什么也不懂!
你知道一首词应该怎么去写?

曲——主曲——词——词曲完善——定格——工尺谱——命标题。

这是一首词的流程啊大哥!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9-10-9 16:15
还有别你们你们的,北溟之鸟懂词也会写。
我是不懂词也不会写,这不是一直都在问吗?
不耻(下或上)问!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6:18
关键是你们的“词”,不是宋人的“词”?
你明白吗大哥??

你们的词谱上调(若按工尺七调来走,合不上宫音,也就是不合音律,不是“韵律”)懂否大哥?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9-10-9 16:18
曲——主曲——词——词曲完善——定格——工尺谱——命标题。
这是一首词的流程啊大哥!

啊呀,太麻烦了,太麻烦了,小弟,建议你以后还是不要再写了。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6:21
倒也不是麻烦,而是累人。

工尺谱出来后,还得试调。像横笛、箫、葫芦丝,走的是“中吕宫”。完事后还得一遍遍试,要不你的音和不上。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9-10-9 16:35
18# 风陵夜话
首先先认同你的观点,但谐律才能算词,那东坡、稼轩等人写得算什么?
另外,在肯定你写得是词,按照应有的你说的“流程”来写,那我翻遍《全宋词》《全清词》也没发现一首像你那么押韵的。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6:40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似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柳三变《倾杯》

这是什么韵呢?

大哥,你反应慢还是听不懂话?这让我怎么跟你形容呢?

看看下边这个吧!

我错了大哥,我真无法用汉字、没任何乐器的情况下跟你论述工尺谱!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9-10-9 16:42
还有平仄的问题,
虽然古音和今音不大一样,但翻看词谱,宋词还是大致符合词谱的,根本不是你所说的以现在标准衡量行不通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6:45
咱闪了……
看来引起你们的公愤了。

强烈建议你们把这首词拿到音乐系学生的手中让他/她跟你吹吹……

否则,我再怎么说也白忙。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9-10-9 16:48
压的是“十三职”韵,有问题吗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9-10-9 16:51
再问你一句,你所谓的公尺普是哪个年代的,宋以后是不是填词也按这标准?
还是那句,你要是到“音乐殿堂”讨论,给你加精,这儿别整这些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6:54
公司有点事,回来再给你论。非要让你老脸没地儿搁。
让你彻底清楚一下,中国古汉语韵律是不是你现在说的这些!
作者: 风陵夜话    时间: 2009-10-9 16:55
真正的古汉语韵律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