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参赛作品】《平安侯》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8-7-16 02:43
标题: 【参赛作品】《平安侯》

忧思已然没落
连番找堵
没有尖叫 没有闷想

e小调诉尽旧事
中有苦雨霏微
中有奋翅之鸟

退食不甘 重欲飞阴?
人离 人疏
人邂逅 人同居
了无所了 续无再续

觉照睡 饭照吃
维他命丸照服
偶思寸想俱作闲抛
归来依旧说莲道菊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8-7-16 02:51
勉为其难,急就一首。前一阵子心里不痛快,要不然临场真写不出,白辜负了斑竹相邀之情,现下交差,其他不论了。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8-7-16 12:20
我觉得不错阿,大家都很踊跃,谢谢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7-26 14:11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人离 人疏
人邂逅 人同居

香气挥散不尽,归来依旧说莲道菊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7-26 18:53
读上去就像江南雨季一样烦闷不堪……看来烦心事还不少呢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7-26 20:33
e小调诉尽旧事

偶是d小调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7-26 20:35
标题: 回复 6# Bsharribullet 的帖子
小调总有些忧伤和灰暗,还是大调吧……G大调不错……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7-26 20:40
这是莫扎特的标志拉!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7-26 20:41
话说调性的性格我还是没有搞清楚
那位高人指教一下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7-26 20:53
记得我一个学指挥的朋友是这么和我说的:总的来说,大调比较明快,而小调忧伤,但还是要看作曲家的运用了。

至于莫扎特……他似乎大调小调都用过诶……我记得的就有ACDG和降E这几个调子,而著名的除了 朱庇特 之外基本都是大调……

我不是弹钢琴的,调性实在不清……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8-7-26 21:03
和弦和调式的性格会有一定感情倾向,不过就像古越说的,要看作曲家的运用了,在具体的作品中,不同音符的组合会塑造自己的性格,并不一定一致的,这个在《论音乐的美》里有专门拿出来讲,针对情感论的,单独讲调式和和弦的性格、色彩、情感可能并不科学。呃……我又说了一次“并不科学”……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7-26 21:06
调式和调性不一样吧……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8-7-26 21:47
没错,无论是调式、调性都有人会去讲他们的性格,特别是因为调性、和弦等作为原始材料人们希望特们具有稳定的特性,但在系统中,它们根据不同的序列会有不同的倾向。讲调性特征,特别是和感情色彩联系在一起的有著名的舒巴特和玛特松,后者号称每一种特定旋律内嵌一种特定心灵运动,为此我还专门找了玛特松的键盘曲和室内乐来听,其实现在来讲,人们已不会去注意他的示范到底包含哪些情感了,因为时代已大大不同了。我记得有个人还列了表出来把情绪、情感和不同的调式、调性加以对应,但我忘了是谁,你自己查一下吧。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7-26 21:49
标题: 回复 13# 小香可 的帖子
我记得是马特松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8-7-26 22:03
可能就是他吧,也是十八世纪的一头大牛。他的音乐还是挺好听的。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7-26 22:06
拉莫也是大牛啊
他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8-7-26 22:42
这个问题我没有能力回答你……直接材料太少……我找不到他任何关于和声或音乐美学方面的东西。我以前的一个帖子提到过,音乐美学方面的译本非常难找,事实上根本也没翻译多少过来,而去读外文,我需要时间,目前还没有规模~
不过我想十八世纪是模仿论统治的时代,拉莫多少还是会卷入其中的,但考虑到他和百科全书派的并立和卢梭的音乐美学,我想他多少还是愿意寻求更为稳妥的方式去确定音乐材料的固定特性,特别是十八世纪是一个理性与情感并行的时代,如果他对情感模仿持谨慎态度的话,更好的选择只能是理性主义了~但又考虑到他是吕利的追随者,似乎问题还有另外一面……那么,更为深入的理解就由小B来告诉我们吧~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7-26 22:44
啊呀
这个问题我怎么敢说呢……
卢梭好像有个谈话录叫拉莫的德侄儿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8-7-26 23:14
标题: 回复 18# Bsharribullet 的帖子
牧场上面就是星空,还顾虑什么呢~畅所欲言吧~话说我读高中的时候,知识积累远远不及你,现在的学生真让人刮目相看~
说起来这应该是狄德罗的作品,不过你知道吗,我读大学的时候,特别讨厌看十八世纪法国这些人的书,枯燥乏味,夸张扭捏,现在还有阴影。
作者: nightele    时间: 2008-7-27 10:32
这是音乐调整性格。。
作者: 爱上纪伯伦    时间: 2008-7-31 00:27
歌唱B小调雨后~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