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佛
[打印本页]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6 12:00
标题:
佛
不是远离了村落的寺庙里的那缕
虚幻飘渺的轻烟
不是寺庙里那秃顶的和尚的
阿弥陀佛声声不断
若能净闲,何必定要逃避在红尘一瞥之外
若可万全,何需遥看苦海无法救赎,却仍要假扮慈善的容颜
索性脱下光彩的袈裟,任头颅长起属于凡俗的发
带着一张普通人的笑脸,义无返顾地跳进
痛不欲生却也欢喜不断的泥潭
它既不在老和尚善意的笑里,也不在那淌着泪水的塑像中
而在,每一颗沸腾着滚烫的血液,流淌着博爱的心间 永远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6 15:44
恩~~~这也是佛家对佛的一种解释,好像是禅宗的解释,一切皆我,我即佛,佛即我。
作者:
风中感觉
时间:
2007-7-26 16:51
若能净闲,何必定要逃避在红尘一瞥之外
这话在历史上好像是一个很有说法的东西 可是这肯定是不懂佛法的人说的 就是用逻辑方法来说明这事情 所以你肯定不怎么懂佛法 所以 你不过是在重复别人的思想
说错别骂我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6 17:14
呵呵,您说不懂就不懂吧,我喜欢做一些对大家能有点实际启示的探讨,不喜欢空中楼阁一样的故作高深。
另外哪怕是自言自语,我并不觉得我重复了别人的什么。
[
本帖最后由 涂草 于 2007-7-26 05:21 PM 编辑
]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6 18:16
标题:
回复 #4 涂草 的帖子
佛家的就接触过禅宗,所以差不多的都往禅宗上面靠。
禅宗要求佛不是一种具象化的偶像或是人物,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力量,像分子一样充斥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还有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把佛内在化。他们又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彼此,人和物之间没有彼此,世界本来就是同一的,彼即此,此即彼。
所以禅宗的红尘和净土都是一样的,佛就在人心,只要“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管身在何处都能成佛。
我就想你这篇文章可能的意思是在现实的世界中就能找到静闲,所以感觉你这篇还是说出了“佛”的意味的。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6 21:23
“佛就在人心,只要“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管身在何处都能成佛。”
:)是的,这便是在下想倡导的——不是把“佛”仅仅当成一种形式的膜拜,而是把“佛”作为一种自发的内在力量。真“佛”应当是在红尘的洪流之中的超脱,而不是未尝过苦味不知苦的好言相劝的空话。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6 21:43
标题:
回复 #6 涂草 的帖子
这就是我想倡导的真正的信仰,而不是寻求庇护。用自己的思维来追求,然后在信仰中寻找自我,而不是失去。
当然,要是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寻找自我,而不是失去。那我会回答:如果你失去了自我,那么信仰与不信仰也就没有区别了。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7-26 23:00
<金刚经>和<坛经>都有这个意思.......
庄子的"大隐隐于市"与这个也相近......
"非法...非空...."
[
本帖最后由 云起时 于 2007-7-26 11:01 PM 编辑
]
作者:
维特
时间:
2007-11-21 16:43
佛性也是人性的 一种形式罢了。但佛性有禁欲主义的 思想,所以佛性在 一定程度上是反对人性的。
作者:
萧北雁
时间:
2007-11-22 00:06
从何而来,复归何处;梦时不可言无,即觉不可言有。
这即时佛性吧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